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卡(16)修身的重要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我见: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我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没有礼法就不能生存;事情没有礼法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法就不能安定。

无论是社会正常秩序,还是判断是非善恶都把礼法做为标准。在日常生活中,礼是修己、待人、接物的根本原则,它存在于人的意志思虑、饮食服饰、容貌态度、进退趋行中,有礼就雍容儒雅,无礼则倨傲偏邪、庸俗粗野。

儒家自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修身,并把它作为教育八目之一。儒家的“修身”标准,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纲五常,实质上是脱离社会实践的唯心主义修身方法。他们认为修身的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

由此通过“反省内求”的方法,使个人的行为同封建道德相吻合,为其封建统治和政权的巩固培养人才。

道家的修身要求做到顺应自然;墨子则要求做到“志功合”兴利除害、平天下。

补:

三纲八目:

《大学》 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径,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自我实现,所以《大学》第一篇在末尾的时候又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