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释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7

1. 文言文,解褐,什么意思

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

古代“褐”是指粗布短衣。褐最早用葛、兽毛编制,后来通常用大麻、兽毛织就,是古时贫贱的人或地位卑贱的人穿着的衣服。

基本释义:

1、粗布或粗布衣服:短褐、无衣无褐、褐怀玉。

2、黑黄色:褐藻、褐铁矿。

3、像栗子皮的颜色、褐色、褐铁矿。

扩展资料

近义词:释褐

1、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褐夫指穿粗布衣服的人,古代用以指贫贱者。

出处:(汉)扬雄 《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

释义:前代士人,有的被去掉捆绑绳索而任用为相,有的脱去粗麻衣服而成为傅;有的是看守夷门的小卒

2、指进士及第授官。

用法:褒义

结构:支配式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13.D 14 B 15.C 16.(1)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狂妄轻率,贬潘良贵为监信州呐口排岸。

(得分点:彻、当、黜,各1分,句意2分);(2)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认为贤良的,自然应当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达私人恩情。(得分点:进退、耀、示,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句意的整体感知与理解,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人物的动作断句,也可以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此题可根据人名“高宗顾良贵”及文言标志性词语“曰”等断句。

D项原文标点:子湮欲退,高宗顾良贵日:“是联问之。”又谕子湮且款语。

子湮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所以选D。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例如本题的“曰”“之”“高宗”等。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B项,“借用为对帝王、王后的尊称”理解错误,不包括“王后”。

所以选B。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此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考生往往会有一个方向上的误区,即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

例如本题选项B则是考查古代对帝王等称谓的文学常识。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被皇帝罢官”与原文不符,应是潘良贵自己请求离去。

所以选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选项C就属于张冠李戴的错误。

1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理解能力。翻译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

本题重点词语:彻、当、黜、进退、耀、示。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应将“彻、当、黜、进退、耀、示”等关键词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 潘良贵,字子贱,婆州金华人。凭着上舍生的身份开始做官,担任辟雍博士,升任秘书郎。

当时宰相蔡京正用官爵和体禄笼络出名的士人,潘良贵操守、意志坚定不可动摇,亲戚朋友多次替蔡京表达愿意交往的心愿,潘良贵严肃拒绝。靖康元年,钦宗问谁可以胜任宰相,潘良贵极力进言:“何、唐等四人不可以任用,以后他们肯定误国。

陛下如果想要扶危持颠的宰相,不广泛询问下面官吏的意见,使地位卑微的人都知道,不能如意。”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狂妄轻率,贬潘良贵为监信州泊口排岸。

高宗继承皇位,召入朝廷担任左司谏。拜见皇帝后,请求剿灭奸党,让叛徒在国门处决,敌人就不敢轻视宋朝。

又请求封贤良的宗室到山东、河北,来使国家强大,皇帝巡视维扬,培养兵威来图谋恢复国家。黄潜善、汪伯彦厌恶他的话,改任工部。

潘良贵因进言没有实行,请求离职。 授任考功郎,升任左司。

宰相吕颐浩从容对潘良贵说:“(您)早晚将引入两省任职。”潘良贵严肃回答说:“父母年老正想请求到地方任职,两省的官不是我能做的。”

潘良贵退下对人说:“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认为贤良的,自然应当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达私人恩情。如果士大夫接受他的笼络,又凭什么在朝廷立身。”

凭着直龙图阁的身份担任严州知州。到任两月,请求担任祠禄官。

起用为中书舍人。 恰好户部侍郎向子湮入宫拜见皇帝,说话繁冗芜杂,潘良贵以前与向子湮交好,这天潘良贵暂代起居官,站在殿上,径直走到榻前严厉地说:“向子湮。

3. 古文中看到 释褐 一词,但不知道具体是指第几次任官

涵义一脱去平民衣服。

喻始任官职。例句(汉)扬雄 《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释褐中林,郁为时栋。”《周书·李基传》:“大统十年,( 李基)释褐员外散骑常侍。”

涵义二指进士及第授官。例句(宋)高承《事物纪原·旗旐采章·释褐》:“太平兴国二年正月十二日,赐新及第进士诸科吕蒙正以下绿袍靴笏,非常例也。

御前释褐,盖自是始。”(宋)洪迈《夷坚甲志·陈国佐》:“ 政和癸巳,国佐遂魁辟雍,释褐第一。”

