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最前线 从受助到助人(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1
防疫最前线 从受助到助人(二)防疫最前线 从受助到助人(一)WHO是什么?为什么台湾要争取加入?

台湾是一个美丽的岛国,近年来台湾在医药进展、科技研发、疾病防治等措施上,有大幅度的进展。早年各国曾伸出援手帮助台湾站起来,让台湾民众点滴在心头,如今台湾有能力起身帮助他国,我们愿意推广自身防疫的经验。也许,台湾走不进WHO的每场会议,我们借助传播管道的多元性,期待台湾的防疫经验,能成为全球防疫缺口的助力。

传染病很特别,可跨越人种、贫富、国家、阶级、信仰等因素,尤以疟疾、爱滋病、B肝、肠病毒、肺结核、流感等疫病是台湾研究的重点。台湾地处亚热带,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传染病借助不同的媒介将病毒传散,例如昆虫、动物、飞沫、血液、接触、饮水和食物传染等。

面对飞沫风暴 台湾这么做

借由飞沫传染的病毒,不外乎流感、肺结核等疾病,这类型的疾病对人口稠密的台湾影响深远。依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Taiwan CDC)统计,1947年18,533人死于肺结核、1982年89名儿童死于小儿麻痹、1998年78名儿童死于肠病毒EV71型、2003年81人死于SARS,近期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55人死于流感。上述的数据显示,轻忽态度不足以对抗新型的传染疾病,台湾须积极面对,让国内医药知识、科研技术与国际同步接轨。

配合WHO公告 结核病防治获肯定

台湾最早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始于1914年的日据时代,面对1947年肺结核死亡人数的增长,战后台湾在美国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外援下,走入社区对抗肺结核,并展开防治的机制。台湾在1951年启动卡介苗接种工作,1954年成立X光巡回队,1957年执行第一次全国结核病盛行率调查,1957年开始免费药物治疗,并于1965年全面对婴幼儿施打卡介苗。

经过多年的物换星移,台湾从被援助的国家,逐渐转为自立者,面对结核病防治工作逐步掌握三大主轴,以卡介苗接种和结核菌素测验、病人发现(胸部X光检查与验痰)、化学药物治疗(病人管理与免费治疗)为原则,也于1997年进行山地乡试办实施都治计画(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 DOTS),由受训后的观察员执行「送药到手、服药入口、吞下再走」,每周至少执行5日以上的关怀服药,确保每一个病人规则服下每一颗药,有效降低结核病传染扩散的机率及治疗的难度。

台湾参考2006年WHO公告,于2007年各县市全面落实推动DOTS计画执行,2012年疾管署邀请曾任美国旧金山公共卫生部门结核病防治计画负责人Edwin Antonio Paz亲自前往各县市实地访查,并针对DOTS团队组织运作的成效评估。Dr. Paz曾表示,本次共抽访10县市45乡镇,台湾的都治运作及防治成效,比起建置初期时有明显进步,无论中央或地方都应朝此正确方向继续迈进。

疾管署表示,依统计DOTS计画从2007年执行至2017年,结核病在管案数大幅降低,从440人降为152人,治疗成功率提高至82.4%,在中断治疗及治疗失败率皆不到3%,该项成果获国际权威期刊「临床传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刊登,让台湾DOTS计画提供各国参考。

面对伤痛 台湾致力于疫苗研究

面对1998年肠病毒带给台湾的伤痛,台湾将死亡病例转化为疫苗研发的动力。疾管署统计资料指出,肠病毒是一群病毒的总称,1998年至2006年确诊肠病毒有1560例,有40.2%属于肠病毒71型,在244个肠病毒死亡病例中,高达45.5%属于肠病毒71型。飞沫传染的病毒每隔3至5年爆发一次流行,依成大医学院教授王贞仁的研究发现,因不同基因型或与柯沙奇病毒重组所致,病毒间的交叉保护力,成为疫苗发展上的重要考量。

台湾民众普遍认同「健康是基本人权」,尽管健保制度面临不同的挑战,台湾 *** 仍努力营运中。面对疾病带来的伤痛,最有效的方式是以行动捍卫自身的健康,在台湾科研人员的努力下,2011年财团法人国家卫生研究院(简称国卫院)发表肠病毒71型疫苗第一阶段人体临床试验结果,确认安全性和抗体反应良好,而试验中的细胞与病毒取得国际认证,成为全球首支肠病毒71型人用小儿疫苗,此项疫苗研发有助于全球孩童脱离肠病毒的垄罩。

因应肠病毒威胁幼儿健康甚钜!国卫院于2017年建立「亚太肠病毒侦测网络」(Asia-Pacific Neork for Enterovirus Surveillance, APNES),积极与越南、柬埔寨及马来西亚等国合作,进行卫生防疫、疫苗研究等方面的开发,更有利于东南亚肠病毒流行病学资料收集与研究。国卫院董事长林奏延表示,肠病毒包含100种以上血清型,以小儿麻痹病毒、肠病毒71型、肠病毒68型及少数克沙奇病毒型别容易造成严重并发症;另外在国际文献也指出,越南、马来西亚与柬埔寨为新生儿人数多、EV71好发的地区,「亚太肠病毒侦测网络」的成立,可提供各国 *** 掌握疫情及病毒演化,也对新生儿的成长加上一层保护膜。

关心流感疫情 台湾启动自制疫苗计画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全球性大流行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在20世纪中一共发生了3次全球大流行,分别是1918年H1N1、1957年H2N2,和1968年H3N2。多数流行病学的研究指出,流感流行在一定范围内,可能是社区、城市,或在一个国家中产生;区域性流感的共同特征在于「突发性」,在2至3星期内病例數突然递增。为监测社区流感病毒的次分型、抗原性药变化,疾管署自1999年建置「病毒性感染症合约实验室」,委托8家医学中心,由各院病毒实验室及其周边采检点组成主动监视系统。

在全球流行感冒的威胁下,疫苗成为各国防疫的首选,国际大疫苗厂已接受欧美等国家的委托,无余力供应台湾等区域的紧急流感疫苗,让台湾 *** 启动流感疫苗自制计画。2004年SARS后期所建立的防疫措施与经验,为2009年H1N1新型流感爆发奠定良好的防疫基础,公开计画招标的厂商─国光生技,一个全新的疫苗厂及新的团队在4个月内,让台湾首次成功自制出品质符合国际标准的H1N1新流感病毒疫苗。

疫病的流行,易造成社会非常大的恐慌及经济上的冲击,疫苗施打不是100%防护,必须经由长期人才的孕育、监控各类病原,进一步强化疫苗效能与药品研发能力,唯有与世界通力合作,需有计画性的国际交流,如防疫策略交换、病原变化资讯取得等,方能有效率在疫情之初予以阻断,并提供即时的防治措施。

疫病防治不是一国之事

由于国际经贸往来频繁,国界藩篱不再构成疫病传播的屏障,依全球的防治经验来看,落实推动预防接种及提升监视系统效能,期望提高群体免疫力,防杜疫情扩散。历年来,世界各先进国家与民间组织,持续对全球根除计画提供经费与人力支援,协助在流行地区建立监视系统。面临新型态病毒的挑战,疫情防范随着各国的法规、环境、经济、信仰、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防疫缺口,台湾希冀落实「健康是基本人权」的观念,将口号转化为行动,运用国际会议交流的能量,融合各国经验、优势与资源,使疫病防治有效降低,提供下一代更好的生活环境。

Photo byBrandon NickersonfromPexels

话题: DOTS计画, 亚太肠病毒侦测网络, 流行性感冒, 疫病防治, 疫苗研究, 结核病, 肠病毒EV71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