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城里来了大恐龙》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班《城里来了大恐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城里来了大恐龙》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感受童话,并理解恐龙带给城市的麻烦与方便。

  2、调动已有经验,尝试借助恐龙的形体特征,仿编有关恐龙来到城市的故事。

  3、体会故事中恐龙的心情,乐意地理解别人。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1感受童话,理解恐龙带给城市的麻烦与方便。

  2体会故事中恐龙的心情。

  难点:尝试借助恐龙的形体特征,仿编有关恐龙来到城市的故事。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了解恐龙的形体特征及其他相关知识.幼儿了解立交桥.

  2.物质准备:恐龙图片、《城里来了大恐龙》相关PPT和视频。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引发调动已有经验,让幼儿自己谈恐龙。

  教师出示恐龙图片,提问:这是谁?(恐龙)你了解恐龙吗?谁愿意说说来恐龙的秘密?

  2.引入情景,提问:如果城里来了大恐龙,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分段有感情地讲述故事,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童话中情节线索和人物的形象特征。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第一段:第一节到第四节。

  提问:a.大恐龙来到了什么地方,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b.恐龙所到之处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c.大恐龙走在路上会发出什么声音?铁路被踩得发出了什么声音?(学习词组:啪哒啪哒、吱哩吱哩)

  d.大恐龙给城里人带来了这么多麻烦,如果你是城里人,觉得大恐龙怎么样?可是这是它自己愿意的吗?它心里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大恐龙发现自己无意中做错了事,给人们带来危险时,感到十分难过。

  过渡语句:恐龙在城里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继续听故事。

  (2)教师继续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第二段:第五节到第七节。

  提问:a.大恐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什么?它心里怎么想的?(大恐龙无意中变成了立交桥,有利于城市交通时,它感到十分高兴。)

  b.大家后来觉得大恐龙怎么样?

  c.你喜欢大恐龙吗?为什么?

  小结:大恐龙很善良,并且很有人情味。当它做错事时它会难过,当它发现自己能变成立交桥使城市马路变得畅通时它又很高兴。我们都喜欢大恐龙。

  教师一边提问一边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回答问题,也可启发幼儿用动作适当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完整欣赏故事视频《城里来了大恐龙》。

  2.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仿编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

  师:接下来我们要试着编一编大恐龙的故事。请大家按照大恐龙又来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情?恐龙是怎样想的?来说说。

  教师先组织幼儿与同伴一起编故事,再组织幼儿集中交流,鼓励幼儿大方在集体面前讲故事。

  3.教师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不仅听了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还自己编了大恐龙的故事,你们真能干。回家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好朋友听哦。

中班《城里来了大恐龙》教案2

  一、说教材: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得有思想、有感情,富有生命力和教育意义。

  《城里来了大恐龙》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拟人的手法,以恐龙的基本特征作为推进故事的线索,通过恐龙到城里给大家带来麻烦和快乐的故事,让幼儿感受帮助别人,会收获快乐。故事逻辑清晰、内容浅显,易于幼儿理解。

  二、说学生:

  从学前阶段到小学低年级,故事是儿童阅读的主要材料。4-5岁的幼儿连贯性语言开始发展,能够正确地说简单的句子,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开展分享阅读,在阅读中注意口头语言与文字的对应关系,并增加预期和假设的提问,猜想事件的发展。

  《城里来了大恐龙》正好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中班幼儿语言发展实际水平、以及本故事具有的特点,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情感目标:帮助幼儿体验恐龙的不同心情,体会给别人带来便利的快乐。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能培养幼儿的品质与情操。在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中,情感目标在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体验恐龙给人们带来麻烦和便利的心情,从而激发幼儿关爱别人的情感。

  2、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名称、角色及故事的主要情节。学习词组:啪哒啪哒、吱咕吱咕。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伤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此次活动,就是让幼儿欣赏、倾听、讲述、反思故事,使幼儿逐渐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汇、语句等。

  3、能力目标:鼓励幼儿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想象,讲述恐龙来到城市所发生的事情。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故事虚拟、夸张的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在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里,引导幼儿对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进行合理想象,大胆讲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我确定本次活动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以及发生这些事情的原因。

  教学难点:鼓励幼儿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想像,大胆讲述恐龙来到城市所发生的事情。(幼儿讲述的效果与幼儿自身已有经验,幼儿语言的发展,教师的引导有关,因此,把这点作为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一次成功的活动需要精心的准备。幼儿经验上的准备,可以为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对教具及教学环境的准备,可以使幼儿在更形象直观的环境里学习。

