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能平定吴三桂靠的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4-01
1,运筹帷幄,未雨绸缪,康熙知道吴必反,所以在军事准备,战争资源准备,政治策略(笼络民心,团结满汉,分化吴的反清复明等),都作了充分准备
2,吴反复无常,先判明杀了永历明昭宗朱由榔,又反清复明,其真实目的无非自己当皇帝. 失去天下汉人和明属的人心和支持,没有形成全局,全国的相应,只能看云南一地之资,败于满清的倾国之力的打击.
3,满清入关后的余威尚存八旗军,笼络的汉军少壮力量已经在武力上胜过老迈的吴三桂.吴又没有青年一代杰出的后继者,如有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之流也可继续支撑一些年.
4,云南还是边远低于,人力物力无法抗衡中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01
第一,分清主次,打击重点。你不是三藩同时叛乱吗?主,吴三桂,次是尚和耿二藩。先安抚尚和耿二藩,集中力量打击吴三桂。所以他的军事部署把主力布在湖南、湖北这个前线,就是中间这个前线。因为这个时候吴三桂军队已经打到湖南了。
第二,剿抚并用,政策宽大。这时候政策就重要了。一手是剿,一手是抚,政策是分化,我举一个例子,就是那个王辅臣,他原来是陕西提督,陕西提督多大官呢?大体上相当于陕西军区司令。康熙派王辅臣的儿子,他儿子在北京,说你到陕西去,找你爸爸传达我的御旨,既往不咎,你叛了,算了,只要你不再叛了,回过来官照做。不但不杀你,原官恢复,他儿子去了,找他爸爸去,把康熙的御旨告诉他,王辅臣看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了,你跟着吴三桂走,还是跟着康熙走,权衡了半天,但是他不相信。他说我回来以后到了北京,你再把我杀了怎么办?又回来了,康熙说君不食言,我绝对不食言,言必行,行必果,王辅臣到北京来,来了以后康熙帝在中南海的瀛台接见他,赐宴,完了封他一个官,将军,靖寇将军,这个起了很大的分化瓦解作用。把吴三桂的人给挖过来了。
第三,汉官汉兵,加以重用。这个时候清军入关已经30年了。八旗很多的官兵腐败了,战斗力不行了,往前线打仗,一面慢慢腾腾,还有的将领,八旗将领是花天酒地,一战即溃,康熙这时候怎么办?他赶紧调整。重用汉官汉兵。绿营兵几个著名的将领在前线,他封官,给你实权,这些人就变成了平叛的主力。
第四,惩治满官,严肃军纪。有些满族官员、亲王,郡王,贝勒带兵上前线打仗,磨磨蹭蹭,不勇敢作战,你是亲王也好,郡王也好,贝勒也好将军也好,该处罚就处罚。
第五,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前线的军报像雪片一样飞到了皇宫,飞到了紫禁城,一件一件阅示,一件一件批示,批示之前还要找有关的大臣讨论,商量怎么办,绘制了前方一个地图。叛军打到什么地方,周围城市经常是夜以继日地来进行指挥。有人问康熙晚上几点睡觉。这个时候记载康熙有时候通宵达旦批阅军报,进行指挥。所以我说康熙在变局面前勇敢,在困局面前镇定。他亲自指挥,政策得当,反被动为主动,前线的进展就逐渐逐渐比较顺利了。
第3个回答  2013-04-01
第一:康熙皇帝继位后,励精图治,操练兵马,为平定吴三桂做了充足的后方准备。
第二:云南地区长年战乱,经济落户,百姓渴望平静生活。
第4个回答  2013-04-01
汉人骂吴三桂汉奸,没有人民基础;朱三太子领着一帮明朝有钱人单干不带他;穷人跟着李自成跑了;康熙平完鳌拜巩固皇权,施仁政,军民一心
第5个回答  2013-04-01
吴三桂战略部署失策,初期胜利后进军缓慢贻误战机。 而且支持吴三桂的人有限。

清朝方面,八旗军战斗力下降的不是太多,而且有大量汉人、绿营军支持康熙,最终平定了吴三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