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灾难逃生常识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7
灾难逃生常识
1、 坚定的逃生信念。
行为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要做到顺利地从火场逃生,首先必须树立坚定的逃生信念,必胜的信心。并使之成为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也能坚持的精神支柱。只有树立了牢固的逃生信念,火灾时才能保持有强烈的逃生意识,增强必胜的信念,求得生路。
2、 争时间,抢速度。
争分夺秒,迅速撤离是自我逃生的先决条件。从火势和烟气发展规律可知,烟火的蔓延速度很快,而且烟气具有毒性,人在烟雾中停留时间过长,重者造成伤害以致死亡,轻者逃生也受到极大妨碍。在火场上经常出现有人为个人财物等贻误逃生的案例,甚至还有人逃生后,为拿物品而返回火场的现象,这是极其危险的。
3、 逃生路线要心中有数。
盲目追从别人的慌乱逃窜,不但会贻误顺利撤离的时间,还容易感染别人引起骚乱。因而每进一家新的宾馆、饭店,首先应查询紧急疏散安全路线,亲自走一趟,做到心中有数。
理想的逃生路线应是路程最短,障碍少而又能一次性抵达建筑物外地面的路线。最好是再熟悉一条备有逃生器材(缓降器、逃生绳、滑道等)的逃生出口路线。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4、 根据情况,灵活处理逃生、报警和灭火的关系。
当火灾处于初起阶段,应采取报警、疏散老、弱、病、残和积极灭火扑救的行动。身体状况较好的青壮年人,不要一听到“着火啦”的喊声就立即只顾自己逃命,应协助查清起火点和火势大小,再作决断。当火灾处于初起阶段,灭火最容易。所以应积极参与灭火和发出火灾报警。报警是求得消防控制中心和消防队救助的关键措施,须不失时机地运用通讯设施向消防控制室报警。同时,要协助老、弱、病、残和孕妇疏散。
5、 不要滞留在没有消防设施的场所。
逃生困难时,可将防烟楼梯间、前室、阳台等作为临时避难场所。千万不可滞留走廊、普通楼梯间等火极易波及又而没有设施的部位。
6、 避免形成聚堆、拥挤和践踏的局面。
在逃生过程中,极容易出现聚堆、拥挤,甚至相互践踏的现象,造成通道堵塞和发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遇到只顾自己逃生,不顾别人死活的不道德行为和相互践踏、前拥后挤的现象,非但不能参与还要想方设法坚决扼制。如看见前面的人倒下去,应立即扶起;看见拥挤应给予疏导或选择其他的辅助疏散方法给予分流,减轻单一疏散通道的压力。实在无法分流时,应采取强硬手段坚决制止。同时要告诫和阻止逆向人群的出现,保持疏散通道畅通。
7、 针对不同情况,充分利用楼内各种消防设施。
楼内各种消防设施,如防火门、防烟楼梯间、应急电梯、连通式阳台、避难层(间)等,都是为逃生和安全疏散创造条件、提供帮助的有效设施,火灾时应充分加以利用。
8、 发扬团结友爱、舍己救人的精神。
火灾中虽然保护自己顺利逃生是重要的,但也要发扬团结友爱、舍己救人的精神,尽自己所能救助更多的人撤离火灾危险境地。火灾疏散统计资料表明,孩子、老人、病人、残疾人和孕妇,在火灾伤亡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体质和智能不足,思维出现差错和行动迟缓而造成的。如能及时给予协助,就能使他们得以逃生。
【典型案例】 例如:1993年哈尔滨市的一居民楼发生火灾,由于发现早,楼内居民全部安全撤出,期间,该楼三单元李某一家不顾火情往返多次抢拿物品,被烟火封锁通道而无法逃出,造成4口人同时被烧死在厕所内。
【案例解析】 一般地说,在火灾前期进行撤离是安全的,可一次性疏散到着火建筑的室外地面,否则,当火势增大时,不但要忍受烟火热毒的侵害。还很难撤到最为安全的地点或部位,进而酿成惨剧。火险猛于虎,火灾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逃生原则至关重要。
逃生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9、 做好火灾逃生的基本要求是沉着冷静,充分利用各种消防设施,遵循正确的逃生路线,应用有效的逃生或避难方法。实际火灾中,如果能将逃生的方法运用得当,就能顺利逃生。
