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书籍排行榜前十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23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在孩子教育任重而道远,孩子多读文学书籍,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个人目前最推荐的10本中文儿童文学书籍分享给大家。


1. 《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著 适读年龄3-6岁

该书被誉为“20世纪法语图书”。这部法国儿童文学短篇童话是20世纪流传很广的关于“爱与责任”的童话,被翻译成108种语言流传于世界各地。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星球上的小王子和他的探险故事,富有哲理性和想象力。

读后感:这是一本永恒经典的童话故事,可以启发孩子们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也能帮助他们理解并接受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来自凛冽世界的启示,绝境中的人性之光。

2. 《糊粮酒·酒葫芦》,小河丁丁著,适读年龄:8-12 岁

以《杀龙》和《醉演》为起点的“少年西峒”系列,让小镇西峒走入读者视野,小河丁丁也找到了独属于他的文学故乡。该书中,妈妈酿售糊粮酒的主线,串起了湘西南种种人情风物,其中有俗世高人的惊鸿一现,一切如诗画般清新明朗,韵味无穷。

读后感:童年和故乡,成为解读小河丁丁的两个关键词。他笔下的“西峒”,既是自然化的,又是精神化的,是诗化的世界,理想的家园。“西峒”那清明透彻的自然风景,醇厚素朴的民俗风情,如同未被俗世经验所侵扰的明净童心。故乡与童年就这样实现了神奇的同构,两者都表征着单纯质朴的精神原乡,作家以诗化的乡土想象构建了他对童年的审美投射。

3. 《蓝门》,张忠诚著,适读年龄:9-15 岁

该书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入手,在双线并进的叙事线索中,现实与回忆交替。孤寡老人厚爷,失亲孤儿盐豆,无主义犬毛头,在即将消失的油坊街上相依相守,相濡以沫。油坊老街要拆迁改建了,邻里都搬走了,而厚爷的殷殷留守,是在等候走失的呆儿葫芦,是守护对已故老妻的承诺。作为一名剃头匠,虽然手工时代渐行渐远,不管有无顾客,他始终在街口摆摊。这是老人对自我价值的确立和坚守,尽管这份坚持带有几份时代落幕的苍凉。

读后感:作者为处于社会边缘的小人物和儿童写下他们的故事。以富于感情的笔墨,将这油坊街的世事与民情,向小读者娓娓道来。作品真诚反映时代发展图景中的民间世相,反映社会发展变革中的生活图景和民间温情,挖掘人类灵魂中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意义的东西。

4. 《墨童》,冯与蓝著,适读年龄:9-15 岁

妈妈的去世,让男孩梁墨童与父亲的生活陡然变得阴沉。一场暑期之旅,随着梁墨童对源自于妈妈身上墨香气味的寻觅、追踪与破解,“妈妈的味道”融合了情感和文化的双重意象,化解了男孩墨童对书法艺术的文化隔阂,又促成了孩子和父亲之间代际隔阂的消解。基于童年细节的细致入微的书写,探入青少年的内心深处,是冯与蓝作品成功的根本。她笔下的少年都有着细腻的心理活动,有着自己立体的灵魂,对自我生命意义的探索从未停止。

读后感:冯与蓝作品在注重故事描述的曲折时,成长作为人生一个普遍而必经的阶段,具有很强的文化隐喻性。冯与蓝善于完成对青少年成长、文化和历史追因式的思索和审视,这一次,是在少年儿童身份探寻的道路上,追问自我的文化归属。

5. 《牧歌》,董宏猷著,适读年龄:8-14 岁

作品从一个小男孩参加合唱团的视角切入,讲述了一位新中国成立之前战斗在台湾隐蔽战线上的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形成叙事和抒情上的变奏与共鸣,也体现了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的叙事创新。革命与生活,以复合体的形态呈现于小说中,两者之间价值向度的冲突,拓宽了小说的意蕴。日常生活叙事与国家民族的大叙事双线并存,宏大的历史推向了幕后,在个体的童年生命体验讲述中,重现了革命历史时代的理想主义的大旗高扬。

读后感:作品中,这些普通人,也承担着革命的道义和日常的牺牲,作家以一种饱满温润的艺术质地去追求宏大叙事的承载。由此,作家对于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的叙事突破,在于他将宏大历史革命叙事转变为童年命运存在的叙事。

6. 《你的眼睛能看多远:“天眼”巨匠南仁东的故事》,王宏甲、萧雨林著,适读年龄:8-14 岁

这本书无疑是近年来面向儿童的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在生动讲述“天眼”之父南仁东的一生的同时,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澎湃于作家笔下的不可抑的情感。他写的是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是一代科学家坚忍不拔,用理想和意志浇筑我们国家自主科学项目成功的历史进程。而支撑起这一滚滚历史洪流的,正是无数个“南仁东”的存在,这也凸显了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人物传记难写,是因为作家的想象力必须以材料的真实为前提,这是对传记文学的镣铐。当作家在传记中回望一个时代之际,也往往考量着作家对历史和事实进行思考和判断的功力。

读后感:写作传记,往往有偏于历史性和偏于文学性之争,显然,给儿童的人物传记,必须以文学性为主。实际上,虚构叙事和传记叙事在本质上并无差别,都是借助语言的形式表达真实,当然前者是借助虚构的材料,后者借助是真实的材料。面对特殊的阅读对象——少年儿童时,该书以生动的故事性、艺术性和亲切的叙事艺术,牢牢抓住了他们的阅读目光。

