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迟迟不愿睡觉?了解7个原因,巧设计睡前活动助孩子爱上睡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1

莉莉(化名)的孩子2岁多了,大多都是11、12点才愿意上床睡觉。每次莉莉和孩子一到晚上就会上演睡眠大战,因为只要莉莉一吩咐该洗澡睡觉了,孩子就开始抓狂,哭闹着不想睡。最后几乎都是以莉莉的怒喊和孩子哭闹告终。

在孩子具备独立意识后,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性子睡觉、起床,这种行为让家长头疼和担忧。如果遵循孩子的意愿睡觉会对孩子的生物钟造成紊乱,这个时候家长选用合适的方法适当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迟迟不愿睡觉的情况呢?解决孩子每晚睡眠大战,这样设计睡前活动事半功倍。

“睡前活动”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再上床睡觉。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在忙碌了一天之后,终于可以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了。可遇到了活力四射的孩子,偏偏叫喊着“我不想睡觉,我要玩”。他们的抗拒会让家长们头疼不已,为什么孩子到了晚上迟迟不肯睡觉呢?一般是以下7个原因。

孩子不累

如果 孩子在精神充足的状态下被迫要求睡觉,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这个时候他们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来磨蹭时间:喝口水、上个厕所、甚至直接通过哭闹等事由反抗。

孩子在晚上临近睡觉时间仍然格外清醒,那么家长要考虑是不是孩子白天睡的时间过长(特别是下午睡觉时间长)。或是孩子在白天没有适当运动耗费精力,身体没有疲倦感,所以不愿意睡觉。

孩子过度劳累

多数孩子生物钟的睡眠周期会在晚上6~7点之间感觉到疲惫,可很多家长却觉得孩子睡得太早容易起太早,这样不好照顾。甚至有些家长为了能够让孩子跟着自己睡早床,而故意拖延孩子的睡觉时间。

在这种情况, 孩子容易形成过度疲劳,身体大量分泌肾上腺素,从而促使自己进入一个兴奋状态 。这个时候家长就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平静下来,才能让孩子进入睡眠状态。

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孩子躺在床上,还没有睡意时,他们的耳朵和眼睛探视着屋子里的任何响动。一个莫名其妙的声音或是客厅的电视声音都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在这种 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会迫切地想知道环境中会发生什么。

想要孩子能够顺利地入睡,家长应在孩子入睡时间点保持环境的安静,或是播放一些适合睡眠的轻音乐,给孩子讲个小故事,来帮助孩子快速入睡。

孩子恐惧

随着孩子的记忆力以及心理发育,他们会开始 对黑暗中的事物产生恐惧心理 。如果家长曾发生过在孩子睡着后离开的情况,孩子醒来失去了家长给予的安全感,从此之后孩子会出现害怕入睡的情况。当这些对黑暗中事物的恐惧无法消除时,又担心家长离开,就会出现不想睡觉的情况。

家长影响

“你们都不睡,为啥我要先睡”相信这是大多数孩子被逼迫按时入睡时内心的想法, 家长如果经常性晚睡,在孩子看来自己不按时睡觉却要求我按时睡觉这是不公平的 。所以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按时睡觉,那么首先自己要做到。

分离焦虑

0~6岁的孩子容易出现一到睡觉的时候就会出现“分离焦虑” ,导致一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就直呼“我不想睡”。但其实这是孩子害怕和父母分开睡觉(针对于分房睡),如果孩子出现这种分离焦虑,家长可考虑把分房睡的时间拉长一些,然后平时多陪陪孩子,给予孩子安全感。

如何设计睡前活动才更有效呢?是陪孩子疯玩一会还是让孩子自己看看书,家长在旁边陪着玩玩手机就能让孩子安然入睡呢?下面列出了设计睡前活动的四个重点,帮助家长们更好地设计和安排睡前活动。不必要通通都用上,选择适合自家孩子的就行。

睡前留出充足的时间和孩子进行睡前活动,时间至少1小时

少于半小时的睡前活动,是很难让兴奋的孩子自然快速入睡的。可能孩子刚刚才做好热身,还没开始体验就结束了。不要把睡前活动当作赶集似的,这样孩子会有紧张感和压迫感,故意去消磨家长的时间,甚至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要求,更不想入睡。

在确定孩子的最佳睡眠时间后,以此为基础, 留出充足的时间和孩子进行睡前活动,至少一小时 。切身经历过睡前活动后,就会明白睡前活动对孩子的睡眠影响有多奏效。

睡前不要让孩子看电视、玩电子产品

有研究表明: 睡前爱看电视的孩子会导致睡眠问题更加严重 ,长此以往,孩子会更难入睡、睡眠时长也会有所减少。看电视和电子产品的影响是具备后遗症的,也许一天两天孩子看似没给睡眠带来多大影响,但长此以往孩子会容易出现睡眠障碍,难以入睡。