  1、幼儿经验准备:对恐龙相关知识的了解。

  2、课件准备。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五、说教学方法

  说教法: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教师主导、幼儿主体,"以问题引导为主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教法:

  演示法:展示生动形象的教具,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形象地感受童话。

  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述,帮助幼儿多角度感受故事。

  教师用适当的语言,讲大恐龙"啪嗒啪嗒"地走时,语气加重,动作夸张,更好的突出恐龙大而重的形象。

  谈话法:提出话题,引起共鸣。

  如请小朋友共同讨论:你喜欢这只恐龙吗?为什么?

  提问法:引导幼儿观察事物,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

  我主要运用了反思性提问:恐龙给大家带来了麻烦,这是他愿意的吗?假设性提问:如果你是大恐龙,你会怎么做?等。

中班《城里来了大恐龙》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理解故事中恐龙的形象特点。

  2、学习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恐龙进城遇到的事以及带来的不同感受,愿意用自己的特点做一些受人欢迎的事。

  3、学习句式:大恐龙啪嗒啪嗒的走在……(地点),可是……(特点)……(现象)。

  4、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恐龙,观察并了解恐龙的形象特点。

  师: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出示恐龙图片),原来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恐龙,看看它有哪些特点?

  引导幼儿说说恐龙长、大、重的特点,并用图片进行展示:

   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出示“长”字卡片)。这是什么字?你从哪里看出来他很长?(比房子还要长) 哦,原来你是用比一比的方法看出来的。

   它还有什么特点?它的身子很大(教师出示“大”字卡片)从哪里看出来的?

   恐龙除了身子很长、很大之外,还有什么特点吗?它的腿怎么样?(很粗)这么粗的腿,它的体重会怎么样?(很重)

   这么大的恐龙有一天来到了城里,你猜它会先到哪里?再到哪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2、分析理解故事的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至“大恐龙给大家带来了危险”

  大恐龙来到了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

  谁能把这件事完整的进行讲述?引导幼儿完整讲述

  引导幼儿讲述听到的其他两件事情,并用图片进行呈现。

  这三件事是一件快乐的事吗?为什么?你从哪里听出来的?

  恐龙很难过,他会怎么想呢?你能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吗?

  城里人觉得有危险,他们会有什么表现?也请你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

   出示交通堵塞的图片:你们看看这就是交通堵塞的样子,我今天早上就遇到了。

   它还来到了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出示轨道、火车跳舞的图片)

   最后来到了什么地方?(出示小路、及把屋顶掀翻的图片)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因为恐龙太重了,所以把火车都震得跳舞了),教师出示“重”字卡片,同样讲述重、大、长的特点。

   这就是恐龙来到城里发生的三件事,它心里会怎么想?(难过)出示哭的表情图。

   大恐龙心里可能在想:要是能变小就好了,是不是?有什么办法吗?

   城里的人会喜欢大恐龙吗?(大家觉得恐龙带来了麻烦)出示哭的表情图。

   你觉得事情会不会发生转变?会转变在哪儿呢?

  (2)讲述故事后半部分至结束,展开讨论。

  恐龙来到了城市,后来的事情有变化吗?你听懂了哪些地方有变化?

   恐龙做了什么事?(用三个字就讲述清楚了)这就是变化(出示图片)

   还存在变化吗?麻烦的事变得怎么样了?(变开心了)出示笑的表情图,这是大恐龙现在的心情,它变开心了,这是第二个变化。

   大恐龙变化了,城里的人有变化吗?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考考大家或者不明白的地方?

  教师辅助提问:我还有个问题,为什么恐龙可以做立交桥?我可以做吗?(根据幼儿讲述,教师移动相应的字卡)

  为什么恐龙会变的高兴,城里人也会变得高兴呢?

  为什么小朋友要在马路上撒青草呢?

  (3)说说对故事的.不同解读和看法

  再完整的听一遍故事,想想你喜欢城里来的大恐龙吗?为什么?

   你喜欢这只大恐龙吗?为什么?(它改正了,它帮过别人)我也觉得它很帅!因为它原来做了别人不喜欢的事,现在做了别人喜欢的事,它用了长、重、大的特点做了很多的好事,简直是帅呆了!

  3、想象:恐龙在城里还可以做什么事

  这是一只聪明和爱帮助人的大恐龙,它还想在城里待下去,它还可以利用它的特点做些什么好事?

