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迎来改变命运的一刻:他们踩的坑是你明天的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文|赵晓璃

一、

你知道“失业”这两个字的份量吗?

我上高中的时候,正好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引入市场竞争以来,很多老国企再也不复往日的风光,像是红极一时的安纺厂,那个时候,对于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说,最好的职业选择就是去这样的大国企,然后安稳退休。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那样的大厂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三代人共同的“饭碗”:从爷爷辈到父母辈再到孩子辈,有的父母甚至为了给孩子顶岗的机会,想尽各种办法托各种关系提前退休。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惨烈的。

当改革这股风在全国各地刮起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规模庞大、机构臃肿的国企,说倒闭就倒闭了。

曾经失业的那群人,现在去向了何方?

说个真实的故事。

我家有个远房亲戚阿芳(化名)就在那样的国企,她顶父亲的岗没有两年,厂子就倒闭了。

由于学历不高更没有竞争力,阿芳只能四处打零工,如今在家门口的超市做收银,一个月紧紧巴巴不到一千出头的收入;

阿芳的老公也是一个厂的,也下岗了,给一家公司当门卫,每个月的工资三千不到。

两口子节衣缩食,日子过得非常紧,三口人挤在50平米不到的房子里,唯一的希望就是家里念高中的女儿娟子(化名)能考上大学,不要再重复父辈的命运。

那一年,娟子发挥失常,只考上了大专院校,为了尽快减轻家庭负担,娟子没有选择复读。

于是娟子来到了一座三线城市的普通大学,读了一个万金油的“市场营销”专业。

一晃大学毕业了,娟子开始了艰辛的就业历程。

来到人才市场她才发现,自己一无专业,二无特长,三无感兴趣的方向,整个人处于“无知”的状态,在发现自己不适合做销售的情况下,她来到了一家公司做文员。

两年多的文员做下来,工资低不说,在相亲市场也备受歧视,就在那样的前提下,娟子找到了一个不那么嫌弃自己的老公,当然,对方条件也不咋地,两个人对婚姻的期待无非就是“搭个伙过日子”。

后来娟子怀了孕生了娃,中间换过好几次工作,每次都想着一次比一次好,但后来才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做的能选择的职业少之又少,后来还是在朋友的介绍下,在一家事业单位做后勤,属于临时工性质。

有人劝她学点什么,说这样的临时工总不是个事儿,以后万一裁员了又怎么办?

她也动了这个念头,来到一家会计培训机构打听过,等她回去和老公商量的时候,遭到了男人的极力反对。

男人说,你只要把娃带好把家务做好就可以了,工作嘛,随便找一个赚点钱就可以了,干嘛费那个劲花那个钱学东西呢?

年迈的父母也劝她说,都这个年纪了,你就认命吧,现在三十多岁高学历的人比比皆是,有的也照样找不到工作,你啊,要知足。

光阴荏苒,娟子如今40岁上下,前不久接到单位通知,不和她续签合同了,她再一次陷入了困境。

她的心情糟糕极了,连带整个人的脾气也不太好,外形上也苍老了很多,去菜市场也总是挑傍晚的时候去,只是为了能够买到不太新鲜的特价菜......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不知你想过没有,曾几何时,他们也曾朝气蓬勃满怀期望,但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些人痛苦地在生存线上挣扎?

二、

你明白无知的代价是什么吗?

从我做咨询至今的五年多的时间里,我知道太多太多的普通人, 就是因为无知,在本该奋斗的年纪挥霍时光,在本该收获的季节一无所有。

你去网上看看,多少人固守着“一眼望到头、工资低干起来又没劲”的工作,一边抱怨一边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如钟摆一般,重复着多年如一日的枯燥与乏味?

你能想见吗?

当一个人备受挫折超级自卑的时候,他真的能像很多鸡汤文、鸡血文所宣扬的那样等来命运的转折点,来个人生的逆袭吗?

绝大多数的情况是,他们根本就不会。

因为他们有个不易察觉的思维或行为惯性,即——

他们一辈子都在做一种努力,就是拼了命地寻找捷径。

他们总是在关注谁一夜暴富的新闻,不断地花钱投在概率极小的投资上(例如买彩票),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 一个人的命运,就如棋局一般,一步错步步错,你必须提前做好规划,步步为营,才可能迎来所谓“命运的拐点”。

或者即便这样的念头从他们脑海中闪现过,很快就会被一堆理由驳斥回去。

他们从来不会考虑做大概率,他们考虑的最多的问题,就是用最小的成本去换取所谓最好的未来。

——如果这个世界果真如他们所愿,才是对那些奋斗者们最大的不公平。

我接触过不少咨询者,他们在决定做职业规划的那一刻,面临的压力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

他们的家人或朋友会说:“规划这个玩意儿有什么用啊?我看你也是脑残了吧,还花这个钱!不如请我吃顿饭,我帮你开解开解......”

但事实上呢?

他们能给你提供的,无非是他们的经验和认知,这些真的具有参考意义吗?

你不妨观察一下这个人,如果对方依然还在生活的“水深火热”中挣扎,你怎么就敢把事关自己前途和未来的参考权,放在这个人身上呢?

你又如何确保这个人给你说的一切,是符合自己的,更是具备专业性和实操性的呢?

有人总是问我,规划真的有用吗?

我的回答是——

“规划不一定有用,但是没有规划一定无法改变命运!”

