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活没有诗和远方,只有一地鸡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1
1.

身边有一个单身狗朋友这样跟我说:我快要三十岁了,我一定要在三十岁前把自己推销出去,只要结了婚就行。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估计有一大波这样的大龄青年正不遗余力地催眠自己,费尽心思的要把自己推销出去。在他们看来,只要结了婚就不孤独了,就能幸福了,就是人生的赢家了。

我自然是告诉他们,一定要明白自己在两性关系中需要什么,想清楚了,再来做决定,而不是为了结婚而结婚,不是为了父母,不是为了躲开亲戚朋友的询问而结婚,也不仅仅是为了找个合伙伙伴。

然而他们急不可耐,心里一边说要做自己,但是各种提升自己的目的,都明确地打上了急于推销的标签。

我身边还恰好就有朋友是认识三五个月后就结婚的,而且人家现在似乎也过得挺好。于是单身狗朋友就拿这个事情来跟我说:你看,包办婚姻都能包办出爱情,人家两个人合伙过日子也一样开开心心的。

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有人进入婚姻,哪怕对方不是最喜欢的人,也能够和和气气的过日子。有的人宁缺勿滥,即便对方对她千依百顺,但只要不是她心中的那个人,她也毫不所动。

婚姻的形式就一个样式,但内容却千奇百怪。别人的婚姻都不是你标准的案例,别人的爱情也都不是你应该遵循的标准格式。

人是不同的人,婚姻观爱情观也自然不相同,不要对号入座,一定想想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好好做自己,不盲从,不跟风。

2.

在奇葩大会的battle环节,有一个辩题引人入胜:婆婆应不应该插手孩子的教育。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作为辩手,会不会将婆媳大战做一次没有新意的撕逼?蔡聪老师却跳出了婆媳大战的惯性思维,从做好我们每一个自己出发,将这个辩题发挥到淋漓尽致,让我忍不住对着手机连声叫好。

一个连自己都没有做好的人,又怎么可以去教育别人?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好了自己,难道还担心我们的孩子不能好好的做自己吗?

其实在我们这个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人情社会里,似乎更多人都关注着别人的生活,关注别人的态度,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我们小时候为了父母而活,明明喜欢文科的,却要按照“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去念理科。

长大了,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一番,却发现自己的责任已经很重,父母年老,怎可远游?

想要创业,想要旅行,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父母亲戚耳提面命:生活比理想更重要!所以,一定要去考公务员,再不济想办法进国企,实在不行,也要挤破脑袋到银行去当一个柜员。什么创业,什么旅行,你是没有被现实的鞭子抽打过吧!

于是我们畏缩了,只能感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似乎委曲求全才能看清生活的本来面貌。

终于落实了工作,本以为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可这个时候父母周遭或苦口婆心,或循循善诱的告诉你一个道理:你现在还当单身狗,你好意思吗!

你没看到你隔壁阿姨都当奶奶了吗?

你没看到你的高中同学已经生二胎了吗?

等你结了婚,你妈(你爸你大姨妈你三大姑八大姨)就放心了!

你总算想办法结婚了,总算把自己推销出去了,配偶也算是合格线以上的人物,你以为你就要过上幸福的生活了。放心吧,没门儿!

结了婚就要催着你生孩子,生了之后家庭矛盾升级,婆媳大战、翁婿大战轮番登场,无非就是在意谁在家庭中有更大的掌控权。

生完一胎生二胎,矛盾没有解决,只是人心的寒凉。有很多做母亲的人告诉我:男人算什么,她有孩子就够了!

于是生活没有诗和远方,只有一地鸡毛!最可怕的是,这个过程会像基因一样跟着我们,控制我们,还会控制我们的下一代,以至于一代又一代。

3.

我就纳了闷,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为什么要用亲情,或者以爱之名来捆绑彼此的意志,做各种催促和要求。这个爱是你想给的爱,难道就是对方需要的爱吗?说到底,也是没有好好的做自己,老是把眼光关注在别人身上。

这不是爱,是掠夺!

为什么做父母的总要盯着自己的孩子?难道你不能想想怎么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精致一些吗?这地球离了谁都一样的转。父母们,你们这一生已经很累了,请老了的时候多想想自己吧!

然而无可否认,我们中有很多年轻人已经被培养成了妈宝系列。经济上啃老,精神上也没有断奶。这样的人,就算成了老人,人格也没有独立,自然是父母让他干嘛他就干嘛,亲戚朋友给点压力,他就承受不了。

如果做的事情不尽如人意,他们还会说,谁让你们要求我的,都怪你们让我这么做!

平心静气的想一想,你是否从这些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过了25岁,时间过得尤其快,就像是握不紧的手中沙。想过没有,我们转眼之间就三十而立,然后四十不惑,进而开始奔五……等你到了耄耋之年,蓦然回首,才发现这一辈子没有好好做过选择,没有遵循自己的意志,没有好好做过自己。

这不单是件可悲的事,更是一件可怕的事。

4.

不光是身边的人在给我们发射信号,我们的整个生活都已经被资讯蔓延,这些资讯,在潜移默化我们,在慢慢的催眠我们。

现在是一个资讯空前发达的时代,我们通过手机就可以接收到非常多的信息。打开我们关注的微信公众号,每一篇都在引导我们感受,每一篇都在教我们如何做人,每一篇都在给我们励志,可是,当看到那么多观点新颖的文章之后,我也在想,很多看上去像那么一回事的道理,在深思之后,却发现矛盾重重。

一个新闻在微博上被很多大v转发,大家会说,还好微博上有正义。可是很快,就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说,在微博上人人都是法官,法律却被架空。两个对立的观点,每一方都是道理,你会怎样做判断?

做自己这句话虽然简单,真要斗硬却又很难,到底应该怎样做自己呢?那就是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按照自己真实的意愿去表达,去做人。

当周围有太多太多的杂音干扰我们的时候,我们仍然能够冷静地反观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最真实的需求,昂首阔步的走自己的路。

当我们每个人都在尽力做好自己的时候,哪里还有闲心去干预别人的生活。没有人去逼婚,也没有人被逼婚,没有人干预择偶标准,也没有人干预孩子的教育,婆媳矛盾终将退出历史舞台,你的人生除了结婚生子之外,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做人格独立的自己。大家各自做自己喜欢的事,活得舒展又自如,岂不是很好!

所以从今天起,从你我做起,做好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