  总结:让我们明白了第一次来城里大恐龙发生的事,更明白了这是一只愿意为城里人做更多事的恐龙,他还会做很多事,我们可以慢慢想,慢慢画。

  附: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

  大恐龙来到了城里,它觉得这个地方比它以前到过的任何地方都热闹。

  大恐龙“啪哒啪哒”地走在马路上,可是它的身体太大,交通给堵塞了,汽车排起了长队,响起了喇叭。

  大恐龙“啪哒啪哒”地走在铁路上,大恐龙的身体太重,铁路被踩得“吱哩吱哩”直响,火车也被震得跳起了舞。

  大恐龙“啪哒啪哒”地走在胡同里,它闻到了人家厨房里飘出的阵阵香味,忍不住把头伸进窗户,可是大恐龙脖子太长,把人家的房顶都掀翻了。大恐龙心里真难过。城里的人感到,大恐龙给他们带来了危险。

  这时一个聪明的小孩说:“大恐龙走了许多路,一定是饿了。”他带着许多小朋友在马路上撒青草,大恐龙沿着这条青草路边吃边走,吃饱了就在十字路口打起了瞌睡。

  马路被堵住了,汽车从大恐龙身上、身下开过,大恐龙变成了立交桥。大恐龙身上痒痒的,睁开眼睛一看,想不到自己还有这么大的用处呢!大恐龙觉得自己应该为城里人多做一点事,因为它是多么喜欢这个地方啊!

  一辆辆大卡车、面包车、小汽车从大恐龙身下开过去,一辆辆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从大恐龙身上骑过去,一群群大人、小孩从大恐龙身上走过……城市的马路畅通了,大家都说,大恐龙立交桥真好!

  教学反思:

  《城里来了大恐龙》是一个生动、有趣、极富有想象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设计教案之前,我以谈话的形式试探性地对幼儿进行了一次有关“恐龙”的知识经验摸底。结果令我大感意外,孩子对恐龙的了解极其丰富,起码比我了解得多得多。更加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他们就自发地带来了许多与恐龙相关的资料,比如:恐龙图片、图书、玩具等。

中班《城里来了大恐龙》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恐龙的形体特征,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

  2、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经验大胆想像,培养创造性思维。

  3、学习词组:啪哒啪哒、吱咕吱咕。

  二、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观看《恐龙世界》卡通片及有关恐龙的录像,了解各种恐龙的形态、特征。

  2、电脑、vcd机(幻灯机也可),自制软件:童话《城里来了大恐龙》。

  3、恐龙挂图。

  4、字卡:啪嗒啪嗒、吱咕吱咕。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理解童话。

  1、出示恐龙挂图,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采用提问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童话中的情节线索和人物形象特征。

  ①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②恐龙来到了什么地方?它觉得怎么样?

  ③恐龙所到之处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④恐龙为什么会给城里人带来那么多麻烦?它愿意吗?

  ⑤当恐龙变成了立交桥时,它心里是怎样想的?

  (二)进一步理解童话,学习词组。

  教师边操作电脑边讲述故事,提问:

  1、大恐龙走在路上发出怎样的声音?铁路又发出怎样的声音?(学习词组:啪哒啪哒、吱咕吱咕)

  2、你喜欢恐龙吗?如果有一天恐龙也来到了我们这个城市,你会怎样对待它?

  教师可一边提问一边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回答问题,还可启发幼儿用动作适当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谈话。

  教师:如果你是一只恐龙,你想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想像,依照各种形体特征说出与众不同的回答)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准备一些恐龙的图片和模型,认识各种恐龙:梁龙、翼龙、霸王龙等等,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远古时代动物的兴趣,讨论恐龙在地球上灭绝的原因。

  艺术:创作画《恐龙世界》。

  音乐:将《狮王进行曲》改编成《恐龙进行曲》,让幼儿进行打击乐表演。

  五、生活中渗透环保教育,教育幼儿爱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六、环境中渗透墙饰:恐龙世界,并在里面增添“十万个为什么”知识。

  七、家庭中渗透

  1、有条件的带领幼儿参观恐龙博物馆,进一步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让幼儿亲眼看看恐龙庞大的身体(骨架),感受作品中的情节描写。

  2、带领幼儿参观城市的立交桥,了解立交桥的作用,启发幼儿将城市的立交桥与恐龙相联系,谈谈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理解作品中想像的合理性。

