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小没有父母关爱的人会是什么体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21
如果没有父母关爱的人,这种体验是非常伤心,非常难过,非常失望难受的。缺乏关爱的人会变得非常孤单,非常不爱说话,不喜欢交流。所以对自己的成长也是非常不好的。
第2个回答  2020-11-21
从小就没有父母关爱的人,会感到很孤独,很自卑的,因为他缺乏父母的关爱,缺乏自信心,心理的成长也使不健全的对个性的发展也是独立的
第3个回答  2020-11-21
一味的偏执会造成孤僻的性格,缺乏自身的安全感,以及有一些在他人看来无法理解的行为方式。
这种成长经历下的女孩,长大后容易自卑、敏感、内向、无助、懦弱、犹豫······
容易与成熟男性产生距离感,与温柔慈爱男性产生好感。
他们还常常有下面表现:
1.很难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和所有人都保持不冷不热不远不近的关系。
2.不太会表达感情。吵架喜欢冷暴力。
3.缺少合作精神,喜欢独来独往自娱自乐。
4.不动声色地好强,其实内心自卑得要死,容易抑郁。
而被父爱包围的女孩,她们常幻想自己成为公主,而在父亲的眼中,她们就是自己的公主。
因为父亲的爱,即使走了弯路,她们也毫不畏惧。
因为有父亲在一旁保驾护航,因此她们学会微笑,学会用爱的眼睛看待世界。
她们对世界充满希望,有了勇敢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她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强,尤其是对待异性的选择,非常明确。
父亲在她们心目中的完美,让她对另一半的选择的标准也更加高。
因此,往往很难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归宿。
妈妈的爱,是依赖、感性、温柔、共情。
爸爸的爱,是责任、果敢、自信、担当。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就是从父母那里建立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一切认知。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大的老师。
只希望所有的家庭都能和谐幸福,少些冲突,多些温馨。
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莫过于一个完美的婚姻。
愿天下所有的男孩女孩都能在阳光的沐浴下健康快乐长大
第4个回答  2020-11-21
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和父母长期共处一室,父母的言行和思想会潜移默化传递给孩子,他们在孩子面前表现较随性。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的就是父亲言行缺失孩子是会模仿从而受到影响的。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原生家庭的教育关系到孩子个性成长和性格养成。通常,尊重孩子成长规律,能照顾并正确引导孩子情绪需要的家庭,孩子会更多表现出对社会的信任,这种孩子个性更阳光、大胆、独立。缺少父亲或是母亲关爱的孩子,安全感相对较差,性格或叛逆或内向,胆子相对较小。

父亲和母亲陪伴孩子成长有其阶段性。青春期的孩子会比较崇拜家里更有力量的父亲,而在此之前,母亲细腻的思想和温柔的性格能在生活上给予孩子更周到的关心和照料,幼年时期的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多来自母亲。


母亲是婴儿的镜子
母亲,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面镜子。生命的最早期,母亲注目着婴儿,婴儿就从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存在。

一个人太脆弱,很少是宠出来的,而多是幼时没被看见。一出坏孩子,我们社会最容易找到的理由是,这个孩子被宠坏了,他的父母对他太溺爱了。可真实的理由却常常是,父母看不到他。

若一位母亲想让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在他婴幼儿时,多和他互动,看到他,并带着喜悦是至关重要的。



母亲最好自己带孩子
孩子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到三岁才能形成两个概念:客体稳定性与情感稳定性。

客体即孩子身外的物体。幼小的孩子没有客体稳定的概念,他们看到一个事物,才觉得这个事物存在,而看不到,他们就觉得这事物不存在了。所以,和他们玩藏猫猫的游戏,他们会玩得不亦乐乎。

情感稳定性,即一个人只要确定对方是爱自己的,那么,他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无端对这一点产生怀疑。而情感稳定的概念,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要到三岁才能形成。

有研究表明,若孩子在三岁前,与母亲有两个星期以上的分离,会让孩子形成强烈的创伤。所以,三岁前,母亲要尽可能亲自带孩子,不能与孩子有长时间分离,并且要与孩子有良好的互动。这样一来,孩子才能形成所谓的安全感。
第5个回答  2020-11-21
一个从小没有父母关爱的人。他会是一种孤僻。自卑的性格。因为从小没有享受过父爱和母爱。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在众人面前低人一等。不愿意和大家凑在一起。总认为大家看不起他。久而久之,他就变得比较孤僻。十分的自卑。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无聊,没有一种幸福感。这样以来,他做事特别容易偏激。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做事总是要察言观色。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