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池 有机物 去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6
活性污泥法 是一种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由英国的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于1912年发明。如今,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艺是处理城市污水最广泛使用的方法。

它能从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胶体状态的可生化有机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和其他一些物质,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

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micro-organism)悬浮在水中的各种方法的统称。

两个阶段是1、菌种的新陈代谢,特征是菌种的活力,COD的去除率大于80%。

2、脱氮除磷,特征是去除率达到99%。

传统活性污泥法由曝气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管线组成。原理是液流有回流的推流式。

初次沉淀后的废水与二沉池回流的活性污泥混合后进入曝气池,大约曝气6小时,进水与回流污泥通过扩散曝气或机械曝气作用进行混合。

流动过程中,有机物经过吸附、絮凝和氧化作用等作用被去除。

一般地,从曝气池流出的混合液在二沉池沉淀后,沉淀池内的活性污泥以进水量的25~50%返回曝气池(即污泥回流比为25~50%)。

这种方法常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对冲击负荷很敏感。

生化需氧量(BOD5)的去除率达85~95%。 优缺点:

1、曝气池首端有机污染物负荷高,好氧速度也高,为了避免由于缺氧形成厌氧状态,进水有机物负荷不宜过高。

为达到一定的去污能力,需要曝气池容积大,占用的土地较多,基建费用高; 2、好氧速度沿池长是变化的,而供氧速度难于与其相吻合、适应,在池前段可能出现好氧速度高于供氧速度的现象,池后段又可能出现溶解氧过剩的现象,对此,采用渐减供氧方式,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