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这部剧的剧情映射了什么样的现实?

我妈天天追《都挺好》,我也跟着看看,演的挺现实的。

第1个回答  2019-04-11
这部剧就像一部生活剧,没有刻意的故弄玄虚,或者渲染气氛。一切的矛盾都来得那么自然而真实,甚至不用刻意去说明什么,就能达到每个人内心的软弱之处,因为这些事可能就是你人生曾经经历过的某个事情,看到你自己的影子。苏家的母亲偏心又强势,镇压着家里所有人,却又对二儿子特别偏心宠爱。

父亲苏大强一辈子都被妻子压着,即使宠爱女儿也要偷偷摸摸的。

母亲一死,所有东西都没有人掣肘之时,所有问题从苏明玉身上开始爆发了起来。苏明玉是激发这部电视剧讨论的聚焦点,因为在她身上聚集了社会上对女性的家庭地位和态度问题,重男轻女、被父母和兄弟压榨、只能自己往上爬的辛酸和无奈、没有得到关爱只能一直期盼得到爱。

偏偏这些情节真实得可怕。苏明玉高考期间,母亲为了让大哥留学,就把苏明玉的房间卖了,把她赶了出去,让她累了只能趴在桌子上睡着。二哥要两千去旅游,母亲二话不说就给了,苏明玉要一千块去参加补习,母亲不肯给,最后还要求她放弃考清华而去读免费的师范,苏明玉不同意,母亲就直接打了。

母亲甚至说白了,只会养女儿到十八岁,以后嫁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以后也不指望女儿会养她。明明亲生女儿,却主动去斩断两人之间的关系,只因为“女儿嫁了就是别人的。”

这是很多重男轻女家庭都会发生的故事,有讨论明言说苏明玉这都不够惨烈,惨烈的是那种初中毕业就被迫打工,十几年后要结婚,发现存起来的钱都被弟弟结婚用了,还有什么扶弟魔之类可怕的剥削。网上引起激烈的讨论,很多有同样伤痛的人纷纷哭诉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公不幸。

有时候电视剧里面演的是别人的人生,映射在自己身上却又特别真实。

母亲过身的剧情发生之后,这故事就变得更加魔幻了,剧情的走向已经不单纯是重男轻女,而是关于啃老的问题、老人抚养问题、成年子女的感情利益冲突、老年人和子女的相处模式,这些问题都赤裸裸的掀开,每一个都不光是深刻的讨论,

现代的女性已经不能用旧观念去束缚,她们不再是父母或者丈夫的附属物,她们拥有自己的事业和社会地位,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没有必要再对身边的人牺牲式的付出,更不是单纯用父母、丈夫这些道德高帽可以压得住的人。

