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30个怎么办(28)女儿像个“假小子”,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性别角色与性别认同

心理学家认为: 生理性别 指的是男女生理结构方面的差异,是生物或生理学意义上的性别,是与生俱来的。

社会 性别 则是后天形成的,是 社会 变迁及 社会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性别角色 ”是一种后天形成的 社会 性别。“假小子”是指具有男性性别角色特征的女生。

我们在上次课中提到的“ 性别倒错 ”,指的是男生女性化,女生男性化的一种倾向。如果发生了性别倒错,往往是因为在心理上不接纳自己的生理性别。

心理学调查显示,90%的被调查者都表示,他的身边是存在“男生女性化”以及“女生男性化”倾向的。

这样的现象与家庭、学校、 社会 环境等多个因素有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孩子的很多行为表现都反映了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他们的 性别认同 也与家庭的早期教育密切相关。

“假小子”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小美五年级,今年十岁多,个子长得越来越高,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她最喜欢的衣服是T恤和短裤,行为举止刚毅有余而温柔不足,性格外向活泼,甚至有时候非常泼辣。

小美经常说“不希望自己是个女孩子”这样的话,不免让父母有点担心。

有些女孩儿变成“假小子”,有可能是她的自我意识发展走向独立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说她希望不同于别人,不同于父母老师要求的那个教条的刻板印象,想改变传统对于女生的一个看法,所以她更多的是在追求自我意识。

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正好处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说 “角色同一性和角色混乱” 的时期,所以她们对性别角色的定位还不稳定。这时,父母对于孩子性别角色的引导还是相当重要的。

“假小子”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含糊。心理学家,就把它分成了三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野丫头”,她们性格活泼开朗,行为大胆,敢于冒险,有领导力,很容易和男生打成一片,具有一些男性化的特质。我们日常所说的“假小子”通常是这种情况。

第二种是有些女孩子喜欢中性的打扮,不喜欢裙子,穿着打扮上就模仿一些动漫角色当中的那些男性的角色。

第三种是仪表和性格都像男生,接近于人们通常所说“同性恋者”。

“假小子”的产生与很多因素有关。最初可能与母亲怀孕时体内的激素水平有关。研究发现,如果妈妈怀孕时体内的睾酮水平很高,那女婴就会有更多的男性化的行为,从小会表现出更喜欢赛车、枪支等,更愿意跟男孩子玩。

另外,家庭教育当中,可能父亲对孩子施加了更大的影响,比如说在教育、生活方面,孩子经常跟着父亲在一起,就会习得或者模仿父亲所做的事情。

尤其是家庭当中妈妈或者其他女性角色特别弱,没有发言权,不被尊重,那么家里的女孩可能会对女性 社会 角色感到失望,认为女人不如男人,从而更渴望进入男权世界,增强对人生的掌控感。

第三个原因,有些家庭重男轻女,明明孩子是女生,但是一直当男孩儿养,在穿衣打扮、言行举止、做事风格等方面引导,刻意给孩子买枪支、棍棒等玩具,鼓励女孩子到男生群体中去摸爬滚打。

这样,就使得孩子从小偏离了女孩的生活轨迹,缺乏一些女性化特质。

家有“假小子”,家长怎么办?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和女人诞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认清自身的性别角色,对于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旦发现女儿的男孩气息越来越浓,或者变成了一个“假小子”,家长也不要急着逼迫孩子变成“淑女”,变得“优雅”,因为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我们要从积极的方面,试着去理解孩子的表现,并考虑以下措施。

第一、赞赏女性,改善母女关系。

家人可以多向孩子介绍一些优秀的女性榜样,让孩子知道其实女性也有很多出色的人物。家庭中,也要更尊重和欣赏母亲,让孩子对母亲有更多认同。

母亲可以多和孩子交流,传授一些生活、交友、成长经验,多陪孩子购物、理发,培养女性的审美意识。

要培养孩子更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仅仅强调理性、果敢、领导力、竞争性,而是让她的兴趣更广泛,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选择,引导孩子形成更和谐的生活观念。

第二、刚柔并济,促进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设计的性别角色量表中把人的 社会 性别分成了四种,分别是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中性化。

双性化 指的是个体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特征的类型。

中性化 是指没有显著的男性气质或者女性气质的类型。

心理学研究者提出了理想的 性别角色模型 。第一种理想型是“一致性模型”,也就是性别角色和生理性别相一致的类型,指的是具有男性特质的男性,或者具有女性特质的女性。

第二种理想型是“双性化模型”,也就是兼具男子气、有领导力的男性特质,以及温柔、有亲和力的女性特质。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双性化模型是一种 健康 的心理模式。研究发现,双性化的儿童和青少年有更高的自尊心,并且比其他类型的孩子更受别人的欢迎。 所以,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可以在保持自身性别优势的同时,向异性学习,克服自身性格上的一些弱点。

比如,男孩子可以学一点女孩的细心、温柔,更具有同情心。女孩也可以学一些男孩的坚强、勇敢,更富有自信心。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孩子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第三、积极面对,寻求专业帮助。

对于个别异性化严重的儿童青少年,要及时寻求老师、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便获得专业的指导,采取科学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认识自我、调适自我,更好地完成自我的认同。

比如,异性化当中具有同性恋倾向或者具有异装癖倾向的孩子,都需要更长时间的梳理、 探索 ,才能够完成自己的性别认同。

-----------------------------------

参考书目: 《儿童心理十万个为什么》,(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大鱼老师,70后,两娃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APPC少儿心理咨询师;绘画心理分析师。大鱼工作室创始人,明日生涯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心理辅导老师,上海鹏菲智心签约心理咨询师,东方教育时报心理专栏作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