钱穆《国史大纲》:“宋代进士一登第即释褐,待遇远较唐代为优。”。

4.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C “此”为代词,作主语,指代前文“释褐逾年参大政”,“前”为时间状语,“释褐逾年参大政”后断句,排除A、D;“服除”为“服丧结束”,句意完整,单独成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当官一年多即参预大政,这还是前所未有.景泰元年,因为战事稍微平息,能够请求服丧.因此触犯了皇帝.服丧结束,任命他在翰林院做事,不再参与阁事.(2)D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3)A “皇帝要求他选用北人任庶吉士”错,原文为“命贤尽用北人”,是让李贤选用北人任庶吉士.(4)①雅:向来;咨:商议,咨询;失色:变了脸色.句子翻译为:李贤向来敬重彭时,退朝后一定和他商议.彭时引用义理争辩可行与否,有时甚至变了脸色.②怠:懒惰松懈;希:少;怀忧:深感忧虑.句子翻译为:而这时皇帝在政事上懒惰松懈,大臣很少能见到他,彭时深感忧虑.答案:(1)C(2)D(3)A(4)①李贤向来敬重彭时,退朝后一定和他商议.彭时引用义理争辩可行与否,有时甚至变了脸色.②而这时皇帝在政事上懒惰松懈,大臣很少能见到他,彭时深感忧虑.参考译文: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中第一名进士(状元),被授予修撰.第二年,郕王监国,令(彭时)与商辂入阁参预机务.过后得知继母去世,彭时极力推辞,皇上不允,他这才受命.当官一年多即参预大政,这还是前所未有.天顺元年,皇上坐在文华殿召见彭时,说:“你不是朕所点的状元吗?”彭时叩头.第二天皇上仍命他入阁,兼翰林院学士.而皇上正信任李贤,多次单独召见李贤谈话.李贤推重彭时,退下后一定向他咨询.彭时常常引据大义,与他争论是否可行,有时甚至动了真气.李贤刚开始时有点不高兴,时间长了也就服他诚恳正直,说:“彭公,真君子也.”皇帝命令李贤全都任用北方人,南方人必须像彭时这样的才可任用.李贤把这话告诉了彭时.不久,中官牛玉宣布圣旨,彭时对牛玉说:“南方的士人水平超过我的有很多,怎么可以压制他们.”不久,选拔了十五个人,南方人有六个.门达诬陷李贤,皇帝为此困惑,说:“罢去李贤,将要专门任用彭时了.”有人将这话传给彭时,彭时惊惧地说:“李贤有经国济世的才干,怎么可以罢免?”因此极力替他申冤.并且说:“李贤离开,我彭时也不会单独留下来.”这话传到皇帝那儿,皇帝罢免李贤的想法就消除了.成化改元,彭时升任兵部尚书.成化四年,彭时说:“大臣的升降,应该由皇帝的心意来决断,或者聚集群臣议论.不能全部委托给臣子,使大权落在他人手中.”皇帝虽然没有听从,但从内心里赞许他的忠诚.成化五年,彭时因生病休假.过了三个月,皇帝催促他入阁工作,免他上朝参见.京城附近、山东、河南发生旱灾,他请求免去夏税和盐钞.京城的米价昂贵,他请求打开粮仓拿出储存的五十万石平价卖出.皇帝都听从了.彭时凭借旧臣的身份被倚重,遇到事情争执不回避.而这时皇帝怠于政事,大臣很少能见到皇帝.成化七年,彭时疾病复发,请求辞官.皇帝安慰挽留他,彭时没能离职.彭时常常借着灾变上书劝谏,(这些奏章)有的被留在宫中,有的被下发给主管官吏,大多受到阻隔,他因志愿不能实现而忧愁不安.成化十一年正月,因任职期满晋升为少保.过了一个月去世,时年六十岁.彭时在朝为官三十年,孜孜不倦地为国尽忠,保持公正顾全大体,办完公后不曾把政事告诉子弟.有所议论推荐,不让家里人知道.闲居没有懒散的神情,服饰器用俭朴节约,没有声乐的侍奉,不合乎道义的他不接受,有古代大臣的风范.。

