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案例解释布鲁姆的目标分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看卢梭的《爱弥儿》 中的一段关于记忆和理性思考,观念和形象,孩子小时候学的东西长大又要重新学习这段文字,特别符合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法,扒拉出来继续看,发现自己对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法认知太短浅了。

从识别,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都有一些改变,最错误的是我竟然没有意识到有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1.认知领域

  旧观点: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新观点: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例:语文课上,老师教一篇新文章《少年闰土》,学生通过自己看课文,进行初步的识记(知识),老师讲解课文,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现在,教师要求学生使用文章中的某个成语造句(应用),老师要求学生给全文划分段落(分析),再要求学生概括全文的中心主旨(综合),最后,要求学生评价主人公或者其它的人物(评价)。

  2.情感领域

  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观、价值体系个性化(新旧同)

  例:妈妈告诉小红,撒谎是不对的,人要诚实,小红同意妈妈说的(接受),当小红看见别人撒谎的时候,她会告诉别人,妈妈说撒谎是不对的(反应),形成了撒谎不对,人要诚实的价值观(形成价值观),有一天,小红看见电视上报道小孩子面对陌生人问爸爸妈妈在哪里,小孩为了保护自己,可以选择撒谎,这时候,小红重新(组织价值观),有时候,撒谎是对的,小红会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即(价值体系个性化)。

  3.技能领域

  知觉、定势、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化、习惯化

  例:学习写字。先是看到这个字(知觉),接着学习字的笔画,横撇竖钩(定势),各个部分的局部笔画学好之后,开始仿照这个字进行一笔一划临摹(模仿),学生自己进行书写(操作),并且书写正确(准确)。经过长期的练习,不需要一笔一划练习,就可以一气呵成写完一个字(连贯化),之后写字的时候就不再需要意识的控制,可以一边写字一边说话(习惯化)。

又深度挖掘了一把

复制驱动的学习往往关注下三层 [记忆]、[理解]、[应用]。比如在学校里面,大家可能经常听到老师讲说你们要背诵,把这些知识点都记住,你们要能够熟练的应用,知知道什么时候用这些知识,套这些公式。其实这种思维都是局限在下三层的。

研发关注的学习关注上三层 [分析]、[评价]、[创造]。比如最基本让学生关注事物的内部结构,搞清楚它们的原理。这就是在分析层次上的运作。而关注上三层,通常也就自然的会拉动下三层的掌握。

结合孩子的学习,分享这个模型的理解。

1. 记忆

回忆和记忆事实和基本概念。

如记忆语文生字、生词、英语单词、句型、数学知识点、乘法口诀等。

2. 理解

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说明想法或概念。

如复述一个故事,数学知识点,练习英语的场景对话等。

3. 应用

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应用英语学习到的单词和句型随意组合跟父母在生活中进行场景对话等。

4. 分析

把学习到的知识点之间建立关联,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

比如数学中知识的演化脉络(数 > 加法 > 减法 > 乘法 > 除法),从而构建数学的知识体系。整合英语不同场景学习到的单词、句型,构建出一天的生活和学习的英文场景训练。语文由一首诗,延伸到诗歌的作者、时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写作背景等,这样可以串起一系列历史、地理和人文的东西,也就是现在大语文所提倡的。

5. 评价

指将所学到的知识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用来做判断或指导决策。

如数学中的时间和人民币的学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用?学习英语对话有什么用呢?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学习各门学科?

6. 创造

综合各种学过的知识形成新的整体或想法。如怎样形象化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如果故事的主人公做出了另一种选择的话,故事的结尾会怎样?如何把你自己总结出来的好方法分享给其他同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