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佛教中的贪、嗔、痴、慢、疑的解释,想要通俗易懂版。

如题所述

贪: 简意:多求无厌佛经释义:染着五欲之境而不离也。例如贪爱贪欲等。唯识论六曰:‘云何为贪?于有有具染着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俱舍论十六曰:‘于他财物恶欲为贪。’瑜伽伦记七上曰:‘贪之与爱,名别体同。’大乘义章二曰:‘爱染名贪。’同五本曰:‘于外五欲染爱名贪。’ 嗔: 简意:恼怒打骂伤害别人佛经释义:又云嗔恚。三毒之一。梵曰讫罗驮Krodha,于苦与苦具憎恚,谓之嗔。使身心热恼,起诸恶业者。唯识论六曰:‘云何为嗔?于苦苦具憎恚为性,(中略)嗔必令身心热恼起诸恶业。’大乘义章五本曰:‘忿怒为嗔。’遗教经曰:‘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决定毗尼经曰:‘宁起百千贪心,不起一嗔恚,以违害大慈莫过此故。’往生要集中曰:‘或处经云:能损大利无过嗔,一念因缘悉焚灭俱胝广劫所修善。 痴: 简意:又名无明,不明白事理的意思佛经释义:译言痴,又曰无明。心性暗昧,迷于事理也。一切之烦恼由之而起。三毒之一。唯识论六曰:‘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又曰:‘诸烦恼生,必由痴故。’俱舍论四曰:‘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大乘义章五本曰:‘暗惑为痴。’ 慢: 简意: 骄慢佛经释义:恃己而凌他也。十六惑之一。有七慢九慢之别。唯识论六曰:‘慢恃己于他高举为性,(中略)此慢差别有七九种。’大乘义章二曰:‘凌他称慢。’ 疑: 简意: 狐疑不信,是六根本烦恼之一。佛经释义:谓于诸实理犹豫不决之心也。故非一旦契悟谛理不能绝之。小乘预流果以上,菩萨初地以上,乃为断疑者。唯识论六曰:‘云何为疑?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品为业。谓犹豫者,善不生故。’大乘义章六曰:‘疑者于境不决犹豫曰疑,有二种:一者疑事,如夜观树疑为是人为非人等。二者疑理,疑诸谛等。小乘法中,唯取疑理,说为疑使。大乘通取,皆须断故。’ 以上释义来自佛学辞典。请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3
值得我托付终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