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D “世”这里是“世世代代”的意思, 作状语,修饰“仕”,其前断句,排除A、C;“臣”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薛聪回答说:“我薛氏的远祖广德,世世代代在汉朝做官,当时人称之为汉人.我的九世祖薛永,随刘备入蜀,当时人称之为蜀人.我现在侍奉陛下,只能算臣虏而不能算蜀人.”(2)A 应为“古代男子成年时要行冠礼”,另外“还没有成年”有误,男子20岁称弱冠,此时已经成年.(3)B “他被当时的人称赞,因此被朝廷任命为著作佐郎”因果倒置,根据原文“聪起家便佐著作,时论美之”,应是“被朝廷任命为著作佐郎,因此他被当时的人称赞”.(4)①父忧:父亲丧事;庐:修建房舍;酸感:使…悲伤感动.句子翻译为: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②苦让:坚持推辞;雅:很;体悉:体恤了解.句子翻译为: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答案:(1)D(2)A(3)B(4)①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②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参考译文: 薛聪,字延智,品行正直有见识,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即使在看不见人的房间,也整天严肃庄重,见到他的人没有不肃然起敬的.他广泛阅览古代典籍,精力过人,对于前人的言行,也多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辞藻辩驳与应对,更是他所擅长的.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兄弟的情谊和睦深厚,但家教特别严,弟弟们即使成家做官,常常也免不了要受棍棒的惩罚,对他肃然起敬.不到二十岁,州府征用为主簿. 太和十五年,开始做官,担任著作佐郎.在当时,魏孝文帝留心于厘清氏族,审定官秩品级,士大夫入仕做官,优等的人也只能担任奉朝请,薛聪一开始就是著作佐郎,当时的人评论称赞他.后来升任书侍御史,所有他弹劾的人,即使是强横也不回避,孝文帝有时想宽恕人,薛聪就据理争辩.孝文帝常说:“我看到薛聪,不能不感到害怕,何况是其他人呢?”从此权贵外戚都不敢妄动.屡经升迁到直阁将军,兼任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依然担任直阁之职.薛聪很受孝文帝的信任,对外把他看作德才兼备的能臣,对内把他视为可靠的心腹.亲信禁卫之兵,都委任薛聪管辖统领,所以整个太和年间,薛聪一直担任直阁将军.群臣退朝以后,薛聪总是陪伴侍卫在皇帝身边,谈话直到夜深人静.时政得失,他都参与谋划,时常劝谏皇帝的过失,所进谏的事多被皇帝采纳.他稳重沉着细密,外人无法窥探行迹.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对他说:“你的道德修养已经很高,本来就不是用官爵可以使你感到荣耀的.”又任命他为羽林监.孝文帝曾和朝臣议论天下姓氏的地理位置和人物,对薛聪开玩笑说:“世人都说你们薛氏是蜀人,肯定是蜀人吗?”薛聪回答说:“我薛氏的远祖广德,世世代代在汉朝做官,当时人称之为汉人.我的九世祖薛永,随刘备入蜀,当时人称之为蜀人.我现在侍奉陛下,只能算臣虏而不能算蜀人.”孝文帝拍手笑着说:“你自己说明不是蜀人就行了,何必还要挖苦我呢?”薛聪于是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了.孝文帝说:“薛羽林喝醉了.”他被皇帝知遇到了这种程度. 二十三年,跟随皇帝到南方征战,兼任御史中尉.等到宣武帝登基,任命为都督、齐州刺史,执政简约平静.在齐州去世,官民都怀念他,留下他的坐榻用来纪念他.赠为征虏将军、华州刺史,谥号简懿侯.魏前二年,追赠薛聪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延州刺史.。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15.D 16.C 17.D 18.(1)(胡松年)幼年丧父家贫,母亲靠出售所织布匹,资助供养让他上学。

(他)读书 过目不忘,对《易经》尤其精通。 (2)(胡松年)尚未入境,贪官辞去官职,收敛行迹,胡松年将兴利除弊的十七件事项公布在都市上,百姓感到便利。

【解析】 1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考查断句。

断句练习首先要注意句中虚词,尤其是语气词,一般放于句末或是句首。其次要明句式、找对话。

注意句子间的总分关系。当然断句的前提是理解句中大意。

本句大意是“ ‘不请则已,告诉朝廷就成了沽名钓誉。’喜欢宾客,俸禄不足以供费,有人请他为子孙着想节省用度”。

由此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16.本题考查文言常识的识记能力。

对于古代文化常识,因为其琐碎,应重点补充,加强记忆。C、“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表述错误。

