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为了孩子“三迁”,你愿意搬家去衡水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某平台上,一位父亲给我留言:

古有孟母三迁,今家有两猴,一个8岁一个9岁。在山西临汾就读,成绩良好,潜力十足!本地教育体制相对僵化落后,为了孩子读书,打算迁移河北衡水,老师怎么看?为什么?

很久没有遇到这么好的问题了。真诚、具体、典型;有深度,也有温度。

读完问题,我首先是感动。 难得有家长,如此深刻地思考孩子的成长。每一个文字中,看到的都是一位父亲的深情和期望。

其次是自豪。我一直认为, 当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教育、寻找方法帮助孩子成长时,这是中国教育巨大的进步,也是老师莫大的欣慰。

——至少,我目前所经历的学生家长,多处于两种极端:放养式的不管,和监控型的跟踪。

平时回答提问,看完问题,立即作答,完全不用打草稿。那一刻却停顿了,我又仔细地看了一遍问题,抬头凝思,过了一会才回复。

我的态度很明确,从老师的角度,支持“高考移民”。

功利地讲,一切能帮助孩子考上更好大学、收获精彩人生的合理手段,都是可取的。为了孩子获得更优质的教育,为什么不能举家东迁呢?

能否成功“移民”,我只给出了一个条件:成本。

本质上讲,培养孩子,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投资,同样适用于经济学的“成本理论”。

“孟母三迁”的时代,社会整体生活成本,比较低。孟母家贫,带着孩子流浪,无须租房,交不起学费也可以“偷师”。

时过境迁,如今“流浪求学”的成本高多了。 首先要考虑,如何规避国家政策限制;其次是争取入学资格,进入理想学校。当然,只要有强大的经济支撑,我的担忧都是杞人忧天。

再说说众家长向往的,教育名城衡水。

四年前,作为单位考察团一员,有幸到衡水中学参观学习两天。河北省衡水市,并不比家乡安康发达太多,但他们有响亮全国的特产: 以衡中为核心的教育产业。

整个衡水市的发展,都围绕着教育。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们,只有在衡中放学和举办各种校外参观活动时,他们才会全员上班,道路总会堵得水泄不通,酒店会爆满……还有打着“衡中”牌子的教辅、培训、夏令营等等。

衡水人,都感恩于衡中。 一所学校带动一方繁荣,除了衡水,史无前例。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最佳案例,非衡水莫属。

为什么那么多的家长,千辛万苦带着孩子来到衡水?为什么那么多的老师,不远万里到衡中取经?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在衡中的校门口,每一位经过的人都会驻足、感叹。夺目的光荣榜上,当年考上北大清华的104名学子,阳光的面庞和朴实的名字,被一批批路人用镜头储存,成为全国高考励志的班会素材。

从高考角度讲,仅仅这一个数据,秒杀大中国所有高中。

荣誉的背后,我也透过点滴,看到了衡水学子饱满的青春气息,看到了衡中老师细心、爱心、关心和渊博的学识。

是的,作为一名正在高三一线教学的老师,我认同衡水中学。我也同意,有足够条件的父母,把孩子送往衡水,或者其他教育先进的地区或学校,让孩子享受到更加完善的知识服务。

追求教育公平,从来都是官方的忽悠命题,或是民间弱者的呐喊。 没有差别的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有层次、有创造力的人才。我倒认为, 未来教育的胜利,一定不在于走向集中的“统一高考”,而在于越来越差异化的个性培养,特别是高中和大学阶段。

我在农村长大,是“不公平教育”的牺牲品,但我不抱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帮助更多的孩子,走进真正的教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