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8-12-24
不,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别人的思想,如果大家都认为是好的,那么它就会被奉为知识而被人们学习。这有助于快速掌握即成的知识体系,并由此发展出自己的理论。
你可能会想,完全由自己去想象,或许可以独辟蹊径,发展出一套新的理论,不会受前人制约。但是,这样的人是不世出的。大家大都还是需要学习前人,发展前人。且,就社会而言,建立在前人的智慧上,比等一个不世出的天才要积极的多。
第2个回答 2019-04-14
所有学科的教科书及试题的表述都要借助语言文字。打个比方,做数学题时,读懂题目需要语文,答题归纳也需要语文,如果连题目都读不懂,一定做不对。
高考数学的最后一道拉开分数档次的“大轴题”更多的是考语文。
高考数学的绝大多数题目都是有章可循,可以“按照套路出牌”一一解决的,唯独最后的“大轴题”让人防不胜防,没有固定的出题方向,也没有固定的解题套路。它的难点究竟在哪里呢?
难在三点: 读清楚、想清楚、写清楚 。
首先,这道题目的题意会比较“绕”,许多同学就是因为不能准确理解题意而折戟;
其次,理解题目之后要把数学推理的过程想清楚;
最后,由于推理过程比较复杂,如何把它清晰完整地答在纸面上又是一个问题。有些同学明明想清楚了却写不清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分数从指头缝间溜走,实在可惜。
这三个难点当中,“想清楚”是考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读清楚”和“写清楚”则分别考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说白了就是考语文的功底。阅读能力强的孩子,能够很快地理清数学中的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运用相应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家苏步青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曾经说过,“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考试,我的意见是第一堂课就考语文,考后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事实上我们也不难发现,那些语文成绩很好的同学,其它科目也不会太差
第3个回答 2018-11-21
你好,语文是个积累性的学科,它是基础学科,词汇积累是最基本的,有了一定的词语量才能进行逻辑思维的思考,触类旁通,才能更深入的思考。
第4个回答 2018-12-07
为啥要学语文,学了语文之后,听到一首优美的曲子,可以这么想:梦里山水秀,笔墨梅花瘦,夏至未时风雨骤,错把西风候;一曲清风游,何人弄箜篌,荏苒十年新屋旧,问相思可够?不学语文的话,我们只能感叹:卧槽,这曲子好好听啊!
第5个回答 2018-11-26
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争议。
一直以来就有两种观点:
1、语文就是学习文字、词汇、语言、写作的工具学科。
2、语文除了上述目的,还要担负思想教育,甚至后者更重要。
事实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语文教育实践中,上述观点都曾经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