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4-07-04
一、信息化战争的科学内涵理解
信息化战争并非仅是作战样式或方式的转变,其实质是战争形态的全面更新,引发了作战指导思想的深刻变革。其核心包括:战略目标的“软化”;信息威慑成为新的威慑手段;军队行动依赖于制信息权;作战目标的选择重在扰乱敌方决策程序;火力运用从覆盖面转向精准“点穴”;指挥体系趋于扁平化;信息战是高技术背景下的全民战争;谋略运用更为丰富和复杂。此外,还提出了“遏制信息战——知识军事的时代使命”的重要课题。
二、新时代战争观念的提出
在信息化时代,出现了“少流血”、“不流血”的战争形式,战争的非暴力属性得以显现;战争不仅是政治的延续,还可能成为非政治群体甚至个人追求利益、展示存在的方式;“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传统战争目标正在转变为“控制敌人,保护自己”,寻求利益平衡点;战争性质的多元性使得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分变得复杂。
三、构建信息化国家安全体系的提议
国家安全不再仅受传统军事威胁,网络威胁也应受到同等重视;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利用多种传媒开展信息战;经济打击、文化侵略和生态侵略成为新的安全威胁。早在15年前,就提出了“信息边疆”的概念,近年来更倡导建立精神武装,成立信息警察和信息防护部队。
四、对未来战争理念的探索
尽管无法预见战争会否消亡,但通过把握、延缓和遏制战争的爆发和升级是可行的。探索将战争限制在“信息”和“思维”的范畴内,甚至通过比试、竞赛、虚拟方式进行,具有观瞻和警示作用。
五、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的人才
信息技术的通用性模糊了军民间的界限,信息战也模糊了战场与社会界线。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专家若从军事战略高度出发,可能成为新时代战争的关键人物。因此,推动建立我国首个信息战研究所,完善理论,培养人才,同时在学校普及信息战知识,为21世纪国防建设培养急需人才。
信息化战争与信息的关系
在现代战争中,信息具有显著的地位和作用。信息与武器平台的结合产生了信息化武器,显著提升武器平台的打击精度和作战效能;指挥官利用信息,通过信息化指挥手段及时调整部队,以赢得作战胜利。
信息战的主要形式
信息战包括情报战、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精确作战以及信息欺骗、作战保密等多个方面。
信息作战的本质
信息作战以信息能为主要手段,控制“能量流”和“物质流”,剥夺敌方信息优势,保持己方信息优势,从而掌握战场主动权,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少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