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_屈原文言文_古诗文网

      《渔夫》记录了屈原与渔夫的对话,屈原面容憔悴地走在江边,一边走着,一边唱歌,在江上打鱼的老者一眼就认出了他就是三闾大夫屈原,询问他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屈原回答说:因为不愿意同朝廷昏庸的文武百官为伍,因此被排挤放逐。老者怀揣着给屈原指路的态度说:你为什么这么死板呢?为什么不与世沉浮、远害全身的自我保护的道路呢?屈原宁死不屈,宁死也不愿同流合污。最后,老者也不愿再多说什么了。屈原也投了江。

        屈原洁身自好、宁死也不同流合污的态度和行为,不能说是错误的,也不能说是正确的,应该根据不同的处境做出不同的回答。

        屈原之所以不愿意同流合污,和其光,同其尘,明哲保身地存活下去,或许真的能够曲线救国呢?屈原放弃了这样的道路,一方面,来自于他内心的高洁情操,这与他出身贵族有关,从小深受良好环境熏陶,对那些虚伪的、耍阴谋诡计的人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另一方面,屈原在那些阿谀奉承、昏庸无为的文武百官身上看不到一丝国家复兴的希望,因此,即便死也不愿与他们为伍,于是,投江自杀。

        那我们要不要想屈原学习呢?看情况,不同情况应该做出不同的选择。如果国家处在复兴发展的好时代,一切都蒸蒸日上,国家需要人才发展,高级统治者廉洁有为,渴望建设国家,那么面对生活或者工作上的一些小误会,小摩擦,就可以采用渔夫所说的“和其光,同其尘”,学会在各种各样的斗争过程保全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心中的最高理想一定是为了集体,为了国家,这样,到最后所有的委屈与忍辱负重都是值得的。如果国家奸臣当道,君王昏庸,士兵凌强欺弱,百姓水深火热,苦不堪言,国家动荡不安,风雨飘摇,那么,就选择站出来,与黑恶势力对立开来,清浊分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