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认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包括10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用算盘记数,认识近似数,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和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学当中,有一些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点,易错类型题和一些教学上难点突破的点滴心得。归纳总结,以利于以后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1.计数器的置办和使用。

      学具的使用,对学生形成直观、准确、深入的数感大有帮助,特别是在遇到拐弯不知道下一个数是多少的数数和加减法练习中。因此,课堂上除了运用课件直观演示的第纳斯木块模型,使用频率最高的学具就是计数器了。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几乎所有人都把学具当成玩具来玩,还不止在数学课上。所以,准备了计数器,怎么用好也是一个大课题。

    首先,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把计数器放在固定的位置。其次,严格细致要求课堂常规,不给一个人一次违犯的机会,不然“千里长堤,毁于蚁穴”。然后,进行“头脑风暴”,“严谨的态度”“优雅的工作状态”“令行禁止的军队作风”,诱导他们拔高、尊敬自己跳一跳想成为、能成为的样子。接下来,就是整个课堂处处留意,时时提醒。这群娃还是很争气的,这个单元的学习计数器发挥了非同一般的作用。

      2.手指操。新接手这个班级,我就教他们做这样一个手指操:伸出左手,掌心向内,朝向脸部,右手从右向左扳着左手手指一个一个数,“一位个,二位十,三位百,四位千,五位万,好记又好看”。每当孩子们写作业累了,听课倦了,就带着他们边说边做,稍事调整转换。这个手指操左右手并用,简单、押韵又费时不长,孩子们很感兴趣,不仅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还为数位的学习与练习打下了熟练到不假思索“张口就来”的基础。

    3.万以内数的读写的教学,我运用旧知自主迁移,并进行恰当概括。一年级学生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已经初步掌握了读数写数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带着孩子们复习了《100以内的读写》: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读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个位上什么也没有,不读。写数:十位上是几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写0占位),100以内的读写复习到位了,加上平时手指操的练习,扩展到万以内的数,两者进行对比,筛查出重难点:读数:多了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写数同理。难点:1、数字变大了,学生们会觉得一下子不知道从哪个数位开始读。这个时候结合手指操,看到4个数字手拉手站在一起,马上想到“四位千”,从千位读起。看到3个数字手拉手站在一起,马上想到“三位百”,从百位读起。2、“0”的读写。中间有“0”读“零”,中间无论有几个“0”,只要是连在一起的,只读一个“零”。末尾无论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和100以内写数一样仍然是数位上什么也没有要“0占位”,最高位是“0”不写。

典型例题:

4.比大小。比大小的方法,数位多的大于数位少的;数位相同比高位,高位大的数大;高位相同比下一位,依次比下去。

典型例题:

最大的三位数(    )最大的四位数(    )。最小的三位数(    )最小的三位数(    )。

5.用算盘记数。

  用算盘记数这部分内容我设定一个重点,一个难点。重点:算盘各部分名称,框、梁、档、珠,同时结合“梁”字展开,结合时事渗透“栋梁之才”的德育教育。难点:定位,对比计数器找不同点突击强化记忆:一颗上珠表示5,一个档上最多能拨一颗上珠四颗下珠。

      6.近似数。近似数是本单元最难的一个知识点。近似数是相对于精确数而言的,为了容易记忆、计算,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常用近似数。近似数兼具两个特点:一、有“大概”、“将近”、“约”、“大约”这些字眼;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所以整十、整百、整千、整万……的数不一定是近似数,但近似数一定是整十、整百、整千、或整万的数。有的数只有一个近似数(例如:4002~4000),有的数有多个近似数,不唯一。(例如:2892~2890,2900,3000)。确定近似数,一般遵循就近原则,课堂上,我借助数轴让学生观察这个精确数距离哪个整数近,那么这个整数就是该数的近似数。如果这个数是中间数是5、50、500、5000等,就选择那个大的整数作为该数的近似数(例如:185~190或200)。但也有特殊的情况,比如:储备物品、发放物品、配置物品无论距离哪个数近,都取较大的整数作为近似数。例如:为二二班的43名同学,准备礼品,不取就近的40而选50。再比如:92的近似数,按近似到十位是90,近似到百位就是100。那么怎样为有多个近似数的精确数选择近似数呢?第一、实际需要。比如上面提到的储备、发放、配置物品。第二、入乡随俗。也就是本题选用哪种近似数,做题时沿用同样的近似数。第三、优选。如果既没有实际需要、入乡随俗题干里也无所跟随,那就从这几个里边“择优录取”,一般取大(数位)不取小(数位)。比如2892的三个近似数2890,2900,3000,通常选3000不选2890,这样才能体现近似数“好记好算”的特点。

    7.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不太难,但是由于数位增多,做全对,全部学生都做对很不容易。因此结合以前他们学过的几个几进行教学,并强化熟练,先求正确率,再抓有一定速度的正确率,目标是算的准确,有一定的速度。对于班上个别正确率不能保证的同学,教他们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

        8.解决问题部分难在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孩子们以前没有接触到这类解决问题,感觉心中没谱,不知如何下手。解题步骤:1.估一估(或想一想)。2.算一算。3.答一答(为好记,词型统一)。这种题是建立在学生良好估算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在估一估这一步运用表示估算的词语有“大约”,符号“>”或“<”。估算的方法有就近原则(这种情况学生容易掌握,首先考虑)和根据实际情况原则。[a.同估大。b.同估小。c.一个不变、另一个估大,一个不变、另一个估小。d.两个都不变、算出结果再找近似数。也就是一算二比三答在答这一步确定近似数。(这个只能突出近似数的一个优点——好记,但这种方法学生熟悉)。]哪种更便捷,更容易解决问题,就选取哪个估算词语符号,选用哪种方法,正所谓“天天道路通罗马”,选最近的一条。

方法:

同估小:

同估小或只估一个:

同估大或只估一个:

      (南阳市第五完全学校  季发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