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思】12.财务报表分析中的神神道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准备财务报表分析的课,我还是比较认真地备课了,有一些内容可能由于讲课时间不够,不会讲到,但是只要有可能还是要讲一讲,我想写下的这些内容,不管讲不讲到,记录下来都是很有趣的事。  

        为啥非得编报表?编报表是多么无聊的一件事呀!真是那样吗?其实还是那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不信?带你去遛遛。

        1. 报表编制的 “ 名言警句 ”

        首先呀,不想做报表的会计,就不是好会计。要知道:世上原本没有报表,需要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报表。当然,术业有专攻,行行出状元。编个报表算个啥?我做报表我怕谁!

        其次,在编制报表的这条路上,你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你会喟叹:妈呀!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报表中不平的数字。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的报表还没编完。

        再次,身为会计人员,编制报表就是天职。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编报表。举头望明月,低头编报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编报表。一个人做一回报表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报表,那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最后嘛,要有勇气,要自信。给我一支笔,我能做完整个报表。真的会计,敢于直面领导要求的更改,敢于正视会计制度的变革。做自己的报表,让别人审去吧!

        2. 三张主表的 “ 真情告白 ”

        资产负债表分成左右两部分,用一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公式,表现出来 “ 对称 ” 之美 ,形象点,就如两组大柜子,里面藏着一些小抽屉。利润表通常需要从上往下看,循着“收入—成本=利润”来锁定赚没有赚钱,表现出来的是 “ 高度 ” 之美 。而现金流量表分成三个部分,通过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来揭示钱从哪里来?钱都花哪了?还有没有零花钱?所表现出来的是 “ 健康 ” 之美 。

        郑永强老师说:如果把企业看作一个人,资产负债表就好比人体的 骨骼 ,是基础。骨骼并非越大越好,而是要强健,企业不能一味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充,而应当努力提高资产质量。利润表好比 肌肉 ,肌肉要强健有力,要有爆发力,更要有持久力,企业的增长应该是盈利性增长。现金流好比流动的 血液 ,有真金白银才能活下去,俗话说:“不怕没钱赚,就怕链条断。”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的 实力 ,在资产结构、负债规模、资本积累上有没有好 “ 底子 ” ;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的盈利 能力 ,在经营成果上有没有作为,是不是有 “ 面子 ” ;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业的 活力 ,考验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够不够过 “ 日子 ” 。

        资产负债表是一张静态报表,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像是用 照相机 在某个时点上拍下的照片;利润表是一张动态报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个特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像是用 摄像机 录下的一段影音;现金流量表也是一张动态报表,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的增减变动情况,理论上它的功能应该很强大是吧?那就当成 手机 ,融入了照相机、摄像机的功能,但是最怕的是没有流量,一旦“断流”,什么照相、摄像的功能统统化为乌有。

        资产负债表左边表现的是资源的结构和规模,右边表现的是资源的权益归属谁;左边关注战略、管理、效率,右边强调利益、分配和关系。

        利润表可以告诉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不是好卖,是不是赚钱?看一款产品或者服务好不好,主要看两点:“好不好卖”和“赚不赚钱”。好卖,表示销量好,客户喜欢,而赚钱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好卖不赚钱,企业越卖越亏;赚钱不好卖,企业没销量也无法生存。企业在关注产品时,要做到既“好卖”又“赚钱”。

        现金流量表有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的“ 造血 ”功能;第二部分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的“ 放血 ”功能,企业可以在资金充沛时适当“ 献血 ”,做好对未来的储备;第三部分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 输血 ”功能,是企业从外部筹集资金的能力。 “造血”谋发展,“献血”强服务,“输血”求生存。

        3. 报表项目的 “ 庐山面目 ”

        报表的项目比较多,就点兵点将说几个,为了好理解,尽量生活化。

        做会计千万记住“一切向钱看”!钱在手里,现金,钱在银行里,银行存款,报表里都计入货币资金;钱还没收到,应收账款;钱还没付,应付账款;先付钱后拿货,预付账款;先收钱再给货,预收账款;花钱买了东西,钱变成了存货、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拿钱投资了,钱变成了长期股权投资;收到投资的钱,记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里;钱是借来的,就是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钱是赚来的,就记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应该给职工的钱,就是应付职工薪酬;应该贡献国家的,就是应交税费。

