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与背叛的三层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第一个层次,谓之“自我中心意识下的忠诚观”;第二个,谓之“契约意识下的忠诚观”;第三个,谓之“人性善意识下的忠诚观”。三个忠诚的层次,决定了忠诚的质量。

以下分别论述之。

我是君主,你是臣仆;因而你要忠诚于我。这是封建帝王的自我中心意识,也是王权意识下的忠诚观。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夫唱妇随;这是男权中心意识下,女性对男性的忠诚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本质是相通的;在这里,没有天赋人权的平等,只剩下某种霸权了。

在这一忠诚观下,那个抱怨他人“不忠”的,往往就是自我中心的。不管是男人抱怨女人的不忠,还是女人抱怨男人的不忠,抑或是男人抱怨男人的不忠,女人抱怨女人的不忠,都一样。

特别地,一个幼小无知的孩子往往也是天然地自我中心,天然地“自私”,自恋的;这个孩子当发现其它人“占有”自己的“东西”,比如说,一个玩具、一粒糖果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排他心理,想去夺回来。这一天然自恋自私的心理,正是“俄底普斯情结”的起源。那些未能处理好童年时代的俄底普斯情结的成年人,嫉妒心将非常强烈。

一个婚姻已十分明显地有了情感破裂的迹象,其中一个当事人,还死死抱着“忠诚”教条,强行指责对方“精神出轨”,就十分明显地反映了狭隘的忠诚观:自我中心也。

在这样的忠诚观下,“你就是我的”、“你不应该违拗我的意思”、“你怎么可以那样背着我做事呢”这么想就在所难免了。

持有这类忠诚的个体,自诩为地球,而感觉他人都应该象月球那样,永远以自己为中心、围绕特定轨道运行才好。不然,就是“背叛”或“不忠”了。

契约意识下的忠诚,意思是,忠诚的“对象”不再是被忠诚的某一个体(人),而是与忠诚有关的某种“关系”。关系意味着两个人之间的某种合约、契约。比如说,生意场中的合同;婚姻里的婚约、婚誓。

这时的“忠诚”指向共同维护的某种约定俗成。当一方做出与这些约定、协定有关的行为时,另一方则可指责对方“违约”。此时,“违约”等于是“不忠”、“背叛”。

“当初你对我信誓旦旦,说是永远爱我,可现在…”、“为什么你要欺骗我,始乱终弃啊?”、“我真是瞎了眼了,怎么会和你这样一个人进入婚姻?”诸如此类的抱怨,其实包含着某种合约意识。

问题在于,这样的合约意识下的忠诚,可靠吗?现实告诉了人们什么呢?

生意场中,任何一个合同,都会有许多相关的条例,比如价格条件、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等等。这些,使得合同的落实与执行,成为一个需要进行过程管理与控制的事,而不是简单地将合同变成某种神圣的规则。遭遇一些变数时,不少合同,也不得不面临重新修订的情形,有时候也不得不违背甚至舍弃。

在情感领域,恋爱也好,婚姻也好,会是怎样的合约呢?有没有象生意场的合同一样的周密的条款来保障合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一般来说,几乎是没人认真考虑的。

这就使得“情感事故”频频发生,乃至不可避免。

契约意识下的忠诚是对当事人行为的某种束缚,不言而喻;因而,不夸张地说,以这类忠诚来要求对方,虽名正言顺、顺理成章,却因它与自由相对立、具有束缚性,于情感建设往往也起到了负性的作用。

完全依赖于明晰条文的合约,在情感领域的适用性大打折扣,甚至一点也不适用。靠契约达成的情感关系,当然也就背离人性了。

具有批判意识的人看到,一纸证书,什么也不能保障,不足为奇。

恋爱婚姻情感中的忠诚理想是什么?这个问题,许多人的回答是:“天长地久”、“至死不渝”、“忠贞不二”。这一理想世间有几人能做到?

一生中只爱一个人,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哪怕是一丝“邪念”都没有,哪怕是一点“贪念”也没有。这样的个例,或许只有某些执着的宗教信仰者,在与教主或上帝的关系里才能窥见一点端倪。——之所以说窥见,是因为这恐怕还只是他们自己的宣称或自诩,而非真实。

人都有一些贪心,都有其生物性。“自私的基因”决定了人们的情感基础,与人的本能的占有最多的异性配偶的冲动有关。无视这一现实,而强调所谓的纯洁的忠诚理想,往往只是白日梦而已。

社会要求人们对契约式婚姻的忠诚;有些宗教也是。可人性的自私一面,却总是不能被这一契约式忠诚所完全制服,而会在特定情境中演绎一幕幕的“出轨”戏剧或发生“情感事故”。悲欢离合,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里,往往也只是反映了各种契约完成或不能完成的一波三折。

人性是不可驯服的。

在这种人性意识下,我们面对忠诚问题的困境,出路在哪里?我以为,最为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教育中,要落实某种对人性的基本教育。这里的基本教育,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学会接纳人性中的自私一面,要承认,任何意在束缚人性自私一面的条约,会有其局限;二是,当出现一些违背契约的行为时,也要学会宽容对待,尝试着去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通过积极互动,进行平等对话,共同迎接困境的挑战。

我们需要忠诚于我们彼此之间的对爱的信念:爱的关系,亲密平等合作的情感关系。而这么构想的关系却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总难免在特定情况下发生危机。我们却愿意也能相信彼此,通过充分敞开自我,交流情感(需求、意愿、想法),协商、磨合,在互动中达成相对一致,达成谅解与宽恕。

这样的忠诚观,与情感本身的建设才是合一的,而非冲突。

任何忠诚的亲密关系,都是关系中的当事人,通过接纳差异、宽恕过失、积极互动来经营出来,来巩固下来的。这一过程充满艰辛,充满挑战性,也充满了成长的喜悦以及探索体验的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