  附童话

  城里来了大恐龙

  大恐龙来到城里,它觉得这个地方比它去过的任何地方都热闹。

  大恐龙,啪哒啪哒地走在马路上,可是它的身体太大,把交通给堵塞了,汽车排起了长队,响起了喇叭。

  大恐龙,啪哒啪哒地走在铁路上,它的身体太重,铁轨被踩得吱咕吱咕直响,火车也被震得跳起了舞。

  大恐龙,啪哒啪哒地走在小胡同的小路上,它闻到了别人家厨房里飘出的阵阵香味,忍不住把头伸进窗户,可是它的脖子太长,把人家的房顶都掀翻了。大恐龙心里真难过。城里的人感到,大恐龙给他们带来了危险。

  这时一个聪明的孩子说:“大恐龙走了许多路一定是饿了。”他带着许多小朋友在马路上撒青草。大恐龙沿着这条青草路边吃边走,吃饱了就站在十字路口打起了瞌睡。

  汽车从大恐龙身上、身下开过,大恐龙变成了立交桥。它觉得身上痒痒的,睁开眼睛一看,想不到自己还有这么大的用处呢!大恐龙觉得自己应该为城里人多做点事,因为他是多么喜欢这个地方啊!

  一辆辆大卡车、面包车、小汽车从大恐龙身下开过去,一辆辆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从大恐龙身上骑过去,一群群的大人、小孩从恐龙身上走过……城市的马路变得畅通了,大家都说:“大恐龙立交桥真好!”

中班《城里来了大恐龙》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恐龙的形体特征,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

  2.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想像,培养创造性思维。

  3.学习词组:啪哒啪哒、吱咕吱咕。

   活动准备

  1.图片—(各种形态的)恐龙

  2.童话:城里来了大恐龙

  3.字卡:啪嗒啪嗒、吱咕吱咕。

  4.手工制作-恐龙

   活动过程

   一、感知理解童话。

  1.出示恐龙挂图,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3.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童话中的情节线索和人物形象特征。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恐龙来到了什么地方?它觉得怎么样?

  (3)恐龙所到之处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恐龙为什么会给城里人带来那么多麻烦?它愿意吗?

  (5)当恐龙变成了立交桥时,它心里是怎样想的?

   二、进一步理解童话,学习词组。

  观看图片,提问:

  1.大恐龙走在路上发出怎样的声音?铁路又发出怎样的声音?

  (学习词组:啪哒啪哒、吱咕吱咕)

  2.你喜欢恐龙吗?

  如果有一天恐龙也来到了我们这个城市,你会怎样对待它?

   三、谈话。

  教师:如果你是一只恐龙,你想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

  (鼓励幼儿大胆想像,依照各种形体特征说出与众不同的回答)

   四、制作-恐龙

  1.教师:你想不想自己也制作一个大恐龙呢?你喜欢哪一种恐龙?

  2.幼儿自选自己喜欢的恐龙,进行手工制作。

   故事: 城里来了大恐龙

  大恐龙来到了城里,它觉得这个地方比它以前到过的任何地方都热闹。

  大恐龙“啪哒啪哒”地走在马路上,可是它的身体太大,交通给堵塞了,汽车排起了长队,响起了喇叭。

  大恐龙“啪哒啪哒”地走在铁路上,大恐龙的身体太重,铁路被踩得“吱哩吱哩”直响,火车也被震得跳起了舞。

  大恐龙“啪哒啪哒”地走在胡同里,它闻到了人家厨房里飘出的阵阵香味,忍不住把头伸进窗户,可是大恐龙脖子太长,把人家的房顶都掀翻了。大恐龙心里真难过。城里的人感到,大恐龙给他们带来了危险。

  这时一个聪明的小孩说:“大恐龙走了许多路,一定是饿了。”他带着许多小朋友在马路上撒青草,大恐龙沿着这条青草路边吃边走,吃饱了就在十字路口打起了瞌睡。

  马路被堵住了,汽车从大恐龙身上、身下开过,大恐龙变成了立交桥。大恐龙身上痒痒的,睁开眼睛一看,想不到自己还有这么大的用处呢!大恐龙觉得自己应该为城里人多做一点事,因为它是多么喜欢这个地方啊!

  一辆辆大卡车、面包车、小汽车从大恐龙身下开过去,一辆辆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从大恐龙身上骑过去,一群群大人、小孩从大恐龙身上走过……城市的马路畅通了,大家都说,大恐龙立交桥真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