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失智症,还是老年忧郁症?同样是健忘,差别在于「病识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7
【和田秀树(川崎幸病院精神科顾问)】

是阿兹海默症?还是老年忧郁症?同样是健忘,差别在于「病识感」

像「健忘门诊」这类与失智症相关的门诊,大都是家属担心长辈的状况,而带本人前来就诊。这时,家属经常会提到老人家「最近突然连手机都不会用了」,或是「每次出门都买一样的东西回来」等各种令人困扰的问题。 阿兹海默症这种失智症的特征之一是「缺乏病识感」,所谓的「病识感」,就是「患者对自己健康状态的知觉能力」。 最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当思觉失调症的患者被幻觉纠缠,出现「自己正被超能力者追杀」的妄想时,无论别人再怎么告诉他们「你想太多了」或「不可能有这种事」,他们仍然会坚持:「我没有生病,奇怪的是你们!」 (编辑推荐:认识思觉失调症:解析思觉失调症成因与治疗) 像这样缺乏病识感的情况,是思觉失调症最特出的症状,也是阿兹海默症的重要特征之一。 因此,如果状况明明很严重了,被家属带来就诊的老人家却没有病识感,仍然坚持「自己没有痴呆」、「只是健忘了一点而已,年纪大了都是这样」,或者「是周遭的人太大惊小怪」,罹患阿兹海默症的可能性就很高。 另一方面,有些人则是担心自己而主动求诊,最常见的忧虑就是:「我最近健忘得很厉害,是不是得了阿兹海默症?」 如果是先前所提的忧郁症造成的假性失智,患者会对健忘感到不安,一直不停地担忧「自己是不是有问题?」;但真正的失智症患者,对自己的健忘是不会有感觉的。 当然,主动前来就诊的老年人当中确实有些是罹患了阿兹海默症,但老年忧郁症患者占了相当比例却是不争的事实。 记忆力衰退明明是忧郁症造成的,却被误认为失智,还被开了抑制阿兹海默症症状的药物爱忆欣(Aricept),这样的老年患者绝对不在少数。原本只要给予忧郁症药物就能明显改善症状,却因此错过了关键的治疗时机。 (编辑推荐:吃鱼健脑、抗失智,研究:吃对还降一半忧郁症机率!)

忧郁症会引起「假性失智」──看起来像失智,其实并不是的疾病

「假性失智」的症状其实是忧郁症引起的,但在现实状况中,忧郁症老人仍然经常被误诊为失智症。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忧郁症患者通常都对周围发生的事不甚关心,注意力也变得散漫,这会让年轻患者身上少见的「记忆障碍」症状,在忧郁症老人身上变得更为明显。 要是再加上原本会做的事突然忘了该怎么做,或是精神活力显著衰退、提不起劲,身边的人往往会先入为主地认定「啊,是老年痴呆了」。 如果事先不知道「有些病看起来像失智,其实并不是」,就很容易让本来可以用药物治好的疾病未能及时得到治疗。 事实上,在我诊治的病人中,也有「之前被诊断为失智症,其实并不是」的患者。详情后续会再说明,但如果没有人发现老人家得的是忧郁症,还一直被当成是失智症,忧郁的症状可能会逐渐恶化、进而变得更难治疗。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另外,相较于年轻的忧郁症患者,忧郁症老人更常见的状况是慢慢恶化,因此也更容易被误认为「该不会是老人痴呆了?」。【和田秀树(川崎幸病院精神科顾问)】

