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涴花溪记文言文所有的注释和解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2

1. 浣花溪记的注释译文

(1)浣花溪:浣花溪又称百花潭,在成都西部,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卜居于此,并在溪畔建有草堂。

(2)万里桥:在今四川成都市南,旧名长星桥。传说三国时蜀国费祎(yī)出使吴国,诸葛亮在这里替他饯行说:“万里之行始于此。”

因此改称万里桥。(3)玦(jué):似环而有缺口的玉佩。

(4)规:画圆形的工具。这里指圆弧。

(5)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颜色像镜子,像美丽的石头,像绿沉瓜。鉴,镜子。

琅玕,美石,诗人多以青琅玕来比竹。绿沈瓜,一种深绿色的瓜,史载梁武帝西苑食绿沉瓜。

(6)窈(yǎo)然:幽深的样子。(7)潆(yíng)回:水流回旋的样子。

(8)委:江河下游。(9)草堂:杜甫寓居成都时,曾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草堂。

(10)少陵:指杜甫,他在诗中自称“少陵野老”。浣花居,在浣花溪的住宅,就是草堂。

(11)青羊宫:道观名,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浣花溪附近。传说是老子与关尹喜相约会见的地方,明初蜀王朱椿重建。

(12)苍然:幽深碧绿的样子。(13)平望如荠:平望过去,树木像荠菜一样。

平望,平视。(14)水木清华:水光树色清幽美丽。

(15)神肤洞达:指清新舒爽。(16)流汇而桥者三:溪水所流经的桥有三座。

(17)舁(yú)夫:抬轿子的人。舁,抬。

(18)灌县:今四川灌县。(19)江从灌口来:这是杜甫《野望固过常少仙》中的诗句。

江,指锦江。锦江发源于郫县,流经成都城南,是岷江的支流。

岷江发源于岷山羊膊岭,从灌县东南流经成都附近,纳锦江。故上文说“通灌县”。

灌口,灌县古为灌口镇,西北有灌口山。(20)缚柴编竹:用柴竹做门墙。

(21)武侯祠:诸葛亮祠,因其生前为武乡侯,故称。(22)水槛:临水的栏杆。

(23)梵安寺:在今成都市南,本名浣花寺,宋改梵安寺,因与杜甫草堂相近,俗称草堂寺。(24)杜工部祠:宋人吕大防就杜甫草堂故址建祠,因杜甫曾任工部员外郎,称杜工部祠。

(25)想当尔尔:谓想象中的杜甫大概是这个样子。尔尔,如此。

(26)何仁仲:万历时为夔州通判。别驾,即通判。

(27)严公:指严武。杜甫漂泊四川,依镇守成都的严武,在浣花溪构筑草堂,安居了几年。

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死,杜甫离开成都,准备出川。(28)暇整:即“好整以暇”,形容遇事从容不迫。

《左传·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

’”(29)万历辛亥:万历三十九年(1611)。(30)顷之霁(jì):一会儿天晴了。

霁,天放晴。(31)使客:朝廷派的使臣。

(32)监司:监察州郡的官。(33)磬折:弯腰敬礼的情状。

(34)趣(cù):同“促”,急速。(35)楚人:竟陵战国时为楚地,因此钟惺自称楚人。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

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罢了。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

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平望像一片荠菜。

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现在眼前。象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

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走尽了桥,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

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

过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象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

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惟妙惟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

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全都没法读了。

钟惺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象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

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象石磬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

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楚人钟惺作记。

2. 求浣花溪记的全文翻译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

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

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

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现在眼前。

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

走尽了桥,路的左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

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像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

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

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惟妙惟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

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

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

出城时像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象石磬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

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

楚人钟惺记录此篇。

3. 《浣花溪记》短文解释

【作者】 钟惺(1574—1624),明代著名的散文家,字伯敬,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公元1573—1620年)进士,官做到福建提学佥事。他与谭元春同为竟陵派(明代后期与公安派并称的文学流派)的创始者,文学主张基本上与公安派相同,提倡抒写性灵的作品,同时又企图以幽深峭拔的风格来矫正公安派的浮浅之弊,在反对当时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方面起过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过度追求形式,但由于过度追求形式,因而使作品流于冷僻苦涩。

著有《隐秀轩文集》。 【原文】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1)。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2)、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沈瓜(3),窈然(4)深碧、潆回(5)城下者,皆浣花溪委(6)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7)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8),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9)。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10)。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11)。

舁夫云通灌县(12),或所云“江从灌口(13)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14)。

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15)。桥尽,一亭树(16)道左,署曰(17)“缘江路”。

过此则武侯祠(18)。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19),乃睹“浣花溪”题榜(20)。

过桥,一小洲(21)横斜插水间如梭(22),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

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23),始为杜工部祠(24)。象(25)颇清古,不必求肖(26),想当尔尔(27)。

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28)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29)。

钟子(30)曰:杜老(31)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32),各不相袭(33)。严公(34)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35)!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36)。

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37),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38)。 时万历辛亥(39)十月十七日。

出城欲雨,顷之霁(40)。使客(41)游者,多由监司郡邑(42)招饮,冠盖稠浊(43),磬折喧溢(44)。

迫暮趣(45)归。是日(46)清晨,偶然独往。

楚人(47)钟惺记。 【注释】 (1)万里桥:在今四川成都市南。

旧名长星桥。传说三国时蜀国费祎(衣yī)出使吴国,诸葛亮在这里替他饯行说:“万里之行始于此。”