10、 及时发现火情,行动要快,逃生行动是争分夺秒的行动。正确的逃生办法应是在听到火灾警报或“着火啦”的喊声后,不要迟疑,立即起床,穿衣或拿好衣服、钱物,关闭电源,跑出房间,关好门后进入走道,奔向楼梯间向下层疏散。如有广播,应仔细倾听,遵循广播指引的疏散路线和注意事项。当无广播或人员指引疏散时,应选择距离近而直通楼外地面的安全通道疏散,以逃到着火建筑物之外地面最为安全。
11、 如打开房门发现走廊或楼梯间有烟气流动时,最好返回洗漱间将衣服、毛巾淋水沾湿、掩住口鼻,以低姿寻找安全通道逃生。除了正常的疏散通道外,一、二层的门、窗、阳台等处也是大可利用的安全出口。
12、 当楼梯口或下行通道被烟火封锁时,首先要弄清烟火弥漫的程度和必须通过的距离。如果必须通过的烟火区距离很短,火势很弱,一冲即可通过时,则应淋湿衣服,掩好口鼻毫不迟疑地过去,闯过去就能获安全,也可利用楼内消火栓,以喷雾水流掩护人流快速通过。
13、 当着火层的上部各层和以下各层都必须共用一个安全疏散 通道时,则应首先让着火楼层的人员先行撤离,次之为着火层的以上各层,再之为着火层以下各层。因为烟火向上部发展蔓延速度最快,上部首先受到火势威胁。因此,当上层着火时,其下各层人员不必惊慌,与上层逃生人流争抢通道。
14、 当确认正常的安全疏散通道已被烟火牢牢封死时,不必惊慌。可用楼内的各种辅助安全设施,如防烟楼梯、紧急疏散通道、紧急电梯、室外楼梯以及消防电梯等设施,尽量向地面疏散。
15、 当确认无法逃至外面时,则应寻找临时避难场所,等待消防队救护为主要行动方案。如进入避难层、避难间、防烟室、防烟楼梯间、撤退至楼顶平台的上风处,进入未着火的防火分区或防烟分区之内等处,求得暂时性的自我保护。
16、 当确认走廊已被烟火封死(用手先摸房门,如果烫手则说明门外已有烟火),无法开门冲出房间时,应首先紧闭房门,封堵烟火侵入。避至阳台,若无阳台,可将窗帘、床单、被单等撕开制成绳索,最好用水打湿,牢固系栓于暖气管、窗框等部位,顺绳沿墙从窗口滑下,滑下时最好怀抱枕头或靠垫之类物品,以便“软着陆”。如所住楼层高,则进入下层的阳台或窗口。若此层火情仍与上层相同,则应按上述方法逐层下滑,直至达到较为安全层,再从安全通道逃至地面。也可利用滑杆、安全绳、缓降器等工具逐层滑降。因为相对着火层及以上各层而言,以下各层都还是相对安全的。
火场自我逃生的行动,要根据火势发展情况和楼内环境的消防设施情况,灵活掌握自己的逃生行动。尤其要重视借助排烟系统、通风系统、通讯系统、防火分隔设施、安全疏散指示和避难设施等,为自我逃生创造有利条件。
怎样正确使用逃生器具?
17、 缓降器:是一种使用者靠自重以一定的速度自动下降并能往复使用的逃生器材。有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中备有缓降器。现举一例,采用液压复合阻尼技术,其救生高度可达数百米,适用于世界任何高度高楼的遇险逃生。平时固定设置在逃生出口处,危急使用时只需把安全腰带勒束双腋下,身体移动出墙外,起初几米会慢慢下降,之后自控恒速,就如电梯下降的速度安全下降,稳定、安全、可靠。
18、 逃生滑道:
19、 安全绳:有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中备有安全绳。需用时可把安全绳的一头挂在窗口或阳台里侧的牢固物体上,人可沿安全绳以每秒1米的速度下降,。
20、 紧急情况下,将室内的窗帘、床单、被罩系在一起作为安全绳索也能顺利逃生。限于长度难以到达地面,但可借助绳索转移至下一层,逃离起火层。
21、 救生袋:逃生者只要钻进这条长口袋,周围的摩擦力足以使人安全地滑落到地面。
22、 防火毯:美国化纤公司生产的这种毯子可装在与灭火器相似的圆筒里。如遇火灾,可取出筒里浸满了水冻胶的毛毯披在身上,可以从熊熊火海中穿行而过,安全脱险。但遇浓烟时还需用毛巾捂住口鼻。
23、 空气呼吸器、毛巾:有条件时要采用空气呼吸器逃离火场。在穿过浓烟区会受到烟呛的危害,如果一时找不到防烟器具,可以用毛巾来保护自己,以防烟气的侵袭。要将毛巾折叠使用。使用时要捂住口和鼻,使过滤烟的面积尽量增大。在穿过烟雾时一刻也不能将毛巾从口和鼻上拿开,即使只吸一口,也会使人感到不适,心慌意乱,丧失逃生信心。
怎样在逃生中进行自我保护?
