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是因为妈妈太爱说?父母做到这七点,可避免“唠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1

小敏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禁足在家,最近天天和六岁的孩子相处,她发现原本乖巧的孩子,现在变得反叛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越来越不听话,同样的话,要说几遍他才会听;同样的事,也要催好几遍他才会去做。

例如,早上起床,小敏总要叫好几遍,儿子才会起来;吃饭也总要催几遍他才会吃。有时候催多了,儿子还会不耐烦地对小敏说:“知道了,你好烦啊!”对此,小敏觉得很郁闷:为什么儿子会变成这样?

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有小敏这样的疑惑:自己好心好意地提醒孩子,为什么孩子不但不感激,反而觉得耐烦呢?


其实,这是因为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把自己当成了大人,认为自己能够把事情做好,不需要父母多说了。如果这时,父母依然反反复复地对他讲道理,就会引起孩子反感。

当然,孩子依然需要父母的教导,他们只是不喜欢父母唠叨而已。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正确地教导孩子,却不会让孩子觉得是在“唠叨”呢?一般来说,教导和唠叨有以下几点不一样:


其实,我们不是十全十美的父母,世界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整天对他唠唠叨叨的,只会令孩子感到厌烦,什么也听不进去。父母对孩子的唠叨,对孩子的影响也不一样,例如:


为什么有的父母喜欢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呢?其实,这是他不自信的一种表现。因为对自己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情不放心,所以才会需要一次次地重复和确认。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对孩子唠叨呢?

一、父母要言而有信

父母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要信口开河,出尔反尔。例如,有的父母明明要求孩子做完作业才能吃饭的,但是如果到了吃饭时间孩子还没有做完作业,他就担心孩子肚子饿,经常没事找事地去问孩子饿不饿,或者催促孩子快点做;有时担心饭菜凉了,还会提出让孩子先吃完饭再做作业。

这些自相矛盾的做法,父母最好不要做,以免孩子觉得父母的说的话,是朝令夕改的,所以不当一回事。


二、父母要给孩子自由

父母要让孩子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要太过限制孩子的自由,更不要动不动就替孩子作决定。

有的父母很喜欢命令孩子,例如,要求孩子一定要做什么,然后不停地唠叨来督促孩子,这样做的效果,其实并不好。

三、父母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父母肯定要指导和管理。所以,孩子有疑问或要求的时候,父母可以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并且简洁地提出建议和指导,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意思。对于孩子自己提出的意见和想法,父母也要允许。

平时,父母尽量不要反反复复地叮嘱孩子,更不要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而生气,甚至发脾气。父母要允许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如果孩子的意见和想法是合理的,父母要支持孩子。


四、父母要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对于一些孩子自己清楚、并且有能力做好的事情,父母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做,并且让他自己承担后果。例如,早上不按时起床,上学就会迟到,这是每位学生都很清楚的事情。

因此,父母不用每天都叫孩子起床,而是让他自己自觉地起床。如果他做不到,就让他接受应有的批评和惩罚。如果孩子有了几次迟到被批评的经历,他自己就会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了。


五、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太高

作为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孩子也是普通人,他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不要太高。

如果父母为了让孩子达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而在孩子耳边不停地提醒和叮嘱,那么,不但容易令孩子感到厌烦,还会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

六、父母要多看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父母应该多把眼光放在孩子的优点上。有的父母喜欢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反反复复地教训孩子,希望这样做可以督促孩子把缺点改正。

其实,父母的这种做法,不但效果不好,还会令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自己,从而产生逆反的心理。

七、学会和孩子讲“悄悄话”

父母平时对孩子说话的语气也很重要,在家庭中, “低声调”是保持亲子关系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父母与其训斥孩子,不如多和孩子说“悄悄话”。

例如,父母想让孩子什么事情的时候,可以走到孩子的身边,轻轻地告诉他。这样做的效果,比呵斥孩子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项要求,更是父母对他的信任。


结语: 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对孩子的不良思想和不当言行进行批评和教育,但是,一定要注意教育方式。孩子的不足要纠正,孩子的优点和成绩,更要及时表扬;而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可以尽量忽略不计。

毕竟,孩子年纪还小,如果父母要求太过严格,没完没了地唠叨,对他说大道理,那么,反而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阻碍孩子的 健康 成长。

各位朋友,你们觉得卡卡妈的说法有道理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