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来阅读—刺猬的爱情(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都非常注重关系,认为困惑与不安,都源于关系的矛盾,例如亲子关系、家庭/家族成员关系、恋爱(不论是异性与同性)关系、朋辈关系、工作关系…..等,由于关系处理不善,导致了个人心理与生活影响,甚至出现身心障碍症状。每个人都渴望能"自由地选择孤独,或是全然地爱人和投入,两者都是我们渴望的能力。如何才能协调出既能爱人、又能独立的适当距离?",这是一生的功课。

《刺猬的爱情》是一本心理治疗小说,不说理论,只说故事,作者德博拉‧安娜‧卢普尼兹博士(Deborah Anna Luepnitz)是一位从事超过25年的心理治疗师,她在书中开宗明义的说出人的关系很有趣,就像一群刺猬般,"一群刺猬在寒冷的冬天围绕在一起,为了取暖,它们越来越靠近,可是太接近时会刺到对方,为了避免疼痛,又逐渐散开,却失去挤在一起的好处,而再度冷得发抖,于是又慢慢靠近,这个过程循环几次后,终于找到最舒适的距离,既不会太冷,也不会刺痛彼此。"换言之,怎样让刺猬找到最舒适的距离,彼此不太冷,也不刺痛对方,是一门在生命中很重要的学问,也是心理治疗师的主要工作。书籍由五个故事组成,分别是同床异梦、七月圣诞、现代唐璜、达尔文的雀鸟和食罪之人。案主分别是一对夫妻、一个家庭和三个个人,案主的背景从中产阶级到游民,分别是面对绝望的婚姻困境、害怕接受医疗与恐慌发作、不美满的性生活、创作遇到瓶颈等。

这都是作者从25年治疗实务中精选五个真实的故事,书中人物有白人、黑人、混血儿、异性恋和同性恋。这里没有「杀人凶手或性变态」,也没有罹患奇怪神经疾病的人,更没有人错把太太当成帽子。所描述的都是平凡的人。没有惊世骇俗的案例,却让人隐约在他们的身上看到部分的自己,在他们接受谈话治疗的过程中,让我们阅读当事人的故事及作者的辅导理念时,也同时获得洗涤。

故事一"同床异梦"是讲述一对夫妇,他们气质相反,但可以彼此互补。二人曾接受作者的婚姻治疗,并在最后决定生育一个孩子,他们很快便以为已经将婚姻问题解决了,便终止了治疗。三年后,二人再次起了争端,寻求作者的辅导治疗,原因是女案主坚持要再生一个孩子,而男案主认为从个人年纪(已经44岁)、母亲又有病在身及家庭经济能力为由,不认同要多生一个。女案主产生了焦虑不安,认为男案主不再爱她;二人也因此不再有性行为,即使夫妇都是非常渴望有着性关系。女案主坚持想要有多一个孩子,到达了"不管有没有丈夫,她都要再生一个孩子",她的说话刚说出口,就把丈夫气疯了,认定太太想要再生孩子,可以有出轨的行为。

作者后期运用潜意识的"梦的解析",透过梦境来协助他们了解要多生一个孩子或不想要多一个孩子的潜在意识。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治疗面谈,女案主突然说要开始上班了,她找到一份兼职接待员的工作,虽然并没有放弃生小孩的念头,但已经没有那么执着要生小孩了。再过几个月后,作者询问女案主,她说自己不再想再生多一个孩子,甚至已不记得自己为什么想要多生一个的原因。夫妇二人的婚姻没有破灭,但作者说:"治疗并没有完全消除口角,他们还是会算旧帐,而且会和以前一样激烈。"然而,"至少他们如刺猬般的爱情不再单调乏味!"

"现代唐璜"是讲述一个自以为很英俊又有女性缘的男案主,每当女性朋友期望彼此有进一步结婚或组织家庭的打算时,他会千方百计离开对方,然后再认识其他女性。男案主在治疗过程中,甚至向作者暗示对她有所好感,邀请她进行晚餐。当治疗师面对案主有移情作用时,会如何面对和处理呢?最后男案主怎样走过心理困惑,故事峰回路转,未到最后,不知结局。

其余的三个故事都非常有趣,值得一三再读。若以社会工作者或心理咨询师的视角来进行阅读,你会发现有许多辅导理念及技巧很值得学习的。你会发现这本书的核心主题,就是企图回答「谈话治疗真的有用吗?」答案在你咀嚼作者的辅导理念时,会有所启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