学会逃生中的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是保证自我逃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逃生中因中毒、撞伤等原因对身体造成伤害,不但贻误逃生行动,还有遗留后患,甚至危及生命。
24、 爬行。火场上烟气都具有较高的温度,所以安全通道的上方,烟气浓度大于下部,尤其贴近地面处最低。疏散中穿过烟气弥漫区域时,以低姿行进为好。例如弯腰、蹲姿、爬姿等。剧烈的运动可增大肺活量,当采取猛跑方式通过烟雾区时,不但会增大烟气等毒性气体的吸入量,而且容易发生由于视线不清所致的碰壁、跌倒等事故。因此,通过雾区不宜采用速度过快的方式。
25、 值得注意的是在烟气弥漫能见度极差的环境中逃生疏散,应低姿细心搜寻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安全门的闪光标志,按其指引的方向稳妥行进,切忌只顾低头乱跑或盲目地喊叫。
26、 当必须通过烟火封锁区段时,应用水将全身淋湿布,衣服裹头,湿毛巾或毛帕掩口鼻或在喷雾水枪掩护下迅速穿过。
27、 自我逃生中乱跑乱窜,大喊大叫,不但会消耗大量体力,吸入更多的烟气,还会妨碍别的正常疏散和诱导而发生混乱,尤其是前呼后拥的混乱状态出现时,决不能贸然加入,这是逃生过程中的大忌,也是扩大伤亡的缘由
逃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8、 房间内的床下、桌下、洗漱间和无任何消防设施保护的走廊、楼梯间、电梯间等部位,均不能作为避难场所。即使暂时看不到火焰、烟气的熏、蒸也可使人昏迷致死。
29、 不要乘坐电梯。电梯井直通大楼各层,烟、热、火很容易涌入。在热的作用下会造成电梯失控或变形;烟与火的毒性或熏烤可危及人的生命,所以火灾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
30、 在逃生过程中及时关闭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启动通风和排烟系统,都极有利于逃生疏散,应注意利用。
31、 不到万不得以,不要跳楼。在火灾中由于心慌而跳楼的例子很多,但多数非死即伤。因为据统计,在3层以上往下跳死亡概率极大,所以非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跳楼。但是,火灾时若被火势威逼,万般无奈跳楼之时,要采取相应措施,尽量设法减少伤亡。
(1)要多抱一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的物品,这样可以减缓着地时的冲击力。
(2)尽量选择往楼下的电话线、石棉瓦车棚、草地、水池或树上跳,这样可以相对减轻伤亡的程度。
(3)徒手跳时要抱紧头部,身体弯曲,抱成一团,避免头部着地。
【典型案例】1 1997年10月,江西省南昌市一桑拿浴城发生火灾,惊慌失措无处逃生的顾客躲进卫生间保命,事后,人们在卫生间发现6具被毒烟熏死的顾客尸体。
【典型案例】2 ×年×月,莫斯科国立莱蒙索夫大学一幢16层的学生宿舍失火。这一次火灾共造成12人丧生,8人重伤,5名中国留学生在这场火灾中遇难。
由于这场大火发生的时候,学生房舍楼里的大多数人已经进入了梦乡,所以当这些来自中国、越南等地的外国留学生被惊醒后,多少还有些朦朦懵懵的,相当一部分遇难者居然还想乘电梯逃生,结果电梯在最先起火的二楼被阻,电梯里所有的学生或被浓烟熏死或被活活烧死。
【案例解析】 以上两案例一方面说明水火无情,另一方面也说明被困人员缺乏逃生的必要知识,不掌握逃生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逃生中的自我保护。因此只有熟练地掌握防火的基本常识,遇到火灾时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正确的疏散器材、正确的逃生路线,才能最大限度地逃离火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