是阿兹海默症?还是老年忧郁症?同样是健忘,差别在于「病识感」

像「健忘门诊」这类与失智症相关的门诊,大都是家属担心长辈的状况,而带本人前来就诊。这时,家属经常会提到老人家「最近突然连手机都不会用了」,或是「每次出门都买一样的东西回来」等各种令人困扰的问题。 阿兹海默症这种失智症的特征之一是「缺乏病识感」,所谓的「病识感」,就是「患者对自己健康状态的知觉能力」。 最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当思觉失调症的患者被幻觉纠缠,出现「自己正被超能力者追杀」的妄想时,无论别人再怎么告诉他们「你想太多了」或「不可能有这种事」,他们仍然会坚持:「我没有生病,奇怪的是你们!」 (编辑推荐:认识思觉失调症:解析思觉失调症成因与治疗) 像这样缺乏病识感的情况,是思觉失调症最特出的症状,也是阿兹海默症的重要特征之一。 因此,如果状况明明很严重了,被家属带来就诊的老人家却没有病识感,仍然坚持「自己没有痴呆」、「只是健忘了一点而已,年纪大了都是这样」,或者「是周遭的人太大惊小怪」,罹患阿兹海默症的可能性就很高。 另一方面,有些人则是担心自己而主动求诊,最常见的忧虑就是:「我最近健忘得很厉害,是不是得了阿兹海默症?」 如果是先前所提的忧郁症造成的假性失智,患者会对健忘感到不安,一直不停地担忧「自己是不是有问题?」;但真正的失智症患者,对自己的健忘是不会有感觉的。 当然,主动前来就诊的老年人当中确实有些是罹患了阿兹海默症,但老年忧郁症患者占了相当比例却是不争的事实。 记忆力衰退明明是忧郁症造成的,却被误认为失智,还被开了抑制阿兹海默症症状的药物爱忆欣(Aricept),这样的老年患者绝对不在少数。原本只要给予忧郁症药物就能明显改善症状,却因此错过了关键的治疗时机。 (编辑推荐:吃鱼健脑、抗失智,研究:吃对还降一半忧郁症机率!)

忧郁症会引起「假性失智」──看起来像失智,其实并不是的疾病

「假性失智」的症状其实是忧郁症引起的,但在现实状况中,忧郁症老人仍然经常被误诊为失智症。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忧郁症患者通常都对周围发生的事不甚关心,注意力也变得散漫,这会让年轻患者身上少见的「记忆障碍」症状,在忧郁症老人身上变得更为明显。 要是再加上原本会做的事突然忘了该怎么做,或是精神活力显著衰退、提不起劲,身边的人往往会先入为主地认定「啊,是老年痴呆了」。 如果事先不知道「有些病看起来像失智,其实并不是」,就很容易让本来可以用药物治好的疾病未能及时得到治疗。 事实上,在我诊治的病人中,也有「之前被诊断为失智症,其实并不是」的患者。详情后续会再说明,但如果没有人发现老人家得的是忧郁症,还一直被当成是失智症,忧郁的症状可能会逐渐恶化、进而变得更难治疗。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另外,相较于年轻的忧郁症患者,忧郁症老人更常见的状况是慢慢恶化,因此也更容易被误认为「该不会是老人痴呆了?」。老年忧郁症还有一个出乎意料经常发生的症状,就是「被害妄想」。 一般而言,忧郁症患者经常会说出「大家都讨厌我」之类的话,忧郁症老人更是会反复述说旁人听来完全是「想太多」的抱怨或不满。各种充满被害妄想的言论,也是他们经常被误认为失智的重要原因。 有时候,可能是太害怕自己被抛弃,忧郁症老人也会进而产生怀疑配偶出轨的「嫉妒妄想」或「迫害妄想」,由于失智症也会出现这种状况,的确很难分辨。 在这里希望大家记得的是,失智症很少出现症状急速恶化的情形,因为这是一种老化现象,需要很长的时间才会发病。如果状况急速恶化——特别是突然剧变,比起罹患失智症,通常更有可能是老年忧郁症所致。 (编辑推荐:血清素让你不忧郁!5种快乐食材疗愈身心) 但就像先前所述,比起年轻患者,忧郁症老人的症状发展更为和缓,因此有时还是可能被误诊。 话虽如此,「假性失智」通常能清楚划定出「是从○月左右开始变得奇怪」的分界线,从发病到就医的时间多半也比较短;失智症一般则很难确认是从「何时开始发生的」,从发病到就医的期间也拉得长。 此外,出现「假性失智」症状的人,有不少在年轻或中壮年时曾罹患忧郁症,他们通常也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失智症」,而自发性地到医院求诊。相对于此,失智症患者绝大部分对自己的能力衰退是缺乏自觉的。 就如本节一开始所说的,「假性失智」是由忧郁症引起,因此使用SSRI类抗郁剂就可以改善症状(虽然并非所有忧郁症都能以药物改善,但也能以用药有效与否,来确认是否为假性失智)。 不过,即使被诊断为失智症患者,有些人在服用医生所开立、用以延缓阿兹海默症的药物「爱忆欣」时,也会因为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这种神经传导物质的浓度提高而改善心情低落、失去活力的状况,这时就有些麻烦,因为它对假性失智的患者也有某种程度的效果。 但大多数时候,只要使用少量抗忧郁药物,就能明显改善假性失智意欲低下的症状,得以迅速好转,也因此才让人发现「啊,原来是忧郁症」。 本文摘自《他是忧郁,不是失智了》/和田秀树(川崎幸病院精神科顾问)/仲间出版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