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每次遇到贵人和关爱自己的人,我都会觉得很幸运,而这种情感,也经常会在我偶然遇见一本好书时从心中油然而生。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这本书,就给了我如同挖掘到宝藏一般的愉悦和幸运感。

这本书以故事的形式,抛给读者3个问题,让我们在忙碌杂乱的人生途中给自己按下暂停键,让自己缓下来思考、揣摩,尝试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

“你为什么来到这里?”如果你问我这个问题的话,其实我答不上来。

“人们一旦知道了他们为什么来,为什么存在,找到了活着的目标——他们就想实现这个目标。”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弄清了他为什么存在,就相当于定义了自己的存在意义。

存在意义,英文译为Purpose For Existing,简称为PFE。

那我自己的PFE是什么呢,我是为了什么而存在和奋斗的呢?工作忙碌也好,日常保持读书学习的习惯也好,难道我只是为了维持生计,然后和多数人走上一条别无二样的道路吗?

我好像是有目标的,即我想用文字变现,想过上舒适、智能化、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我不确定这是否是我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是否能长期延续的,因为如果是,我觉得我应当做得比现在更好。

书里提供了几个方法:

1、分辨自己在做的事情是真的自己要做还是随大流,或者是为了完成别人的希望才做的。

例如,你看大家都在学插画或写公众号文章,或者看IT行业觉得很赚钱,然后你就跟着去尝试,那这种行为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把自己搞垮,浪费时间和精力。关键还是得明白自己的想法,认清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和热爱它。

2、花时间冥想,或者去大自然中静一静,让自己远离外界的“噪音”,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真正要思考的问题上。

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信息很多,尤其是时刻要面对各种电商平台和新闻消息的轰炸,日常刷个微博、抖音,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哪儿还有时间想想自己的PFE呢?一旦你想作出改变,就得先主动给自己“断网”,让自己平静下来,好好思考。

3、遇到自己热爱的事物时,很多人都有生理反应,比如汗毛倒竖、脊梁骨仿佛触电、喜极而泣等等。还有人会产生一种“就是它”的感觉,这些都是找出自己存在意义的线索。

若以这个标准来看,事实证明,我还没有遇到一件让我有这些生理反应的事或物……或许对美食对文字,都只是停留在“喜欢”这个层面,还没有深入到成为自己存在的意义。我真的很想找到这么一件事物啊!

4、体验不同的事物,接触不同的理念,留意自己对各种事物的反应,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寻找答案。

其实这就类似职场里头经常说的“结果导向”,一旦有了目标,所有的动作和手段都要围绕实现目标而制定。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不要随波逐流,而是要排除和减少消耗注意力、精力和时间的、让自己远离PFE的人、活动和各种事物,相反,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能帮自己成就PFE的人、活动和事物。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都要花在刀刃上。今天也碰巧回看了自己去年年底写的年度总结,标题是“把每一天都当作今年的最后一天”,希望自己多多自我提醒,认真对待每一天。

2、把更多时间花在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把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寄托在某样产品或服务上。

3、定期复盘,适当调整。

谈到这里,剩下的两个问题“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其实自然而然就有答案了。如果是为着自己的PFE奋斗的人,到了人生最后一刻,也会无悔自己的选择,会因为自己达成心愿,或者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感到满足,因为自己一直没有失去做那些喜欢的事的机会啊。

至于自己的答案,我想,我还是害怕死亡的,因为我还年轻,我还有好多事没做,还没结婚,没有纹身、潜水、旅游够。

我也不满足,虽然我也挺容易满足的,只要一个冰淇淋、一个好天气、一首好歌,但我对自己的现状还是充满不满,嫌弃自己太过安逸和求稳,渐渐把自己的理想抛之脑后。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感谢这本书,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门:我们一直都是自己人生的创作者,自己的生活方式无需经过别人的同意,而自己若是想要在临死前感到满足和幸福,那就从这会儿起,找到自己的PFE,并永不放弃吧。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