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善良成为你的伤害 作文800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4-14
人人都说善良是好是美,但我却觉得这话有待考虑。
善良的定义是什麼?
我想应该不只是盲目的去做所谓的好事,
而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世上有不少骗吃骗喝的人,
相信你也曾经碰到几个类似的。
那种人就只要努力的博得大家的同情就好,
而他自己恐怕什麼都是好的。
善良用在适当的地方,
它可以是件人们所说的用善意做善事。
但如果是用於不适合的地方时,
那它可是伤人又伤己。

下次在当你想做件好事时,千万要三思而後行喔!
可是这并不是叫你不要去做这类的事,请注意!
第2个回答  2015-04-14
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人,他们虽然在能力上出类拔萃,但却因为犹豫不决的行为习惯而使自己最终沦为平庸之辈。很多时候,优柔寡断这个词语往往和没出息联系在一起。因为优柔寡断就意味着不能勇于面对失败,不能够把握好成功的机会,以至于原本很不错的基础因为优柔寡断而失去了优势,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因此,我们必须抛弃这个坏习惯,即使身处混乱之中也必须做出果断的选择!
优柔寡断的人往往思想、情感不集中,且难以有明确的指向;遇到事情的时候在各种动机、不同的目的以及不同的手段之间常常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取舍;对于自己所做出决定的正确性总是持怀疑态度,时常担心这种决定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后果,这种情况下,即使做出一些决定也很难坚决执行。优柔寡断的心理时常会给学习和生活带来消极影响,从而丧失一次次良好的机会。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优柔寡断性格
导致优柔寡断性格的原因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认识障碍
心理学认为,由于对问题的本质缺乏清晰的认识是导致遇到事情拿不定主意并产生心理冲突的原因。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优柔寡断大多发生在年轻人的身上,因为他们涉世未深,对某些事物缺乏必要的经验和知识的缘故。
二、情绪刺激
所谓情绪刺激实际上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样一种心理。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境,便会产生消极的条件反射,因而踟蹰不已。
三、性格特征
通常说来,凡是优柔寡断的人几乎都具有如下一些性格特征:缺乏自信,感情脆弱,容易受暗示,在集体中随大流,过分小心谨慎等等。
四、缺乏训练
这种人从小在家庭中备受溺爱和关注,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成生活,缺乏独立性,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一旦踏入社会,遇到事情时就容易出现优柔寡断的现象。
而另一种情况则是由于小时候家庭管束太严,以此种教育方式教出来的人只能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旦情况发生变化,他们就担心自己不合格,以致在动机上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星辰是一位大学生,性格内向,不过为人善良,行为端正,只要别人让他干什么,即使心里不太愿意,他也很少拒绝。
在期末考试前的一个周末,星辰安排了满满一天的学习任务,他打算上午背两个小时课文,写篇作文,再练会儿毛笔字;下午复习高数,晚上再做一些别的科目。然而,上午的时候同学到家里找他一起踢球,想想自己的计划,星辰原本并不想去,可是又不好意思拒绝,便勉为其难去踢球了,结果整整一个上午全耗费在了操场上。
既然已经耽误了上午,那下午就好好利用吧,谁知道刚想学习电话又响了,好友小林要找他一起去看电影,想想已经浪费的一上午,星辰便拒绝了,可是经不住小林的再三劝说,心一软又去看了电影。结果也没有好好复习成功课。
分析
和优柔寡断相反的品质是意志果断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意志果断的人在遇到事情时能够及时、坚定、正确的做出决定,并且毫不迟疑地采取措施来执行这个决定。当然,果断性需要建立在对问题情境准确分析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一种盲目的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由于缺乏知识经验,不善于仔细、全面地考虑问题,因此他们在采取和执行决定时,容易受外界和自己情绪的影响。案例中的星辰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遇事犹豫不决,缺乏果断。

案例二: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在成名之后曾经回忆起这样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5岁那年,在路边玩耍的时候从树上掉下来一个鸟巢,里面还有一只没长翅膀的小鸟。他觉得小鸟非常可怜,就打算把它带回家去想办法。当他走到家门口时突然想到妈妈从来不让自己在家里养小动物,几经犹豫之后,他决定先把小鸟放门口,等跟妈妈商量好了再把它带进去。
然而,当他获得许可出来取小鸟的时候小鸟却不见了,只剩下一只黑猫在那里意犹未尽地舔着嘴巴。为此,王安伤心了很久。他从中得到了一个教训:凡是自己认定的事绝对不可以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或许可以使你免去一些做错事的机会,但同时也会使你丧失成功的机会。
分析
优柔寡断的人往往是性格软弱,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和表明自己的态度,总是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于是,不仅仅因为自己内心的斗争而感到困扰,还经常被别人的意见所束缚。
人人都有自己的观点,经过周密考虑之后如果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坚持下去,尤其是当你作为一名决策者时,很多时候你的责任就是坚持一个正确的观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