可以预见,这部剧最后肯定要一家四口和解,解决所有人身上那点儿毛病,然后让苏明玉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承认。就好像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堕落,有些人甚至希望获得救赎,看见这种剧情,觉得再艰苦的条件也有翻盘的可能,觉得自己也有和这个残酷世界和解的一天。
第2个回答  2019-04-11
我认为都挺好剧中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严重重男轻女的状况,首先当老大苏明哲得以出国留学,光宗耀祖,他妈把房间卖了,供他出国留学。当老二苏明成准备工作,他妈为找关系打点其进入单位工作,把明玉的房间卖了。可怜的明玉,正青春当头,备高考期间,还要和父母挤一屋。当明玉决心告诉苏母要学大哥考清华上名牌大学时,苏母的作为却让她彻底寒了心。不曾与明玉谈过,便私自给明玉托了关系让她读师范。因为师范免费,她轻描淡写地就把明玉的前程与梦想摧毁得一干二净。每当苏明成欺负明玉,不管什么事,就是明玉不对,不管明玉怎么说,就是不听。苏明成大学毕业要二千去旅游,苏母开心地就给了。明玉要一千交辅助费,永远没门。你说,同是一父母生的,为什么对男孩就护着宠着,女孩就苦着?因为老一辈的人,指望着男丁给自己养老,从而对女子说不上喜爱。男丁能承家认祖传姓,女子出嫁随夫远离。老了的人,依靠的,只能是家中男丁。这传统一辈一辈地流传下来。或许苏母也曾遭受过不平,所以便也理所当然地不平对待明玉。她曾说“一个女孩子,上这么好的学校有什么用?”,“我专门给你争取了一个免费师范生名额,不用交钱!”,“你不上师范也行,正好我们医院招工呢,省钱了!”,这种语气,对于苏母而言,正常合理之极。每一个家庭里的“重男轻女”,必有一人迂腐于旧思想。有些地方节气,过年过节,只允男丁串门,没男丁家,父亲顶上。从而使地方风气一边倒,每家每户,必要男丁。过去习气,我们无法更改。但,当从我们这一代,拔乱反正起来,生男生女,都是自己亲人,不离不弃,善待善终。
第3个回答  2019-04-11
中国式家庭纠纷大都起源越界,要么把自己代入圣母视角,自我感动;要么依靠救世主,肆无忌惮伸手索取,不思感恩。摆正自己的位置,厘清大家庭、小家庭与自己的关系,留出适当的距离,请给你爱的人,自由。
《都挺好》是一本职业女性家庭关系读本!
精明强势的母亲突然离世,苏家顿时陷入混乱。懦弱自私的苏父如《渔夫与金鱼》中的渔夫永不满足的妻子,无视儿女的困难不停向儿女提各种要求。大哥苏明哲是个老好人,无原则满足苏父的要求一次次伤害小家庭的利益;二哥苏明成是个银样镴枪头的巨婴,失去了苏母经济与精神上的支持,失业失婚;小妹苏明玉从小不受家人待见,打拼成为职场金领,在母亲去世后,与家庭划清边界。这本书对中国式家庭关系的刻画入木三分,而苏明玉处理家事手起刀落的清醒冷静给了这剪不断理还乱的中国式亲情重重一击。当家长闪耀着神圣的光辉挟亲情良心以令亲人,请不做包子;当巨型婴儿的亲戚一哭二闹以弱行凶,请适时说不。每一个家庭都是不等边形,只要每一边都安之若素,不等边有不等边的理由。看苏家那么畸形的不等边形,也是稳固地发展了几十年呢。
一个家是一个顶梁柱支持,如今拔去顶梁柱,这个家如何恢复平衡结构。
第4个回答  2019-04-11
家庭教育的第一个问题:只要学习好,其它的都可以忽略。家里的事情,不用和小孩子商量。中国的家长大都扮演权威父母的角色,家里的大小事情,他们都很少和孩子商量。因为在很多父母的眼中,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不具备和父母商讨问题的资格和权利。孩子从小就没有权利,什么事情都由父母做主,慢慢的就长成了“巨婴”。不过也有例外,有些孩子的独立意识出现的比较早。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还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权利,就会滋生出各式各样的家庭矛盾。《都挺好》中,苏明玉和苏母有着很深的隔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在家中的权利得不到尊重。苏明哲要到美国留学,家里没有那么多钱,苏母就把家里的房子卖了一间,这样做有错吗?当然没有错。但卖房子前,父母谁也没有和苏明玉说,无视了她作为家庭成员的地位,所以她很难接受,一直耿耿于怀。苏明成找工作需要花钱,苏母又卖了一间房,同样的伤害,苏明玉又遭受了一次。
等到苏明玉上大学时,苏母竟然枉顾女儿上清华的心愿,毅然给她找了一所免费的师范院校,而这一切,都是在苏明玉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苏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攻三个孩子上学确实比较困难。但苏母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践踏苏明玉作为家庭成员的基本权利。如果卖房子和上大学的事情,苏母事先和明玉商量一下,估计母女之间也不会产生那么多的积怨。
家庭教育的第三个问题:孩子打架了,自己家的不能吃亏。
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偶尔打个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为人父母的,一定要弄清事情的是非曲直,然后再做出判断,对孩子进行针对性教育。可有些父母,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要是有小朋友(同学)打你,你也打他,千万别手软,咱可不能吃亏,打坏了咱家给他治。
在家长的鼓励和教唆下,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惹的事也越来越大。十六岁之前还好说,即便给别人打伤了、打残了,也还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不至于蹲监狱。可如果打人打顺手了,打习惯了,到了成年依然奉行“打架不吃亏”的原则,估计离牢房也就不远了。《都挺好》中,苏明成有过三次打架经历。上学的时候帮同学打过一次架,可能还不止一次;为给朱丽出气,把明玉打的住进了医院;为维护明玉的名誉,把众诚厂里的几个工人给揍了。苏明成为什么有暴力倾向,动不动就靠武力解决问题呢?小编以为,这定与苏母对他的教育分不可。苏明成从小受母亲溺爱,和妹妹打架母亲都偏袒他,况且和他人乎?母亲的默许助长了他靠拳头解决问题的倾向,要不是明玉高抬贵手,他早就进监狱了。
第5个回答  2019-04-11
1、 重男轻女
重男轻女这个问题几乎每个看过这部剧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小女儿苏明玉(姚晨饰)本应该在平常家庭应该是备受宠爱的角色,但在苏家人眼里却不是那么回事。苏母赵美兰性格强势不说,自己身为一个女人却也还是瞧不起自己的女儿。当大儿子要出国,二儿子要找工作,二话不说就掏钱,而当女儿想要钱报补习班想要考清华时却用家里没钱来搪塞了,甚至以“没钱”的理由强硬的要求苏明玉放弃了自己考清华的梦想而去上了免费的师范。
2、 啃老
苏家二儿子苏明成(郭京飞饰)在这部剧里只怕是一个人人喊打的角色了,而现实中这样的人也并不少见,妈宝又啃老,甚至还对此一概不知,在他看来,自己的妈妈愿意给自己钱那是应该的,老大出国,苏明玉不拿自己当家里人,而只有自己愿意陪着她,也能让她天天看见自己的儿子,所以在他看来,妈妈给他的钱和他陪伴在母亲身边的时间是相对等的,换句话说,他的时间已经被换算成了金钱得到了实现,这对于苏明成来说确实是一个悲哀的后果,而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也应该反省自己了。
3、 养儿防老
在剧情一开始,老大苏明哲匆忙赶回国,一到家就是责问弟弟妹妹为什么对于母亲去世一概不知情,和妹妹十多年未见,不关心他自己出国后妹妹的处境,甚至也不反思自己作为大哥有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而二儿子苏明成更是不用说了。三女儿明玉倒是愿意赡养,但是父母却因为她是女儿并没有对她抱有多大的期望。子女尽孝是应当的,但是养儿防老这一传统的概念也同时一直在流传着,这也导致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画下了一道深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