睡前活动要坚持、尽量不要发生时间上的改变

要想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家长要持久性地坚持睡前活动 ,不要今天按时按量完成了,过了几天不想做了。这样孩子的睡眠问题很快打回原形,也不要今天因为什么事把睡前活动推迟1~2小时或提前,这样都不有利于孩子睡眠习惯的形成。


3个睡前小活动供参考

①睡前15分钟和孩子一起读书: 读书对于孩子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能够学习到书中的知识。而且孩子听着家长熟悉的声音,更容易入睡。

②和孩子玩玩有趣的小 游戏 (睡前活动开始的前半小时): 如果孩子怕黑有心理恐惧症,家长可以和孩子玩一玩“影子 游戏 ”。就是关灯后,用手电筒照射出孩子在墙上的影子。 游戏 完成后,给孩子讲述影子 游戏 的原理,让孩子知道黑暗并不可怕,克服内心恐惧。

③和孩子谈谈今天发生的事情: 孩子每天也会经历很多事情,如果孩子还处于学语期,家长可以趁着睡前活动安排这个时间,鼓励引导孩子说出今天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既能够帮助孩子回忆、又能够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到了晚上不想睡觉,家长首先要反思孩子是不是没有感觉到累或是某种心理原因而不愿意入睡。针对于孩子迟迟不愿睡觉的问题,家长可以好好利用孩子对于习惯性行为的渴望和依赖,专门设计一套睡前活动,帮助孩子爱上睡觉。

步骤一:先了解孩子每天晚上的睡眠时间,再制定计划

以下是1~5岁儿童白天小睡以及夜间睡眠所需时间(单位:小时)

尽早开始第一个睡前活动,而且家长需保证 全部活动的时间至少持续一个小时 。不要为了形式而急匆匆完成睡前活动,否则即便活动结束了,孩子仍然毫无困意。

步骤三:睡前活动环境营造很重要

睡前活动的安排应该是平静的,可以 将室内的灯光调暗,营造出一种温和安静的氛围 ,可以让孩子自然而然地从白天活动兴奋状态转变为该休息的夜间状态。

步骤四:挑选的睡前活动应是安静平和的

想让孩子顺利进入梦乡, 睡前活动给孩子讲故事、听有声读物、听轻缓的音乐都是不错的选择 。选择睡前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惊恐入睡,还应该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这样才不会浪费这一个小时的睡前活动。

步骤五:睡前活动是“哄睡行动”,同样也是“亲子活动”

不要把睡前活动当做是任务或是毫无意义的哄睡行为。 在这一个小时的睡前活动里,也是加深亲子关系的最佳时间 。整个过程孩子能够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陪伴,家长也能从中教会孩子一些知识和道理。不要小看这一小时,长久下来对孩子的性格智商影响都是很大的。

孩子能从规律和习惯中获得内心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依赖感。如果孩子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不愿意睡觉,家长首先要反思是不是养育方式出了问题。给孩子安排睡前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能够快速地进入睡眠状态,同时还有如下好处。

有利于孩子生物钟正常运作

有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一群人被封闭在洞穴一般的小黑屋中,与世隔绝,不知白天黑夜。他们在里面想睡就睡、想醒就醒。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生大多数人的机能运作周期是25小时,有些人是16小时或30小时。

这组数据表明:如果家长不对孩子的睡眠作息加以干预,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生物钟运动混乱,不利于身体以及性格智商发育。反之, 合理安排睡前活动有利于孩子生物钟正常运作。

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

随着各类电子设备的普及,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习惯性地在上床后通过玩电子产品来放松。然而网上刺激性的信息反而让孩子越发大脑兴奋无法入睡。合理地安排睡前活动, 能够让孩子的大脑身体逐渐放松下来,让孩子形成自然的睡眠习惯,孩子的睡眠质量也会更高。

获得安全感和依赖感

孩子每天都会面对很多不同的事物,一旦生活中出现了从未遇到过的事物很容易造成孩子恐惧。可一旦这些新鲜事物被孩子经常习惯时,恐惧也会随之消失。所以家长如果 利用孩子这种习惯的依赖性 ,设计一套睡前活动,孩子在习惯以后, 睡眠和夜晚对他们来说也会逐渐没有恐惧,也会更快进入梦乡

增进亲子感情

很多上班族父母工作忙平时很少陪孩子,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对父母没感情。这个时候睡前活动由父母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睡前活动 不仅是为了帮助孩子建立睡前的仪式感,家长还能从互动中了解孩子,建立与孩子之间亲密的感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