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会考试科目搭配建议:会计+审计

注册会计师考试六门科目中,《会计》和《审计》是难度较大的两科。有不少考生就在问: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三座大山”中的两座,可不可以出其不意将这两个科目搭配报考?要怎样备考才能顺利通关呢?一起跟青藤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第1个回答  2020-09-25

会计+审计科目搭配建议


学习难易程度:会计:★★★★★ 审计:★★★★☆


搭配适合人群:会计+审计的搭配方案适合有一定会计、审计基础,学习时间相对充裕,偏向记忆型的考生选择。


备考周期:建议最少要保证5-6个月的备考时间,最晚也要在5月中旬开始学习。



科目特点


会计:


会计是注册会计师考试6科当中的基础学科,它是学好其他几科的基础,也是注会考试中相对较难的科目。大家在学习会计的过程中要以“理解”为主,因为会计考试覆盖面比较广,只要列入大纲的内容都在考试的考查范围内,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全面掌握教材上的内容;另外,因为会计内容的综合性较强,考试比较重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际应用以及职业判断能力,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解运用。


审计:


审计这门科目的内容晦涩艰深,非常抽象,需要考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审计主要讲的就是实际审计业务的流程,如果你做过审计工作,学习起来会相对轻松些。但是大部分考生并没有相关的审计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能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需要培养全局观,把审计的各个环节联系在一起去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学习。学习时也可以结合案例情景带入,想象自己正在进行一次审计工作。在这次“审计”中,要走哪些审计流程,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注意哪些细节。这样的情景代入,能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搭配理由及学习建议


搭配理由:


对于审计的敏感性是大多数人不具备的,所以扎实的会计知识是考生学习审计而应必备的。在复习审计的过程中要掌握题目中涉及的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审计第九章到第十二章属于审计理论与实务结合的部分,这部分需要很多的会计知识。特别是在审计按照新的会计准则重编后,基本的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都是与会计知识紧密相关的,因此学习审计需要有一定的会计基础,且学习顺序应该是在学过会计之后。会计和审计虽然都是难度比较大的科目,但是在一起学习可以相互促进,花费的时间会少于单独学习两门的时间。只有把审计与会计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共同学习、融会贯通,才能够真正学会审计。


学习建议:


1、会计第一轮学习(5月-6月)


两科备考,建议先学习会计,在6月底之前要完成会计的成第一轮学习。


第一轮要求将会计基础知识及教材例题掌握到60%,简单的知识点应熟练掌握,难点知识也要先有一定的了解;这个阶段建议跟随青藤注册会计师的基础班或者基础精讲班,认真听每章的课程讲解,将基础打扎实。


2、会计第二轮+审计第一轮(7月-9月中旬)


会计第二轮学习建议逐章击破,可以配合青藤注会图书或教材,先将青藤注会图书每章前面的重点总结或者教材通读一遍,然后配套做青藤注会图书每章的章节练习。做完后配合去听习题班的讲解,掌握解题技巧。第二轮要保证能将知识点掌握到70%-80%,主观题能独立做下来。


审计第一轮,要将知识点及教材例题掌握到70%,要熟练掌握简单的知识点,每学完一章,也要将重点内容进行总结;这个阶段建议配合青藤注会基础班或者基础精讲班,认真听每章的课程讲解,听完一章,就相应地做青藤注会图书的章节练习。


3、会计+审计冲刺(9月下旬到考试)


本阶段建议结合逆袭提分班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每天要多做题,模拟考试环境,提前适应考试;对于审计,可以每天抽时间熟悉前面总结的重点内容,配合习题班掌握做题技巧,做好考前冲刺的准备。


考前冲刺阶段也要注重机考的练习,可以每天在青藤的机考系统中做一些习题,提升自己对机考操作的熟悉程度,尽快帮助自己适应机考环境。


学习时间:


建议会计占总学习时间的55%左右;审计占总学习时间的45%左右。当然,具体的学习时间还要结合自己对科目的熟悉程度,再去进行合理安排。


更多注册会计师考试资讯、备考经验、每日习题等,小编都会及时进行更新,请大家持续关注起来,祝愿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