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总想犯困睡觉,除了脾虚脾虚痰湿,还有这4方面的原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6
你是每天早晨都不愿起床,整个上午都昏昏欲睡的「 ”特困生”吗?午饭过后,你是否都困得眼皮打架,不狠狠睡一觉下午根本没法工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人被失眠困扰,有人却总是觉得没睡够,恨不得睡到「 ”天荒地老”。 …… 事实上,嗜睡并非「 ”懒惰”,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说不定是身体的脏器出现了一些调节不畅的问题,例如脾虚的人更容易饭后犯困,肾虚的人除了老想睡觉外,身体还会出现怕冷、舌苔发白和四肢乏力等症状。对于这些尚未发生器质性病变的问题,打针吃药恐怕难以解决问题,那还有什么办法呢? 饭后易犯困或因脾虚和痰湿 不少人经常感到吃饭后头昏想睡,民间说这是「 ”饭气攻心”,而西医认为出现这种症状是人吃饭后,血液集中在胃部工作,脑部血液供应减少,而产生头昏、想睡的现象。「 ”如果是本来就脑供血不足的人,这种症状会特别明显。” 「 ”对于饭后犯困,中医通常认为是脾气虚的缘故。”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水谷入胃,经胃初步消化之后,下输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其后再由脾气帮助,使精气上归于肺,由肺送到全身各部以滋养脏腑、器官。「 ” 所以,当脾气旺盛时,人的消化功能就好,精力充沛。若脾气虚弱,运化水谷无力,食后谷气不消,脾阳益困,清阳不升,神气不爽。脾虚轻者出现饭后易困的症状,但尚能控制不去睡觉;脾虚重者,饭后必须睡觉,不然难以继续工作,甚至一吃饭就困倦得无法控制。” 脾气虚弱的人还会伴有食少便溏、少气懒言等表现。中医对付这类脾虚主要以健脾补气升清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还有一种容易被忽略的情况也容易导致食后困顿,那就是痰湿中阻。这两种情况虽然病变部位均在脾,但导致症状发生的机理却不相同。 痰湿中阻食后困顿,多因久处湿地,或暑月湿邪弥漫,侵犯脾土;或痰湿素盛,湿邪困阻中焦,脾阳为痰湿困扰不能升清气以养神,痰饮湿浊蒙蔽,故食后困顿难支。”这类人多伴随体型偏胖,胸脘痞闷,口黏苔腻,脉濡等痰湿中阻的表现。改善以健脾化湿祛痰为主。 「 ”特困生”最好辨明体质调养身体 中医有嗜睡一症。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称之为「 ”好卧”、「 ”嗜卧”、「 ”善眠”、「 ”安卧”、「 ”多卧”。嗜睡是指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复睡的症状。但是嗜睡要和「 ”神昏”相区别,神昏是指神志昏乱,不省人事。而嗜睡是指神志清醒,唯精神困顿不振,时时欲睡,呼之即醒。 嗜睡一症,有虚有实,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辨证论治之,不能盲目乱补乱泻。 1、心脾两虚证 多由病后失调,思虑过度,或饮食不节,或失血,致心血亏耗,脾气不足,心神失养,则神志恍惚,心怯喜眠。 可见:倦怠嗜睡,面色无华,心悸气短,纳差泄泻,舌淡嫩,脉细弱。乃纯虚之证。治宜补益心脾。 食疗:适宜以元肉、黄芪等补益气血为主。 *** 足三里、百会、心俞、脾俞等。 2、肾虚嗜睡 包括:肾阳虚衰和肾精不足嗜睡。肾阳虚衰嗜睡,多由病久及肾,或由病邪直犯少阴,或失治、误治,阳气屡遭损伤,以致阳虚阴盛,昏沉嗜睡。 症见:畏寒蜷卧,腰冷身重浮肿,肢冷尿少或小便清长,舌胖淡苔白,脉沉细弱。肾精不足嗜睡,多由劳伤过度,或久病迁延不愈,高年体衰,致肾精亏损不足,髓海空虚,头昏欲睡。症见:头眩嗜睡,神疲怠惰,耳鸣耳聋,做事则体力不支。 治宜温阳补肾或补肾填精。 3、湿困脾阳嗜睡 多由久处脾湿之地,或经常冒雨涉水而受湿,以致湿邪束表,阳气不宣;或过食生冷肥甘,饮酒无度,以致脾胃受戕,湿从内生,或内湿素盛,湿困脾阳。湿为阴邪,其性重着黏滞,湿胜阳困,气机阻滞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成嗜睡。 症见:头重如裹,四肢沉重,中脘满闷,大便稀薄,苔白腻,脉濡缓。此为本虚标实之证,既有脾虚不运,又有湿阻清阳不升的证候。 治宜温中化湿,健脾醒神。注意饮食清淡,防止湿从中生。 *** 足三里、脾俞、丰隆、曲池、委中等穴以健脾祛湿。 4、淤血阻滞嗜睡 多因头部外伤,血脉淤阻,或惊恐气郁,气机逆乱,气血失调,或痰浊入络,阻塞血络,致气血运行不畅,阳气痹阻而致嗜睡。 症见:头昏痛,嗜睡,舌紫暗有淤斑,脉涩。 治宜活血通络。可以 *** 血海、膈俞、太冲等穴。 总之 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嗜睡中医有不同的调养方式,所以有类似问题的人最好先找中医辨明体质。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图文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大医本草堂问诊咨询,请私信或文章的评论区留言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