因此改称万里桥。(2)玦jué:似环而有缺口的玉佩。

规:画员形的工具。这里指圆弧。

(3)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沈(chén)瓜:颜色象镜子,象美丽的石头,象绿沈瓜。鉴,镜子。

琅玕,美石。绿沈瓜,一种深绿色的瓜,史载梁武帝西苑食绿沈瓜。

(4)窈(咬yǎo)然:幽深的样子。(5)潆(营yíng)回:水回旋的样子。

(6)委)水流聚的地方。(7)少陵:杜甫自稳定少陵野老(少陵原,地名,在陕西西安市南)。

浣花居:在浣花溪的住宅,就是草堂。(8)青羊宫: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浣花溪附近。

传说是老子与关尹喜相约会见的地方,明初蜀王朱椿重建。(9)平望如荠:远远望过去,树木象荠菜一样。

(10)水木清华,神肤洞达:水光树色清幽美丽,使人感到神清气爽。(11)这句说:自青羊宫羊宫向西,所流经的桥有三座,距离都不到半里路。

(12)舁(鱼yú):抬轿子的人。灌县:今四川灌县。

(13)江:指锦江。锦江发源于郫县,流经成都城南,是岷江的支流。

岷江发源于岷山羊膊岭,从灌县东南流经成都附近,纳锦江。故上文说“通灌县”。

灌口:灌县古为灌口镇,西北有灌口山。(14)稍断则复见溪:没有人家的地方又露出溪水来。

(15)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溪边的人家)编起柴竹做门户墙篱,很是整齐。(16)树:建立。

(17)署曰:写着。(18)武侯祠:诸葛这的庙祠,在成都市南百花潭上。

(19)复以水槛:此语连上文的意思是说:板桥两帝有栏杆,上复顶盖,销售量走廊一样。(20)牓:匾额。

(21)水中的陆地。(22)横斜插水间如梭(所suō):横在水中,象任插着的梭子一样。

梭,织布用的梭子。(23)梵安寺:在成都市西南五里,与杜甫草堂相连。

研制成功为桃花尼寺,隋文帝时改为梵安寺,俗称草堂寺。(24)杜工部祠:在浣花溪上,宋朝吕大防所建。

(25)象:植 甫的象。(26)肖:相象。

(27)想当尔尔:凭主观想象,认为如此。(28)别驾:明代州府副长官通判的别称。

署华阳:代理华阳县令。署,代理官职。

华阳,今四川华阳。(29)碑皆不堪读:碑文已风蚀得不能读了。

(30)钟了:作者钟惺自称。(31)杜老:对杜甫的尊称。

(32)东屯:夔州(今四川奉节)东瀼溪,据说后汉时公孙述在这里屯过田,所以叫做东屯。公元766年四月,杜甫从成都迁移到这里居住。

险奥:形势险要、地方僻远。(33)查袭:相同。

(34)严公:指严武。严武做剑击节 度使时,经常照顾杜甫的生活。

(35)这句说:如果严武不死,杜甫可以一直在浣花溪住下去,在患难中朋友的帮助是太重要了!(36)夔门:夔门峡,即四川省东部瞿塘峡西口,为四呼东面门户。这句说:但这也是天意让杜甫来到夔门,使那里增加一些胜迹罢了。

(37)暇整:安祥不烦乱。(38)司城贞子:春秋时陈国的大夫,姓名不祥,死后尊为司城贞子。

4. 浣花溪记前两段原文翻译

作品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平望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5. 浣花溪记前两段原文翻译

作品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

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

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平望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

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和原文及中心思想

作品原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hè)。

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è)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gān)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shà)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作品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这样狠心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不能呼喝,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一样,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眠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儿干的地方,房顶雨漏像麻线一样密集不断。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又湿又冷的长夜,如何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中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和思想上的痛苦,并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襟和济世情怀。抒发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仅供参考 欢迎采纳 希望帮到你 记得采纳喔 :-D

7. 纳兰性德几首词的解释与意境

我来解释一下《如梦令》吧

纤月黄昏庭院, 黄昏时的一弯新月照映着庭院。

语密翻教醉浅。 酒醉后思量太多反而变得清醒了。

知否那人心? 那个人的内心,

旧恨新欢相半。 是否存着一半旧恨一半新欢?

谁见? 又有谁能看见,

谁见? 谁能看见?

珊枕泪痕红泫。 红枕因眼泪浸湿的思念

这是一手写男女情别的词,全词呈一种优美的伤感,借小院的夜,已凉的枕,多苦的思量来衬托离别的凄凉和无尽的相思。

8. 找15首古诗

七绝·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七绝·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七绝·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五绝·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七律·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七律·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七律·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七绝·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七绝·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七绝·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词·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词·采桑子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 细捻轻扰,醉脸春融, 斜照江天一抹红。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1]。 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词·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词·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 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词·洞仙歌 江南腊尽, 早梅花开后, 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 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 尽日无人, 谁见金丝弄晴画? 断肠是飞絮时, 绿叶成阴, 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 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词·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 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 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 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 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 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 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 两簌簌。

词·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买麨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词·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词·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2],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3],坐听荒城长短更。

词·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词·江城子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词·江城子之三 凤凰山下雨出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 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 人不见,数峰青。

词·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