很多人都觉得,那些成功的人失去了童年的快乐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但他们不明白的是,除去个别极端案例,所有的勤奋也好努力也罢,在成功的人看来只是一种选择。

这就像你考什么样的学校,选取什么样的专业,甚至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爱人一样,人生拉长了看,无非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选择,包括你在逆境中是选择麻痹放纵,还是选择痛定思痛寻求改变。

改变是你主动追寻的结果,它从来不会不请自来。

三、

你知道人一旦做错了选择,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吗?

如今,互联网的渗入给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冲击,并且会愈演愈烈。

在这种背景下,太多的人是迷茫而困顿的,很多人踩过的坑大体如下:

1、自我认知不足,很容易被他人左右

一个人的定见绝非无中生有。

我们在训练营中会强调一个很关键的模型,它的根基就是建立在定见的基础上。

唯有形成定见,才能行为有效,进而决策有效。

纵观你身边的大多数人,他们的一生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王尔德说,没有人可以富有到可以赎回自己的过去;过去,回不去。

所以,站在职业规划师的角度,我特别要叮嘱你——

“人生的起跑线至关重要,你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和领域,多大程度上能成就你,也就多大程度上能毁灭你,重要的不是它多有钱它热门,而是与你是否匹配。”

请记住,你不是你父母的附属品,更不是你家人的意志衍生品,如果可以,请一定好好规划好自己的目标,选好适合自己的赛道,找到契合的那群人,而不要一无所知跌跌撞撞浪费了大好的年华。

2、这个世界最无效的努力,叫做“死磕短板”

我特别欣赏一句话,那就是:

“人生的职业发展如同品牌塑造一样,只不过你的产品是你自己。”

你接下来的每一个决定,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会日积月累,塑造出你明天的样子。

如果你的现状不如己意,一定是你过去的决定出了问题。

如果时至今日,你依然理不出自己到底载到了哪里,很容易在自己的短板上死磕而不自知,如果你今天的所作所为和自己的特质相差千里,我建议你还是趁早放手。

3、赖着不走,是对自己极大的不负责任

一个适合你的职业,起码符合三个特点——

首先,它能够发扬你的长处,或者发展你的潜在优势;

其次,它能够让你规避你的短板,或者不太需要用你的短板;

最后,它一定是符合你内在价值观的,能够达到你想要的地方。

如果一个职业对你而言无法扬长避短,甚至在“取长补短”,你的人生注定充满挫折,你拼尽全力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削足适履”——

其结果是从肉体到内心的折磨和撕扯,重者会引发精神抑郁乃至心理疾病。

所以,永远不要觉得说,现在的工作虽然钱少看不到前途,但清闲舒适不需要动脑,所以就赖着不走了——

我想说,你今天赖着不走,慢慢地就变成不能走了,到最后就是不愿意走,直至危机到来的时候,你哭天抢地叫天天不应,曾经说出“我除了收费,什么也不会!”的收费站人员的故事很可能就是你的明天。

因为你未来的一切,都在今天的选择里埋下了伏笔。

4、一味逃避,最终逃无可逃

很多人为了不去面对就业市场的压力,选择了读研甚至读博。

对他们而言,象牙塔是他们用来躲避残酷现实的角落。

但是你要知道的是,你越不去面对残酷的竞争,你的竞争力只会越弱。

有些人就陷入了这样的“死局”里:

自己本来也不热爱这个学科和专业,并没有钻研的动力,那么今天你投入的时间、经历乃至金钱成本,并不能为你换来等值的岗位,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身价反而在不断缩水。

当下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所有的优缺点都会被无限的放大。

你的懒惰、你的逃避、你的一知半解,根本不足以支撑起你臆测中的“个人IP”——如果你以为浑水摸鱼就能变成一个大V,只能说你太天真了!

在角逐激烈的互联网世界,唯有挤进前10%的阵列,才可能获利。

其投资的精力、时间、脑力等各项成本,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所以,如果你真想做点什么,不要盲目地踏入学历提升的队伍,你应该多去和社会接触,多去了解些岗位的真实信息,再去选择进修的方向

——这样的选择及投入才更务实更高效。

四、

职业规划真的有用吗?

实话说,职业规划不是算命,它不是“神丹妙药”,更无法具备“起死回生”的神效。

但是,如果你舍不得投入精力、时间和一定的金钱成本,去借助专业的力量系统梳理过去发现自我,你的职业发展就像陷入泥潭一般,越来越无力。

——而这,就是你的思维长久以来给自己编织的一个无形的网。

事实上,我们的思维是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的。

最核心的层面是信念,信念才是能力的土壤,能力决定着行动,行动才能给自己开创更好的环境。

如果一个人想要真正走出困境,必须学会“升维思考”。

就好比一个人长期贫穷,TA不能只从行为和环境层面思考,而应该深入推演下去,方能找到根源。

如果顺藤摸瓜,你会发现是信念层面出现了问题,这些人的信念往往是这样的——

我没有钱,所以我就必须减少支出,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的财富。

在这样的信念支配下,他们吝啬于对自己的投资,反而越来越穷。

这个时候,他们必须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重塑,即——

我必须让自己拥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就可以交换到足够多的金钱。

唯有这样的信念,才能让人不把眼光仅仅盯在眼前的利益上,才能试图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问题本身,去锤炼战略思维和眼光,把钱花在对未来的投资上,打造自己更高的身价,这样才能吸引到财富。

唯有TA开始舍得投资自己,开始愿意走出去接触更多的圈子,TA才能渐渐走出困境,从而让人生进入一个正循环。

还是那句话,凡事总有代价,就看你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了;

而一切如何选择,就看你自己的认知和判断了。

以上。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被评为2018年度经管类十大好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