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玩“嘎拉哈”???

如题所述

弹嘎拉哈,也叫弹子儿或弹球儿。先将嘎拉哈(子儿)按人数均分,按规则以食指弹之。弹者将洒出(俗称“泼”)选任意一子为“头”,向另一面纹相同的子儿弹击,命中即可赢和。

不中(俗称“溜”)或碰到其它子儿(俗称“砸”)以及弹错、拣错,无对可弹时,则轮到下一人重新洒、弹,弹完最后一对者为胜。

抓嘎拉哈,也叫_子儿,参加者多为少女少妇。有抓单、抓双、单裹、双裹、耗子喀房苞、羊羔拉把把、大姑娘摸嘴唇、小媳妇措花针等名目。抓嘎拉哈时,口念:“捂一花,亮一花,不够十个给人家”,念一句接一次,动作要和拍节,错者为负。

掷嘎拉哈,也叫掷子儿或掷骰子。嘎拉哈站立耳形叫珍儿或大鬼、站立平状朝上叫驴儿或小鬼,凸状朝上叫背儿、凹状朝上叫坑儿或眼儿。掷骰子用3个嘎拉哈,掷出后3个都一样,叫抱子;1个珍儿,2个背儿或2个驴儿或2个抗儿,叫6候;

1个背儿,2个珍儿或2个驴儿或2个坑儿,叫5候,1个驴儿,2个珍儿或2个背儿或2个坑儿,叫4候;1个坑儿,两个珍儿或2个背或或2个驴儿1个背儿1个珍儿叫四五六,叫通吃,庄家赢;

庄家掷出眼候,叫包庄,庄家输。如果庄家投出的子儿不是上述情况,下注者可撵庄,俗称撵点儿。有的庄家或下注者在掷骰子时高喊:“包子、四五六”,以造人为的气氛。

扩展资料:

名字的由来:

嘎拉哈是满、锡伯、鄂温克语音译,蒙语称沙嘎、达语称萨克、鄂伦春语称毕劳黑、赫哲语称阿尔初阔其。满文音译是gachuha,在清代的正式汉文写法是“背式骨”,原指兽类后腿膝盖部位、腿骨和胫骨交接处的一块独立骨头称距骨,接近四方形,奇蹄和偶蹄动物都有。

一头牲畜有二块距骨,每块距骨的凸面朝前,内方;凹面朝后,外方。取羊的距骨与猪、牛、马的距骨做了一下比较;羊的规整,猪的稍长,牛的粗糙,马的长大。嘎啦哈有四个面,根据其形状分别取名为“肚儿”、“坑儿”、“驴儿”和“砧儿”。

嘎拉哈一般是长方体,两个大面,两个长条面,还有两头的面比较小,形状不规则。一般游戏时只玩四个比较大的面。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对各个面的叫法不同,有“珍/针/支”,“轮/背/拐”,“壳/坑”,“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嘎啦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