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是中国最先发明的吗?拜托各位大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05
千古之谜:中国河南郑州---世界足球故乡 距今四千多年前的虞舜姚重华,在尚未被帝尧赏识时,因受其继母及弟象欺侮,被三次赶出家门,而从姚墟到山东省历山等地务农耕耘土地。后因为其父瞽叟治目疾,从家出发,唯唯而行,经过王屋山,再渡过洛水,翻山越岭,一路艰辛地来到了河南郑州地域,古称有熊氏,周时称南郑。这个地方是黄帝战九黎之君蚩尤氏前的最初建国地。其地在尧舜之时留存的古迹不少。从前黄帝的宫殿,在尧舜时已改为黄帝的祠庙。庙外有一片大广场,四周有许多石桌、石座,以供游人憩息。广场两旁古木森森,都是几百年旧物。庙前有许多碑碣,上面多凿着文字,记述黄帝的功绩。
舜因要到南方去寻巫咸氏给父治病而路过此地,只见有几十个儿童在广场上游戏。有的爬树,有的掷石,有的翻筋斗,有的打虎跳,喧嚣杂乱之至。细看过去,年纪都不过七八岁到十几岁的样子,内中独有一个孩子独自在大树之下旁观不语。立的姿势很端正,神气亦很静穆,状貌亦颇歧嶷。
舜看了,暗暗称奇,但亦不去理会他,跑到各种碑碣之下细细多读了一遍,又信步踱进庙中,各处瞻仰了一回,走出庙门后觉得有点疲乏,就在石座上稍息。这时,儿童愈聚愈多,喧嚣杂乱亦愈厉害了。但看刚才那个孩子,虽则换了一个地方,但是仍旧端正独立,绝不参加。舜因之更为纳罕,便思要研究他一个究竟,当下就不绝的向他注意。
忽听见众儿大噪道:“球来了!球来了!我们踢球,我们踢球。”说罢,一同向前而去。过了一会,只见有四五个孩子手中各捧着一个球,有大有小,齐向那独立孩子所立的地方狂奔而来,后面无数儿童跟着,仿佛要抢夺他们的球似的。那些捧球的孩子一面跑,一面叫道:“布衣,布衣,你看他们不守规则,又要来抢了!”
只听见名谓“布衣”的孩子开口说道:“诸位兄弟呀,小弟屡次劝过,请诸位不要争夺。何以又要争夺呢?还是依小弟的愚见,分班为是。”无数儿童跟在后面的,听了,就一齐说道:“是,是,是。我们分班,我们分班。”于是大家就分起班来,几个一班,几个一组,几排在东,几排在西,悉听那八龄童的指挥。
分好之后,大家将球放在地上,用脚去踢。这边踢到那边,那边又踢到这边。踢过去的时候,那边许多儿童一齐出而拦阻,硬要将球踢过来。踢过来的时候,这边许多儿童亦一齐出而拦阻,硬要将球踢过去,仿佛两边都画有一定界线,不能跃越,以此分胜负似的。
踢到后来,不知怎样,两方面又发生争执了,大家又一齐向那独立的小孩叫道:“布衣、布衣,你看这次是哪个错?”那小孩判断道:“依小弟的愚见,这次是东组错。因为照蹙鞠(足球)的规则,只能用脚,不能用手的,现在东组的人连用两次手,东组错了。”
东组的许多儿童听了这个判断,都默然无语。舜见了这种情形,对于那独立的小孩尤其纳罕。过了好久,众儿童都倦了,暂时停止踢球。
舜凑空走到那小孩面前,向他拱手道:“足下辛苦了,请教大名。”那小孩将舜上下一看,亦拱手答礼道:“不敢,不敢,小弟名叫蒲衣,是菖蒲的蒲,衣服的衣。他们叫别了,叫我布衣,或叫我被衣,都是错的。”舜又问道:“今年贵庚?”蒲衣道:“八岁。”舜道:“这个踢球之戏,是足下创出来教他们的吗?”