除表示的是授予官职。李密《陈情表》中有例句“除臣冼马,拜臣郎中”。

17.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他把这些钱财全部用于军队建设”错。

原文的意思是,按旧例,官吏升迁朝廷都要赏赐财物,因为军队建设需要大量费用,他并没有向朝廷提出赏赐财物的请求。 18.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进行文言翻译要重点关注句子中的重点实词、特殊句式,先解决了这些重点知识,再结合语境对其他句子成分进行翻译,及时补充省略成分,使翻译的句子语意通顺。(1)“孤”丧父;“鬻”出售;“使学”省略句,“使之学”;“邃于《易》”状语后置句,对《易经》尤其精通。

(2)“未入境”补充主语胡松年;“解印敛迹”,辞去官职,收敛行迹;“揭”公布;“便”意动用法,认为便利。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3.C 14.A 15.D 16.(1)僧遵道人与江谧交情深厚,跟随江谧一起到郡上任所,因小事犯了过错,就被关进郡狱让他挨饿。

(5分) (2)江谧是个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确实不能和贵族这类人竞争高低等第。然而他很有才干, 可以托付重任,可提升他执掌吏部。

(5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回答问题注重把握四个选项中不同的停顿点的正误,然后按照排除法得出答案。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元徽末”是年号,后停顿,“属意建平王景泰”,意思完整,排除AD. “尚怀疑惑”是还有疑虑,排除B。 14. 试题分析: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考常识,关键是懂常识。备考时应关注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和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法等相关知识的积累。

特别是涉及科举、官职、礼俗、建筑、典籍五方面的常识要勤梳理识记。“褐”是百姓衣服,“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衣褐”就是穿上百姓衣服。

“解褐”就是脱去老百姓的衣服,指做官。同义的还有“释褐”。

15. 试题分析:世祖赐死江谧,是因为江谧的挑拨离间。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文中有“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

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赐死”,江谧是因为挑拨离间被赐死的。 16.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款”“莅”“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诚”“侪”“委遇”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城人。

他祖父名秉之,做过临海太守,是宋时的清官。他父亲名徽,做过尚书都官郎,吴县县令,被太初皇帝杀害。

江谧也被拘押在掌管制造供应帝王用的器物的官署,即名为尚方的地方,待到孝武帝平定京城后才得脱身出来。脱去布衣入仕做奉朝请,又为辅国行参军、于湖令,能干称职。

宋明帝刘或为南豫州刺史时,江谧竭尽全力侍奉他,被刘或当作亲信看待。刘或即皇帝位,以江谧为骠骑参军。

江谧转尚书度支郎,很快迁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死了,十九岁,未行成年的仪礼。

礼官提议依照成人丧礼穿戴丧服,诸王服大功。左丞孙复义奏告说:“《礼记》上有女子十五岁行成年礼,郑注说这年龄是指已许嫁的人。

那些没许嫁的则是二十岁才算成年。射慈说十九岁死还应算是未成年死。

礼官背离经典,丧服礼仪没有依据。

博士、太常以下官职以免官赎罪论处;江谧因罪过杖责五十,罚扣百日劳俸。江谧又启奏说:“孙复原先不研讨分辨清楚,附和错误议论,参照有关事例,也应该追究他的责任。”

孙复也应以免官赎罪论处。皇上下诏:“可以。”

江谧外出任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执政治理繁琐刻薄。

僧遵道人与江谧交情深厚,跟随一起到任所,因小事犯了过错,就被关进郡狱让他挨饿,僧遵道人撕裂身上的法衣吃,吃完后就饿死了。江谧被有关官吏弹劾,被征返京。

明帝崩,遇赦,免受处罚。为正员郎,右军将军。

太祖领南兖州时,江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朝为游击将军。秉性鄙俗,善于趋炎附势。

元徽末年,朝野都属意于建平王景素,江谧更是曲意逢迎巴结,景素在京口起兵败死,江谧仅仅能躲免受牵连的祸害。苍梧王被废黜后,人心归向尚在犹疑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