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国最多的不是秦始皇,而是晋献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19

灭国最多的不是秦始皇

而是晋献公

春秋时期的晋国,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天下各诸侯的每一根神经,为什么会这样呢?只因晋国出了一位开拓之君——晋献公!

不过,因为“骊姬之乱”的发生,很多人就认为晋献公是个昏庸的国君,是他导致了晋国的这场内乱。

如果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历史上的晋献公不但不是一个昏庸的人,而是春秋时期有着雄才大略的英主,不过因为而有了争议。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晋献公打下雄厚基础,他的儿子晋文公也未必能当上春秋霸主,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还是接着说晋献公。公元前677年,把晋国带上强盛之路的晋武公去世,儿子诡诸继位,诡诸就是晋献公,夫人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的女儿——齐姜。

继位时,晋献公也年近不惑。此时,齐国称霸声势如日中天,楚国也已经兴起,郑国形成“郑庄小霸”的局面,秦人亦雄踞西方而有重大发展。

外患暂时还不是晋献公最头疼的问题。要知道晋国刚刚结束了“以庶夺嫡”而引起六十多年的内部斗争,元气大伤,百废待兴。

所以,晋献公即位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避免让“以庶夺嫡”的悲剧再次发生。

说到“以庶夺嫡”这事,就不得不说晋国这个诸侯国很叛逆,虽然他的始祖是周武王最小的小弟叔虞,可作为周天子的至亲血脉,却没有严格按照“嫡子继承制”来完成大位传承,偏偏钟爱干“以庶夺嫡”的事,也就是“小宗灭大宗”。

晋国第一次支庶夺嫡的继承权之争发生春秋初年,起因于当时的晋穆侯对二个儿子的命名不当。

晋穆侯给孩子起名很有规律,就是喜欢以战役胜败为儿子命名,太子叫仇,就因他生于条之役战败时;小儿子叫成师,因生于千亩之战胜利时。

当时的晋国大夫师服已未卜先知看出夺嫡的征兆,因此忧心忡忡,提出一大堆“名以制义”的大道理警告,并预言晋国将会有内乱产生——兄长的地位将被弟弟取代。

果然,晋穆侯死后,先是他的弟弟殇叔篡权自立为君,害得太子仇出奔。不过,后来太子仇率部又攻下殇叔重新自立为君,即为晋文侯。

晋文侯仇在位三十五年,并未能庇护其子防患于未然,任由弟弟成师的声望渐渐高涨。这样一来,晋文侯死,儿子晋昭侯继位。

不过,晋昭侯没有吸取殇叔篡立为君的教训,只是以分封的名义把声望压过自己的叔叔成师赶到了曲沃。

曲沃的土地比晋都翼广大,成师又是一个杰出人才,又有靖侯的孙子栾宾等人的辅佐,很快,曲沃的势力逐渐凌驾翼之上。

前739年,晋国内部发生内乱,大臣潘父杀掉晋昭侯,打开城门迎接成师入晋。

成师自然也是雄心万丈,准备进入成为国君。遗憾的是,晋国老人却不响应,成师遭受挫败,只好退回曲沃。晋也从此分裂成“晋”和“曲沃”两个对立的政权势力。

其实,晋献公的老爸晋武公也是以“小宗”的身份夺了“大宗”,公元前679年,晋武公杀死晋侯缗,才正式成为晋国的国君。各位看看,“以庶夺嫡”在晋国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所以,晋献公对于曲沃以庶代晋、以庶夺嫡的历史教训,早有防范之心;再加上当时公族势力庞大,时刻威胁着君权,遂欲除之而后快。

晋献公怎么做的呢?他将矛头先转向国内,步步为营,筹备着无情残忍的杀戮计划。

在大夫士蒍的建议下,晋献公先是离间曲沃桓叔与庄伯后裔的关系,并使他们互相残杀,制造冲突。

不得不说晋献公的手段很高明,等于是远交近攻,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只不过手段阴险狠毒了些。

为巩固自己的君权势力,无视亲属血缘关系,使出残忍的计谋,令人闻之不寒而栗!

接着又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终于将他们几乎诛杀殆尽,有几个运气好的躲过了一劫,逃到了晋国的死敌虢国那里避难,这就成了晋献公的心头之患。

而虢国收留这些流亡的晋国贵族子弟,也为自己被灭国埋下了祸根。然而,这些公子并不死心,虢国受其策动继续侵晋,最终酿下了“假道伐虢”的悲剧!

晋献公在巩固了君权后,还特意重新修建了一座新都城——绛,并搬了进去。

内部摆平之后,晋献公也正是开启了对外扩张之路。他先派兵击败了后方的骊戎,骊戎抵抗不住晋国的进攻,就献上了自己亲生的一对绝色女儿讨好晋献公,这两位美女就是导致晋国后来大乱的骊姬和她的妹妹少姬。

接着,晋献公又盯上了身边的耿、霍、魏三国。晋献公先是把一支军队扩充为两军,自己亲自统领上军,下军交给嫡长子申生统领。

耿、霍、魏三国就这样被灭了,晋献公还把夺来的耿地封给了功臣赵夙(赵氏先祖),魏地封给了功臣毕万(魏氏先祖)。

终于,晋献公决定要对死对头虢国动手了,虽然虢国负有保护周天子的北大门的光环自身,但被灭国的噩运还是到了。

虢国实力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弱小,毕竟人家能作为保护周天子的一道屏障!晋献公在准备充分后,晋国便开始攻打虢国。

但是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个虞国,晋国要攻打虢国就必须通过虞国或先把虞国给灭掉。

虞国的实力虽然并不强,但是如果它和虢国联手的话就不好对付了。于是晋献公采用了大功臣荀息的计策,贿赂虞国以借道的方式灭虢国。

虞国的国君是个贪图小利的人,忘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在收了晋国的贿赂后,就任由晋国灭了虢国。

让虞国的国君没料到的事发生了,就是晋献公在回师的时候,果然顺道把虞国给灭了,这就是“假道灭虢”的故事。

晋献公还从虞国俘虏了一个著名的人物,后来又被晋献公以陪嫁的方式这个俘虏送到了秦国,哪知道这个俘虏却为秦国后来的强大立下了奇功,就是一代奇人:百里奚。

不管怎么说,晋献公的雄才大略已经被他自己诠释得淋漓尽致,为晋国打通了南北的战略大通道,奠定了强大晋国的基础。

斯人已逝,虽然埋下“骊姬之乱”,但也许是晋献公为自己的继承人继续对内改革布下的一盘大棋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