蒲衣道:“不是,不是。这种游戏,名叫蹙鞠,是黄帝轩辕氏创造的。当初黄帝整饬军备,兵士在营中无事之时,就教他们做这个玩意儿。既可以娱乐消遣,又可借此以练习筋力,不致懈弛,后来此游戏遂渐流行于民间。此地是黄帝开国之地,所以流行得最广。他处想来尚无所见,所以老兄不知道。”
舜道:“是呀,某未曾见过。这种球是皮做的吗?里面装的是什么?”蒲衣道:“里面是毛发绵絮之类。”舜道:“诸位都在那里嬉戏作乐,足下何以袖手旁观,不去参加呢?”蒲衣道:“小弟性喜清静,所以不参加。”
舜道:“某有一个愚见,愿贡献于足下。某听见古人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动的明效。况且就生理上说,儿童身体正在发育之时,尤其应该运动活泼,庶几筋骨得以锻炼,身体得以强壮,所以儿童的心性大多好动恶静的。
现在足下正在髫龀之年,偏偏好静恶动,虽说厚重凝固亦是一种美德,但是于身体的发育及强健上恐怕发生影响。所以不揣冒昧,巧槐奉劝足下,还是去参加运动为是,不知尊意以为如何?”
蒲衣听了,又拱手致敬道:“承老兄关爱指教,极感盛情。不誉宽哗过这一层小弟亦曾细细考虑过,运动能够锻炼筋力,强壮身体,这句话固然是不错的,但是为什么原故要锻炼筋力,强壮身体呢?依小弟的愚见,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为习武起见,筋力强壮,有力如虎,那么和他国战争的时候,比较的不会失败。一种是为健康起见,体格强壮,能耐劳苦,则可以肩重大之任,不惧烦剧之事,而年寿也因之可以久长。照第一种说来,那么各种激烈运动如竞走、赛跑、跳高、跳远之类,都是应该练习的,不仅是蹙鞠一种。
但是圣人之教,尚德不尚力。这种激烈运动,未免近于尚力,容易越到好勇的一途。况且儿童本有好动好胜争强的心理,孜孜不倦,无时不刻去玩弄这种运动,往往有伤身体。而且运动久了,心散气浮,再叫他们去体认道德,修习学业,就颇为难了。
圣人的教人,是天然的运动,以礼为主。礼之用是以敬为本,所以能够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我们平日对于父母的服劳,对于家庭的洒扫操作,对于宾客的应对进退,揖让拜跪,也都是运动的一种。
古曰:“足者宜重,手者宜恭,目者宜端,言语宜少,头背宜直,气应宜肃,立有德象,不偏不倚,无懈无惰。”这些都是指无形的锻炼和运动。
如此而行,从小到大,他的身体怎会不强壮,筋力怎会不坚固,年命怎会不长久,学问亦怎会不精进。因为他一日到晚,四肢百体,没有一刻不受心的监督,没有一刻使他放松,比起那些功在一时的激烈运动,好得多了。所以技击拳术家,常分内外功二种。内功主静坐炼气,而效力比外功为大,所以人常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就是这个道理。迂谬之见,未知老兄以为何如?还请赐教。”
舜听了,暗想:“他八岁的小孩,竟有如此之见解!”不胜佩服。后来又和他谈谈各种学问,哪知他亦无不通晓,舜倾倒之至,当下就愿以师礼事之。蒲衣虽谦逊“万不敢当”,但是舜对于他执弟子之礼甚恭。见时已不早,舜问明了蒲衣住址,便紧记在心。拟从南方求医归来后,再登堂受业。
上世纪三十年代,疑古派的代表曾著书立说,在书中不但对“舜拜八岁童为师”之实加以怀疑疑,而且在书中对舜加以百般嘲笑。假如时光能倒流,人死能复生,我想这位坚定的疑古者,在见此后不知又有何感想?古人法天地,认为天下万物皆可为师,苍颉为之创文字;华佗为之有“五禽戏”。八岁儿童天真无邪,朴实无欺,爱讲真话。此等优点,难道不值得大人们学习?怎么不可为师?对此,疑古派们有什么值得大惊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