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思维模式解析 开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说实话,这一小节,我和书中作者的观点并不完全一样,也可能这作者的想法是局限于她当时所处的那个时代,或者是作者觉得没必要写的很全面,给读者留有一定思考的空间。

书中事例作者考虑的仅仅是纯粹的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差别,混合型思维的人并没有包含在内,而实际情况是,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混合型思维模式。

一天,卡罗尔教授的一个博士生玛丽·班杜拉和他想要弄明白,在工作中,为什么有些学生如此专注于证明他们的能力,而有些学生却不在乎在一点,仅仅是热衷于学习。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这里边,人们对能力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式:一种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另一种则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

按书中的意思,这些现象阐释了两种思维模式,前者是固定型思维,他们认为遇到挫折意味着失败。比如考了一个糟糕的成绩,输掉一场比赛,被炒鱿鱼,或者,被拒绝等等……这些意味着这些人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

而在后者,他们认为自身没有成长,或者说没有达到想达到的目标,没有发挥出自身潜能,这才是失败。

(进入一种思维模式,就如同进入一个新世界)

在前者看来,努力是一件坏事,而按后者的理解方式,努力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更有才能。

对于开头作者叙述的内容,我要补充的是,现实生活中,完全纯粹是固定型思维或成长型思维的人并不多,几乎很少,大多数人属于混合型思维模式。

如果在事例中,我们加入逆商这一概念,那么就要考虑混合性思维模式的人,无论是遭遇小挫折还是稍大一些的失败,他们会迎难而上,而非知难而退,这样,就可以巧妙地把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了。

也就是说,这两种思维模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生活中,类似的事情、人员比比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又有谁能不曾遇到过困难,遭受过挫折、打击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