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子江的人物评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他的身份仍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企业家:他在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有座给儿女们住的六层楼新宅,自己住的三层楼旧宅也不错;他在安海还有规模不小的企业安东机械厂,企业生产的装载机销到全国各地,虽然他自己并不经常出门。他还出资上千万元办了一所民办中学。
柯子江与“钱”相逢有这样一条轨迹:少年时母亲给他6角4分钱,让他去买1斤肉,途中他扣了1角6分买了作业本,回家被母亲发现挨了通骂———那时候,钱是从母亲手中拿来的;16岁辍学他给泥瓦匠当小工,用畚箕扔土,累得吐血,一天能挣1元2角———他开始用自己的力气赚钱;稍大些,他发现此县彼县蕃薯苗之差价高达1元以上,他就在五六十公里的长途上贩运,一次挣到了2000元———他说这钱是用自己的聪明赚来的。
这种聪明当然与日后比只是小聪明———30岁以后的柯子江办企业成功,这时他的钱可以说来自他的大聪明,也可以说他的财富来自他的智慧。
1979年初,曾为1角6分钱尴尬、为1元2角钱吐血、为2000元自得的柯子江开始创办企业。
因为要办企业,后来他和一位北京朋友有一段被学者高度评价的对话———“你有工厂吗?”“没有。”“你有资金吗?”“没有。”“那你有技术吗?”“没有技术。”
可是柯子江下面的话里有大智慧了———“我是没有工厂,可别人有厂子;我是没有资金,可别人有资金;我是没有技术,可别人有技术。”这几句话把那北京朋友感动得不得了:如果中国人都懂得这几句话,就大有希望了!
且看柯子江如何用别人的东西。他走的第一步是要接厦门机械厂的外加工,租用了一个校办厂。资金,来自他召集的24个农民,一人出300元算一股,有言在先,苦干一年不发工资。技术,雇用了外厂几名技术员。
柯子江的事业,就从这些来料加工和24个民工开始。
斗转星移,柯子江用草棚子围起来的车间变成三座大厂房。1989年,柯子江盖起了自己的工业大厦。
1993年,柯子江的安东机械厂已经不仅可以生产装载机的重要部件,而且能独立安装整机。
整机装载机一台一台地出厂了。这时正值此物销售低潮,柯子江心中却另有天地:市场需求量大的时候,装载机适合大企业做。现在需求量小,小批量需求,很难给大企业带来利润。这时,他们这样的小厂却可以开足马力,抓住机遇,因为他们的生产规模正好与社会需求吻合。
逐渐地,柯子江不但可以生产装载机,还为几个别的厂生产汽车部件———刹车钳、变速箱和车架。
柯子江还是不知足,那时他又想生产价值几十万元一台的叉车。不久以后,他承包了柴油机厂,一签12年,共1600万元租金,分期交清。他把这个厂真的改造成叉车厂,他如愿以偿。
1995年,他的年产值达到了2个亿。这时的柯子江还是穿着中山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