7. 《上学谣》,胡永红著,适读年龄:9-15 岁

该书用灵动、诗意同时极富壮乡特色与生命张力的细节与文字,生动讲述了壮乡留守儿童火龙的成长历程,为边缘儿童生命的书写贡献了一个理想主体形象。没有怨怼,也不展示苦难。作家展示了生活的复杂性,人生的艰辛,奏响了一曲人生命运的交响乐,但她同时也是坚韧而温和的守护者,始终保持着对人性善与美的坚守,也承继了乡土叙事中“本色、本土、本真”的诗意化建构,作品始终洋溢着温厚又明亮的人性关怀。在中国快速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中,随着人口流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是新生的弱势群体。

读后感:本书从儿童的视角,表达对变革时代普通人性的关怀,审美观照普通人身上的韧劲和美德。克服传统的苦难叙事中对苦难线性叠加的叙事冲动,也是源自儿童天性的明亮脆色。

8. 《我和小素》,黄春华著,适读年龄:8-15 岁

作为身在武汉的作家,本书作者亲历了疫情的前后。作品采用儿童视角,展现了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人民在巨大的灾难和病痛之下丰富而有质感的社会生活。该著娓娓讲述了两个少女的生活日常:作为护士长的女儿,杨若溪对妈妈的情感经历了从叛逆到理解的过程;作为出租车司机的女儿,周小素则经历了亲人离世的苦痛。见证了朋友、亲人的努力、付出与牺牲后,两个女孩最终走出了恐慌与焦虑,也褪去了身上的稚气,实现了精神上的成长。该著在如水的时间流动中,在巨大的生活洪流中,复活了个体以及群体鲜活的体验,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息;然而隐身于生活之后的价值判断并未退隐,折射了一个重大的时代事件,纪念的是在最艰难的时刻,民众如何众志成城、渡过苦难,重新召回和确立自己的尊严。

读后感:许多或将被岁月所埋藏的时代细节,涓涓细流般在一个学生的记忆与回望中展开。作为一种地道的儿童文学书写,作品呈现出的是大时代中少女的成长故事,然而在直观这些与时代风云的现实相联系的日常生活时,厚重的历史感和时代感扑面而来。

9. 《想心事的小字母》,陶天真/著,王祖民、王莺/图,适读年龄:3-7 岁

一个字母,一个童心盎然的小故事。A是一座小小的粮仓,最后要记得把小木门关紧;B是没有箭的弓,因为箭被“我”藏起来了;C是唱歌的弯月亮,到处流淌的月光,就是它的歌声;D 是大树里奔跑的年轮,它跑得比蜗牛还要慢。清丽自然、童趣盎然的语言和想象,与稚拙可爱的水彩图画相得益彰。在儿童文学领域中,我们看到过太多刻意营造童趣的生硬文本,但这一本小小的图画书,轻轻松松就写出了童趣盎然的童真世界,这是一种天赋。相信作家的心灵也抱持着一种原生态的纯净,充满对世界的童真。那种透明、清澈,回到本真的审美本质和价值判断,正是童年给予我们的财富。童年生命保留着人类最原初最丰富的特征,儿童需要重获心灵上的愉悦和自由。

读后感:张扬着童心童趣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而言,无疑是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他们需要在广阔自由的精神想象领域实现心理的投射和审美的释放。该书以一种审美化的艺术形式,为生命提供理想的范式和形态。小读者读到的是极致的美与纯净,而成人读者读到的,是以诗意对虚无与浮躁的对抗。

10.《像植物一样幸福》,毛云尔著,适读年龄:9-15岁

一本书写有情生灵万物、追忆童年故乡家园的散文集。那所有的草木鸡狗,都是自由的生命体,拥有着独立的生命尊严。作品散发着物我平等的纯真的生命气味,还有最初的生命欢乐感。父亲做的包子,母亲酿的米酒,村子里的手艺人,女孩和指甲花,一切的一切,源自作家对童年和故乡的无限怀想和眷念。孩童视野、乡土亲情和大地万物,组成了作家温暖亲切又宁静深邃的艺术世界。散文传递的是作家的性情,更表征着作家对生命价值、道德观念、大地伦理的理解。

读后感:在该著中,作家以诗意凝练的语言、平静克制的叙事、开阔深远的时间和空间的视角,通过纯净平实又醇厚丰腴的文学形式,展现了丰饶的思想意味。作品以小见大,于平实间见奇崛。


总结:以上10大儿童文学书籍适合3-15岁孩子阅读,这些书籍可以帮助孩子培养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同时也能够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优秀读物。

第2个回答  2024-04-05

《童诗会画画》是一部激发青少年儿童作文兴趣的奇书,这本书有以下特点:

图文并茂:整本书既是诗歌,也是图画。诗,排列成了画;画,画成了诗。图诗相彰,相得益彰。

内容丰富:本书收录48首尹才干儿童图像诗,包括经典名篇《伞》《鱼》《火车》《三棵树》等,涉及山川草木、花鸟虫鱼、人事情感、文字语言等内容。

构思巧妙:这些作品构思巧妙,形意结合,生动形象,纯真浪漫,童趣盎然,独具一格。

学习互动:为便于学生阅读、家长辅导和教师教学,附有《阅读活动手册》。

总之,《童诗会画画》通过奇妙的诗歌形式和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学诗兴趣,开阔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无尽的创造力。(佚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