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剪纸的现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1952年,县文化馆陈由明与剪纸艺人杨长发合作,将传统年画“八仙”精心整理、设计,多次修改,再由杨长发精雕细刻,获得成功。沔阳剪纸“八仙”,构图严谨、匀称,雕工纤细、柔和,刀锋与破工用得合适,在镂空与留实上都处理得恰当合理,被省群艺馆美术辅导干部殷象益女士推荐,先后刊载于《湖北文艺》、《新观察》、《人民日报》。剪纸“八仙”和皮影人物剪纸,由县文化局铅印数千套公开发行的。
在1953年“八仙”参加了全国出口工艺品展览会。次年,剪纸“八仙”作为中国民间工艺品远渡重洋,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博得国际友人的赞赏。法国《欧罗巴》杂志选登并简介中国湖北沔阳剪纸。沔阳剪纸为社会主义祖国赢得了荣誉。1955年“八仙”被送往东欧八国巡回展出,深受外国朋友的青睐。他们委托北京国际书店向沔阳订货48000套。剪纸出口创外汇38400美元,为沔阳创外汇之始。同年,外文版《中国剪纸》亦刊载了沔阳的“八仙”。 不久,沔阳县仙桃镇办起了全省第一家雕花工艺社,加工出批量剪纸产品在省内外销售。该社制作的皮影人头剪纸,出口前苏联,再创外汇。上世纪50年代,沔阳县委、县人委曾以剪纸“八仙”馈赠贵宾。湖北省委办公厅悬挂有沔阳剪纸“八仙”图。仙桃剪纸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的。
文化大革命中,剪纸被视为“四旧”被扫除,曾一度销声匿迹,濒临湮灭。粉碎“四人帮”后,剪纸喜获新生。在市群艺馆美术干部廖启雄的组织和带动下,创作出大批新题材剪纸。省、市电视台曾拍摄、播放沔阳剪纸新闻和专题片达十多次。改革开放以来,县办工艺美术厂和石剅湾村、下查埠林场均办过剪纸加工厂。加工的产品进入广交会,远销意大利、德国、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县志、区(镇)志刊登剪纸艺人小传。1986年10月,撤县建市以来,仙桃剪纸又有新进展,市报和市电台,报道、播放了仙桃市剪纸作品在全省和全国获奖的新闻。市剪纸学会第二届会长王隽创作的剪纸《闹年华》一套8张,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上获鼓励奖,向中外游客展示了中国妇女的聪明才智。剪纸艺术家萧国春创作的《中华先祖》在比利时举办的首届世界书画艺术作品大赛中获银质奖;剪纸作品《西厢记》、《喝的是湖中水》、《人民战争的胜利》、《江汉鼓声》、《江汉小划子》等十多件,先后在省展中获金奖(一等奖)。在中国文联与河南省政府举办的“全国美展”中,萧国春的剪纸《世纪之龙》一套20张获特别金奖的。
2009年,由仙桃市选送的《十二花扇》、《花样子》等10多件剪纸作品,应邀参加在挪威举办的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倍受外国友人关注。2010年2月,彭场镇窑湾村剪纸艺人翁吟樵应邀到澳门献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