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铮收复外蒙,孙中山赞为“当代班超”,他的结局如何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15

这一段话的大意是,中国久班超、傅介子此等英雄,如今“执事”收复外蒙,建立不世之功,犹如今日之班超。

那么,收复外蒙的“执事”到底是谁呢?其实,这是一个名气不大、少为人知之辈,他的名字叫徐树铮,可谓是中国近代最杰出的将军,即便蔡锷、吴佩孚等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1880年,徐树铮出生于徐州的一个耕读之家,当时他父亲徐忠清已四十七岁,而母亲岳氏四十五岁,徐树铮的出生对他们来说可谓老来得子,因此备受宠爱,徐树铮所回忆的那样:“树铮于昆弟序最幼,先考妣抚爱规教,倍切于兄姊”。

徐树铮父亲是一个乡村老师,但他母亲家族非同一般,据说是岳飞后裔。在这样家庭环境熏陶之下,徐树铮不仅聪明伶俐,乡里争传他“七岁能诗”,誉为神童,十三岁那年(1892年)又考中秀才,而且还继承了精忠报国之念。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于是中国不少知识分子走上投笔从戎的道路,徐树铮就是其中之一。徐树铮认为:“儒者读书,要以致用为宗。频年朝政日非,丧师割地,为国大辱。释而不图,虽皓首牖下何益?”于是徐树铮开始投笔从戎,精研兵法谋略,留意天下政财大略。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徐树铮听说清政府正在招募士兵,于是不顾父母阻拦前往济南,准备投靠当时山东巡抚、统领新建陆军的袁世凯,并上书一封,中心内容大致是“国事之败,败于兵将之庸蹇。欲整顿济时,舍经武无急务”。然而,徐树铮却吃了一个闭门羹。

当时,袁世凯正在母丧丁忧,不能见客,于是派山东观察使朱钟琪考察徐树铮。让徐树铮没想到的是,这两人话不投机半句多,朱钟琪甚至还向徐树铮的家乡寄去了一封讥讽书信。

就在徐树铮最落魄的时候,他遇到了段祺瑞,两人一见如故,段祺瑞立即聘请徐树铮为记室,徐树铮由此开启了传奇一生。与此同时,在未来二十余年中,徐树铮一直是段祺瑞的左膀右臂。

1905年,段祺瑞推荐徐树铮东渡日本留学,回来之后已经1910年,辛亥革命爆发的前夕。袁世凯成为大总统之后,段祺瑞成为陆军总长,徐树铮升为陆军次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