        报表项目中,应收账款最是惹不起,天元锰业欠电费,一欠就是几个亿;收到票据(应收票据)没脾气,不收就会有风险,收来千方百计、低声下气兑出去;预付账款悠着点,预收账款不嫌多;要说其他应收款是“垃圾桶”,那么其他应付款就是“聚宝盆”;投资性房地产是“过继”的儿子,终究还得认亲爹亲妈;“屌丝”的长期待摊费用,实际是费用,硬是滥竽充数到资产负债表中。

        身体是最重要的“固定资产”,年龄就是“累计折旧”,加班、熬夜当然就成了加速折旧。

        恋爱的人啊,尽快将“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少浪费银子,还有面子。

        4. 报表之间的 “ 藕断丝连 ”

        资产负债表的报表项目是按流动性自上而下排列的,因此第一行就是“货币资金”,也说明企业经营必须以现金为王!为了印证这一结论,现金流量表的最后一行也要回归到这个数字上。这就是科学,就是技术!

        利润表要看利润是如何赚取的?一个企业专注于主业,通过主营业务收入赚取利润,这是 “养鸡下蛋” ;如果赚取的利润是通过投资其他企业获利的,这叫 “借鸡下蛋” ;如果说获取的利润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返还得到的,那无异于 “捡了个鸡蛋” 。通常一个企业要想活命长一点,还是要考虑专业专注, “养鸡下蛋”才靠谱。

        多年来,华为追求 “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不重资产化。” 简单的一句话,把三张表的关系联结在了一起。这条规则2019年被我写进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体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意见》,但是不一定有人会理解,有人会关注。收入、利润、现金的关系是:收入不等于收钱,费用不等于付钱;利润是“算”出来的,而现金是“点”出来的。“算”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利润水平;而“点”却只有一种点法,而且你必须手上有钱才能点。

        关于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又意欲何为?这段话说得很清楚:上市公司的报表造假,主要就是想办法将该费用化的东西进行资本化处理,塞到资产负债表中去,让资产负债表肿肿的,资产虚胖虚胖的。民营企业的报表造假,主要就是想办法将该资本化的东西进行费用化处理,塞到利润表中去,让利润表面黄肌瘦,好像几十年没吃饭。

        用谈恋爱说明三张表的关系,比较贴合实际:一开始谈恋爱,女人最关心的是男人的 现金流量表 ;谈了一段时间,有了感情,女人开始关心男人的 利润表 ,也试着体谅男人创造利润的艰难;到谈婚论嫁时,主要还是要看这个男人的 资产负债表 ,这才是所有财务报表中最重要的报表。

        分析和评判一家公司财务指标的质量,理论上讲应该是困难的,但是通过历史对比、趋势分析、行业对标等等手段,还是能够发现一些端倪,而这些“端倪”,或许就是这个企业“独特”的地方。循着这个思路,或许也能揭示一些问题。比方说公司销售和利润增长,是有质量的增长,还是没有质量的增长?销售是买来的增长,还是内生性增长?利润是主营业务创造的利润,还是变卖家产获得的利润?利润带来了现金流,还是没有现金支持?这些分析都有方法,掌握了适当的方法,再加上得心应手的应用,通常会事半功倍。所谓方法的专业性,首先在于效率和直接了当,其次是能够“一针见血”的说明问题,透过现象切入本质。

        1.企业的价值

        郑永强所著《让财报说话:世界500强CFO带你轻松读财报》是财报分析中比较走心的著作。 他把企业管理归结为三件事:产品、效率和财力。三者是乘数关系:企业的价值=产品×效率×财力 ,这就意味着,企业不可以只专注其中的某个方面,一个方面的高分并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和契机,如果三项指标都做到最好,那么企业一定可以得到超高的分数,企业的价值就会最大化。但是只要三项指标中有一项做得不好,则整体经营状况就可能出现问题。

        在这个公式中, 产品 代表了企业的盈利情况,对应着 利润表 。 效率 表示企业对资产的营运效率,对应着 资产负债表 。 财力 表示企业对现有资金和财务杠杆的管理,对应着 现金流量表 。这个公式联结了三张主表,通过各自对应的一些分析指标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虽不敢说囊中取物,但绝不至于离题万里。

        从利润表中看 产品 ,如果有质优价高又好卖的产品,当然是躺着赚钱,反之惶惶终日、如坐针毡,企业经营首要的是选对产品,然后精工细作,做成“独角兽”,做出“护城河”,华为5G、海康威视、大疆创新都有这些特点,因此,存活率不是问题。

        从资产负债表中看 效率 ,主要是看存货、应收账款周转是否正常,对应的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周期等等指标,是否能够正常的“新陈代谢”,体态有没有需要减肥、抽脂?步态是否轻盈飘逸、健步如飞?

