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之“一切好课皆共生”(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第五章“一切好课皆共生”,是黄厚江老师对“语文共生教学”理论的系统阐述,从共生教学的基本特征、核心主张、课堂结构和操作要领几方面完整地呈现了共生教学的理念和操作方法。

一、共生教学的基本特征

语文共生教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一)在以活激活中实现共生共长。

“以活激活”是共生教学的基本特征。

“共生共长”是共生教学的根本目的。

这里的“活”首先是教师的“活”教——是针对具体教学情境的教,而不是拘泥既定方案的教;是针对具体学生的教,而不是不顾对象的教;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教,而不是从经验出发的教。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是针对具体课堂上具体学生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预设,但不拘泥于预设;特别是谨防像孙绍振先生所说的,总是“教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

其次是学生的“活”学——不是表面的气氛热烈、形式多样,而是有质量的读,有质量的说,有质量的写,有质量的思考,有质量的语言活动和语言训练。其核心是“动脑”——学会思考,“动心”——学会感悟。

所以,这个“活”是指师生之间高度融合,互相激活的教学情景;是指内容和形式互相统一,互相作用的有效学习;是行为和结果,双向互动和促进的教学境界。

以活激活的目的是实现共生共长。“生“即“生成”,即体验,即感受,即发现,即创造。“长”即成长,即提高,即发展,即丰富,即实现。共生和一般意义的生成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一般意义的生成着眼于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的现场生成和丰富。而共生主要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互动。

(二)在过程学习中实现诸元和谐。

这里首先要区分的是结论教学和过程学习。结论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以结论为中心,把结论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学生掌握结论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教学中或者是直接将现成的结论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或者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为了推导、印证一个既定的结论。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过程的缺失,只把获得答案作为教学目的。

共生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语文学习。共生课堂的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高度融合和统一,教的活动就是学的活动,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共生教学是把体验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方法的掌握、结论的发现,都融合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追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感悟;共生教学是把知识的学习融合在阅读、写作和语言活动中。并且,借助知识帮助学生阅读和写作;共生教学是让学生在阅读写作的实践过程中体悟方法,掌握方法。

    共生教学的前提是“和谐”。包括师生之间的和谐;生生之间的和谐;内容和形式,过程和方法的和谐。

语文共生教学坚决反对以方法为中心的教学,反对把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方法,习得方法。这是因为,语文学习的根本方法就是体验、感悟和习得。

(三)在教学现场体现成长

共生教学是基于现场的教学,共生课堂成长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的生长。

    教学内容的生长,对于阅读教学来说,首先是文本内容的生长,主要是指教师在基于教学的文本阅读和文本处理中对文本的发现和丰富,以及学生以及学习的文本解读和文本理解中的发现和丰富。理想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带着学生解构文本又重构文本的过程。如《我们家的男子汉》黄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让同学们抓住小标题,解读文本,理清结构,认识小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而且在完成这些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让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人物适当的语言替换原先的小标题,并比较两种小标题的不同,这就是文本形式的生长。

    教学内容的生长,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如果能借助一篇好的习作或一篇有问题的习作,让更多人写出好作文,这就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生长。

第二,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生长。

教学过程的生长,首先体现在一节课前后教学环节之间的生长关系;其次,体现在某一方面教学内容的学习或者某一个学习活动的过程之中。

第三,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成长。

    学生的学习成长首先体现在对知识的学习不断深入,就阅读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成长则主要体现在对文本理解的不断深入。例如对于《背影》,读出感动,读出父爱,只是原初的阅读感受,而读懂爱的表达与爱的理解之艰难过程,才是学习的成长。

    学生的学习成长还体现在对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就写作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成长是对写作过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写作体验的不断丰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