大尚屯镇的名优特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大城驴肉:大城县大尚屯镇驴肉是地方名优特产,俗称“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均为美味佳肴。大城驴肉源于明代,祖传方法制作,配料 讲究,风味独特,有清香怡人,美而不腻之感,是大城饮食“三宝”之一。清朝总管大太监李莲英(大城籍)曾将大城驴肉献予慈禧太后,得誉“地上珍品”之称,从此大城驴肉名声大振,路经之客必购品尝。改革开放以来,大城驴肉得以开发,采用传统加工制作方法,经高温消毒,真空包装后行销全国,已成为旅游食品,餐桌佳肴,颇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金丝小枣:金丝小枣是中国枣资源中品质极其优良的品种之一,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据史料记载,大城大尚屯镇金丝小枣栽培历史悠久,年产420万公斤以上。 金丝小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铁、钾、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A、C、P、果酸等多种营养成份。中医学认为:金丝小枣具有益心、润肺、合脾、健胃、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美容美颜、调百药、解药毒、助十二经等药用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金丝小枣对贫血、高血压、动脉硬化、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转氨酶增高等均有很好的疗效。金丝小枣还有造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医学研究发现,金丝小枣中含有三萜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的作用。经常食用金丝小枣,具有抗胃肠道、肝脏恶性肿瘤的作用。金丝小枣在大城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枣树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全县金丝小枣种植面积已达13.74万亩,进入盛果期的枣树3.2万亩,金丝小枣产量达800万公斤,销往全国各地和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大城县所产的金丝小枣1997年被国家绿色食品检测中心确定为无毒、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被河北省第一届农博会确定为名优产品。
薛家窝头:百年传统、宫廷贡品―里坦薛家窝头。清朝道光年间,河北省大城县大尚屯镇,薛氏独辟蹊径,制做窝头。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选材配方,制做的薛家窝头,清香四溢,绵甜可口而远近驰名。光绪末年,太监总管李莲英(大城籍人),把薛家窝头作为贡品送给慈嬉太后,慈嬉品尝后,大悦,称之为“黄金塔”,并亲书匾额赐给薛家。此事在大城一带广为流传并有史记载。薛家窝头,是根据中国古医学,医食同源的原理,以糜子米、大黄豆为主要原料,辅以其它配料,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粗纤维、细口感。食用后有降低血脂、胆固醇、高血压及防治糖尿病的作用,经常食用能调节人的中枢神经及新陈代谢机能。
街展新颜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婆媳和了、家庭暖了,生活越来越好;道路宽了、心气顺了,日子越来越好;朋友多了、心相通了,大家越来越好……走进大尚屯镇,一排排整洁的道路向远处延伸,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迎面而来,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画卷正从容运笔,一股崇尚文明和谐有序的新风尚涤荡乡村,温暖人心。据悉,2011年,该镇荣获“市级文明乡镇”称号。
“乡镇文明建设要大胆鼓励创新、改革观念和宣传手段,用具体的载体和抓手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要结合农民教育引导活动,让勤劳、诚信、开明、包容的价值观通俗易懂,真正融化到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中。”大尚屯镇党委书记隋中岳说。
“告别了土炕,住上了暖床,像城里人一样天天可以洗热水澡,以前烧火做饭‘一脸烟灰两眼泪’成为了历史”,“寻衅滋事、酗酒赌博的人少了,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讲礼貌的人越来越多,农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农村民主管理明显增强。”谈起农村生活的新变化,该镇相关负责人感慨到。
发展经济——夯实文明的基础
为了夯实文明的基础,大尚屯镇大力实施园区建设、农业转型等战略,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