        从现金流量表中看 财力 ,主要是看账面上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是否过低,能不能撑的起庞大的躯体?如果气血不足或者贫血,就得想办法造血、输血,不能眼看着奄奄一息、气绝身亡。

        2.“两头吃”的优势

        企业里如果 上游 的物资供应商、服务供应商信得过你,愿意赊销或者提供服务并延长应收账款回收期,那么你的账面就有可能滞留大量“ 应付账款 ”;再如果你的产品质优价廉又供不应求,那么 下游 的客户就会“提钱进货”,这样你的账面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毫不费力地进入一些“ 预收账款 ”。

        如果一个企业同时能够拥有这样两种能力,那就是所谓的“ 两头吃 ”,这类企业真的不少,比如贵州茅台、福耀玻璃、台积电。通常这类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谈判能力,能够毫不费力地占用供应商和客户资金。能够“两头吃”的企业暗地里满嘴流油、囊中锦绣,可是上下游企业却是心甘情愿、唯恐不及。企业间的存在感通常和普通班的孩子一样,能力上存在着天壤之别。

        1.不曾拥有产品定价权

        作为电网企业的资深财务人员,我对企业的运营非常了解。我们有资产密集型的电网,为了确保7*24小时安全运行,每年必须投入大量的技改、大修、运维,我们还要责无旁贷地承担村村通电、脱贫攻坚等等社会责任,因为我们是“共和国长子”,是“顶梁柱”,是“压舱石”,而且,我们必须经历输配电价改革,而这些改革自始至终就是国家发改委决定企业的产品定价权,你这样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万万不能对政府制定的价格说不。完全丧失产品定价权的企业,你所有的行为,必须看上司的脸色!

        不能通过定价权的形式创造收益,那么这种品牌就无法创造竞争优势。贵州茅台酒、大疆无人机、情人节的玫瑰,如果没有定价权,那怎么算得上商品经济?

        2.捉襟见肘的现金流

        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宁夏境内的企业从产业链上游就收到银行汇票,所以支付电费的时候,再将银行汇票背书给电网企业,电网企业通常收到的银行汇票占到应收电费的80%以上,交完税金后所剩现金无几。更有甚者,某企业连续几个月拖欠巨额电费,本来需要支付的现金流就已经捉襟见肘,再差一大块应收账款不能回收,“屋漏偏遇连阴雨”,只有借助“输血”缓解经营风险,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突破红线。供血不足的日子真的难捱!

        3.不得不面临的一些坑

        今天的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改革,伴随着改革也就不得不面对崎岖不平的道路,或者是需要勇气也不一定能够跨越的坑。

        我们陆陆续续成立或者参股了多种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各个企业的投资规模不尽相同,持股比例也不统一,经营模式也不雷同,比如配售电公司、综合能源公司、电动汽车公司、思极科技公司,每一个新投资的公司,我们都“献血”,贡献真金白银,但是目前每一个公司都没有成熟的经营模式或者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这些企业缺乏“造血”机制,那么仅靠“输血”是难以为继的。如果仅仅是条崎岖不平的路,卷起裤管趟过去也无所畏惧;如果暗藏着坑和雷,那要投入多少精力才能保住小命或者不被伤害?

        4.全面加强提质增效

        全面提质增效是企业经营永恒不变的主题, 资产负债表的“强健”,利润表的“丰盈”,现金流量表的“血气方刚”,是企业不懈的追求。

        提质增效不同于开源节流,也不同于增收节支,因为从本质上讲,不是节约就能带来提质或者增效,而提质的本意是提高质量,增效的本意是提高效率,质量和效率又正好是“企业的价值=产品×效率×财力”所能体现的全部内涵。因此,三者的平衡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 产品方面, 销售量要上得去(内销外送),价格政府说了算不必纠结,费用是控制的关键,线损只要降低下来的都是钱; 效率方面, 关键要看投入与产出,也就是看公司能否在保持销售增长的前提下,有效的控制资产增长的规模,从而提升其管理效率,今后盲目投资和扩大规模在核价方面将寸步难行; 财力方面, 要追求有现金流的利润,在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中,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撑其正常的经营与发展。

        提质增效的目标,是要寻找更好的方法瘦身,在做减法的同时,用乘法的方式达成效果,而不是瞎子摸象、病急乱投医,不是贪吃贪喝狂长肉,而是要能在不停地奔跑中展现出强健、光鲜、灵动、活力四射的高大形象。

                                                                                  2020年9月15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