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不敢尝试型孩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在我们身边,见到不少孩子会害怕一些东西,比如,害怕水、雷声、动物蹄声、毛茸茸的东西等等。随着孩子对世界认识的增多,从懵懂到初步认识,他们恐惧或害怕的东西也会增多。慢慢的孩子就会出现“不敢尝试”胆小情形,他们感觉安全就敢于尝试,不安全的就坚决不会尝试。这类孩子通常会被父母“一棍子打死”——我家孩子胆小怕事。

其实,孩子之所以孩子看起来胆小,不敢尝试,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比如, 孩子本身就有自我保护的本能 ,当孩子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事物、陌生人的时候,孩子本能就会非常小心; 尝试之后留下了不适感 ,很多孩子也是好奇心超强的,总喜欢尝试一些新鲜事物,可尝试之后,孩子受过伤害或是不舒服的感觉,再次遇到同类情况,孩子就会出现抵触情绪。

孩子怕新鲜事物,或是受过伤害,不敢尝试,都是正常儿童发育中的一种体验,是儿童的一种健康反应。孩子这种惧怕心理,是孩子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自我说服力来接受和面对这种情况,当然,也与父母的过度保护有关。

对于有惧怕心理的孩子,父母应该以引导为主,如果有必要,可以试着采用以下方式帮助孩子:

1、条反射法

如果一个孩子在某事上不敢尝试,如孩子害怕水而不敢洗澡,父母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矫正孩子的惧怕心理,鼓励孩子试着去做他害怕的事情。比如可以往孩子身上洒水,与孩子玩水游戏,逐步消除孩子对水的恐惧心理。

2、提高孩子的心理愉悦度

孩子高兴,情绪好时会胆大一些。可以试试让孩子尝试做某件不敢尝试的事情前,先陪孩子进行一些能让他心理愉悦的游戏,缓冲孩子的恐惧感。

3、示范脱敏法

当你发现孩子在某些事情上不敢尝试的时候,你要明白,他们之所以不去做,是因为怀疑这些事会给他带来伤害,如果父母这时能够亲身去试一下,打消孩子内心的顾虑,给孩子“积极的正面模仿,估计孩子就会大胆地去尝试了。

4、不要给孩子设置心理禁锢

什么叫给孩子设置心理禁细?简单地说,就是给孩子设定一些条条框框,告诉孩子哪些东西可以尝试,哪些东西不行,我们常听到身边的父母说类似的话:“这是羊肉,你没吃过的。”“这是平衡木,你以前没过的。”“这个橘子是酸的,不是你喜欢的。”父母这样做只会打消孩子尝试的积极性。所以,当孩子想要尝试一些事物时,家长应该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来了解哪些可以玩,哪些不好玩。当然,这是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

5、不要怀疑孩子尝试的能力

很多父母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你敢去试试看吗?”表面上看,父母是在为孩子考虑,让他自己去判断,但实际上,这句话无异于告诉孩子“你面前的这个事情可能有危险性,如果你要去尝试,就得有足够的胆量。”这么说,一些本来就胆小的孩子必然会摇头,拒绝尝试。而再次遇到,他们也会本能地拒绝。

一旦养成了“不敢尝试”的坏习惯,孩子就缺少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了。因而,作为父母,在帮助孩子规避一些有潜在危险的东西时,也要尽量多给孩子自由,鼓励孩子勇于尝试一些新事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