随着廊沧高速和津保南线竣工通车,董家务和冯张街高速出口两个园区平台的搭建,大尚屯镇区位和资源优势日益凸显出来。该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各方面利好因素,形成了群策群力,全面推进全镇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园区内共发展企业67家,从业人员1510人,营业收入1400万元。
在农业转型方面,该镇邀请退休老干部李训章、杜连平及镇内农业发展亮点村街支部书记,召开农业结构调整座谈会,学习、借鉴经验和教训,为大尚屯镇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借廊沧高速和津保线竣工通车之机,依托芦笋、西瓜、葡萄等特色种植,充分发挥果品协会作用,努力引进全国大的农业企业投资商。已经成功注册22家专业合作社。
此外,该镇以农民教育引导活动为抓手,积极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科技型人才。共开展种养殖技术、管理、销售等各类培训活动20次,培训农民2300余人,切实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
改善环境——让文明潜移默化
居住环境的变革,是对科学、文化、卫生的普及,是现代文明在农村的播种。人改变了环境,新环境也改变着人,潜移默化中,广大农民更加崇尚文明。
据了解,大尚屯镇在全县开展的村容村貌大清理活动中,结合各村街实际,充分把握时间节点,创新活动载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以改水、改厕、改路、硬化、净化、亮化、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在打造示范村过程中,该镇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群众代表出义务工460人次,清理沿线主要街道及村街垃圾3200米,140吨;投资5.8万元对“两室”及沿街墙面进行了粉刷,两室主体内外墙涂料喷刷1400平方米,沿街墙体喷刷8500平方米,刷写标语90条;投资2.8万元对4个村街的“两室”环境进行提升改造;投资1.6万元,统一制作了44块规范的上墙制度。
在净化环境卫生的同时,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举受到村民的好评。“下水道铺好了、路灯安上了、大路宽敞了。看着我们村一天比一天好,俺这心里也舒畅。”村民刘香苓乐呵呵地说。
完善设施——文化生活有新样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大尚屯镇着力优化各项惠民服务,积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农民教育引导活动开展彩色周末下乡巡演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百姓的“文化餐桌”。
农村文化舞台的主角永远是农民,在下乡巡演过程中,很多村民都积极上台,用歌声或舞步表达着内心的喜悦之情。该镇大部分村街都涌现出了文化队队长、文化骨干等带头人,扎根儿留在村中“种”文化,让更多的村民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农民自觉树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大尚屯镇完善了墙体画绘制工作,在阜尹村、韩庄村、冯张街村、小王良村、东窨子头村、前杏叶林村、赵各庄村、西魏各庄村、陈良村9个村街共制作墙体画180幅,标语38条。墙体画将党建知识、传统美德、村规民约、婚育新风、法律法规等知识送进农村,让墙面会“说话”,潜移默化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成为教育村民的露天课堂,引导农民树新风。
为解决农民读书难的问题,该镇加大农村书屋建设力度。新增26个村街的农村书屋已投入使用,镇的农村书屋达到40个。书屋里的图书涵盖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幼儿教育、家庭医生等多个种类以满足农民的不同需求。同时,该镇在建立健全农村书屋管理制度基础上,对书屋管理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使农村书屋的管理运行的更加规范。
典型引领——让文明乡野开花
“文明创建,群众的热情参与是关键。”大尚屯镇有关负责人说。该镇通过宣传发动、活动推动、典型示范等方式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顺应群众需求选准活动载体。
“十大孝子孝媳”、“十佳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和“好人好事”等一系列评选活动的全面铺开,受到了百姓的广泛关注与赞扬。该镇在评选中推出候选人480人,经过层层筛选,共选出60名镇级表彰人物。评选在给百姓带来荣誉的同时,也让村街的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和助人为乐等风气悄悄蔓延。
典型的力量让大尚屯镇这片土地充满阳光雨露,真善美的光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温情。典型模范激发了全镇上下尊老敬老和“勤劳、诚信、开明、包容”的力量,激发起学习典型模范、争当典型人物,促进大尚屯镇和谐发展的满腔热情和力量。
乡村文明的“种子”已经在大尚屯镇农民的心窝里生根发芽,乡村文明行动在该镇已经是常态化,旧农村依然逝去,新农村正在大尚屯镇丰饶的大地上孕育壮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