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推进古诗文统整教学策略暨“整合视觉”研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秋风起兮佳景时,同道聚兮智慧生。10月22日,越城区127位中级1班2班初中语文老师齐聚越城区成章中学四楼阶梯教室,在教研员刘春文老师带领下开展主题为“项目式推进古诗文整合视觉教学策略”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成章中学语文教研组长董玉意老师主持。活动中,三位老师围绕“项目式推进古诗文统整教学策略”这一主题,向我们分别展示了原生课堂及微课,可谓精彩纷呈。

一、探秘古诗中的“色彩”——以《唐诗五首》为例

      “五彩缤纷诵古诗”,课堂在学生声情并茂的古诗积累诵读中拉开帷幕。绍初镜湖的冯夙彦老师执教《探秘古诗中的“色彩”——以<唐诗五首>为例》,引领学生走进绚丽多彩的古诗世界。

      冯老师的课堂着眼于古诗中的“色彩”探秘,一首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悄然揭开古诗“色彩”的神秘面纱。继而冯老师灵巧一拨,带引学生在“染翠设色”中合作探究“话唐诗”:“诗画配对”、“着色赏景”“探景悟情”三个语文活动紧紧围绕诗之“色彩”,学生从整体感知到品析鉴赏,终在诗人丰富多彩的景物“色彩”中触摸到诗人或哀或喜的感情“色彩”。

       缤纷动情的课堂于学生对诗人写景抒情技法的总结、运用中收束,学生在对古诗“色彩”的项目学习的中层层解读,深入探究,明确了“以乐衬哀”、“以哀写哀”、“以乐写乐”三种技法,学有所获。课后一首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将课堂的浪漫与铿锵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继续探究第四种写景抒情的技法。

二、[旖旎景色现匠心——以《与朱元思书》为例

       “众里寻他千百度”,绍初龙山的余慧菁老师从“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旖旎山水中款款而来,“你喜欢阅读山水散文作品吗?”“你喜欢写山水散文吗?”“你知道写山水散文的技巧吗?”亲切的几个设问调查,将学生轻轻牵引。余老师执教《旖旎景色现匠心——以<与朱元思书>为例》,项目学习层次分明,学习任务层层递进,还课堂于学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呈现了一堂灵动鲜活的课堂。

      “我见青山多妩媚——山水散文写景技巧探微”项目学习中,学生跟随学习任务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生动讲演:“‘竞’、‘争’,运用拟人、比喻使景物极富生命的张力”,“运用多种感官写景使景物可感可听”,“以静衬动,清泉鸣鸟更衬环境幽静”……学生探究硕果累累,不仅“看”到了吴均笔下生机勃勃、清新明丽的富春江山水,也用心感受到了作者寄寓在山水之中的一份恬静和纯粹。

       在最后“等闲识得东风面——试写山水散文”的项目学习中,余老师以读促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写景技巧,适当运用对仗修辞,写一段描写家乡景物的小短文。课堂最后余老师用六朝画家宗炳的“澄怀观道,卧以游之”鼓励学生用一颗澄澈空明的心境去看山看水,看世间万物,让内心便映照出自然的情韵,让自己常怀悠然自足的人生态度。余老师以一份“匠心”解读另一份“匠心”,以一份“真心”牵引一片“童稚之心”课堂诗意而温情。

三、《项目式推进古诗文统整教学——以<与朱元思>为例》

       成章中学的董玉意老师的微课《项目式推进古诗文统整教学——以<与朱元思>为例》从“项目化学习概念解说”侃侃谈起,首先罗列了学生目前学习中的三大困境——虚假学习、机械学习、竞争性学习,明确了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原因;继而条分缕析地讲解了项目化学习的概念、作用以及实施过程等理论知识。在微课讲解中,董老师还生动细致地分享了自己关于视觉整合的概念的理解,给了在座学生和老师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最后,董老师由面到点,以《与朱元思书》为例,生动详实地展现了整合视觉下项目化学习之于古诗文统整教学的意义。案例展示中,董老师匠心独具,在层层推进的项目化学习中,用网络、小报等丰富新颖的方式展示了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学习成果,小视频、小论文等成果的展示,让人耳目一新。

课后,各上课老师分享自己的课堂构思及感悟:

        镜湖中学冯夙彦老师:探秘古诗中的“色彩”——项目式推进古诗文统整教学策略暨“整合视觉”研讨。冯老师从项目式学习特征、整合视觉、设计新思路以及不足之处,开展了说课,并表示正努力朝着有情怀有温度的语文教学继续努力。

        绍初龙山余慧菁老师:旖旎景色现匠心——以吴均《与朱元思书》为例,余老师谈了自己对“视觉”、“统整”、“项目化”的理解,在这堂课中,用眼看景,用心赏景,将景物描写的技巧实践于山水散文写作中。正如六朝画家宗炳所说“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成章中学董玉益老师:微课《项目式推进古诗文统整教学——以<与朱元思书>为例》说课,董老师通过借鉴研究论文《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探究》以及夏雪梅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一书,深入研究了关于项目式学习的理论概念,以及如何具体开展项目是式学习,并以《与朱元思书》为例,生动具体地展示了一份项目式学习的尝试教案,对于作者吴均的介绍小视频选取也颇有亮点之处。

观摩学习之后,各听课老师感悟颇深:

       建功中学王美萍:两堂课都做到了对古诗文赏析技巧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有很重要的把手,也提出了一点困惑——写山水文章非常难,是否缺乏由字到句到段落的层层推进,感觉学生直接上手写有一定困难。

       东湖中学胡媛媛:两堂课都突出学生主体意识,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了解古诗词表现出来的画面与情感,语文学习“读为先”,在读中体悟会更好。

      锡麟中学吴春燕:两堂课都可以说是高效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有智慧的课堂。以播放微课的形式了解项目式推进的 ,困惑于学生能够收获多少。

      元培林巧巧:两堂课都在“学技巧,读意境,悟匠心”中,最终指向以读促写。

       思维的碰撞往往能激起灵感的火花,来自马山中学的孟芳琴老师和来自文理附中的程奋知老师用实际课例,展示了他们对于项目式推进古诗文统整教学的理解和实践。

      马山中学孟芳琴:在本次同课异构的介绍中,创造性地把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和他的《山中杂诗》、《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结合起来找寻吴均写山水在文法技巧上的共同点,也体现了“诗文统整”的主题。

       文理附中程奋知:由《又答王庠书》里,写到的年轻人读书,一定要每本书都反复读几遍讲起,但“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应当“但得其所欲求者尔”,就是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设定任务之后,读这本书就有目的了,他说“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就是读书的时候,每次设定一个目标,其他的心无旁鹜。由两堂课受到的启发:读诗读书读文章如何选取一个角度来读。

        活动的最后,刘春文教研员就冯夙彦老师和余慧菁老师的两堂课,做了精要的点评,并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化学习的概念内涵。并指出本次“整合视”觉研讨活动中的“视觉”应把虚实结合的视野作为落点。课堂要设置一个“主问题”,即关键性问题来拉动整堂课。最后刘老师结合夏雪梅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一书及任务单《来自一封“水”的邀请函》具体阐述了以下几个问题:1.项目式学习的概念;2.驱动性问题是什么;3.项目式学习方案怎么写。

                  陈彦羽

好书推荐!

《名著读写测》

《统编教材名著“1+x”灵性读写课程》

《新课标中考宝典满分文言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