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死书》读后感(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第十章  心要

它是一种状态,本初的状态,全然觉醒的状态,一切诸佛和一切修行法门的心要,个人精神进化的极致。它是最清晰、最有效、最适合现代环境的法门。在佛教的各种教法中,大圆满法是最古老、最直接的智慧之流,也是中阴教法的来源。

有一个美妙的预言说:“在这个黑暗的年代里,普贤王如来的心要将像火般地照耀。”

作者说:我的生命,我的教法,还有这本书,都是为了点燃世间众生心中的这把火。在这个使命中,永远给我支持、启示和指导的就是莲花生大士。他是大圆满法的主要精神、最伟大的发扬者和化身。

人类已经进入日益浮华虚伪的年代、极端混乱的年代,需要极端有力而清晰的法门。现代人需要的教法是能够了解、简单而深入的法门,不必在寺院道场就能修持的法门,需要能够融入日常生活和随时都可以修持的法门。而大圆满法是一种状态,本初的、全然觉醒的状态,是一切诸佛和一切修行法门的心要,个人精神进化的极致。

大圆满法的实训可以用“见”和“定”来描述。“见”就是直接看到绝对的境界——我们存在的“因”;“定”就是稳定那个“见”,使它变成连续经验的方法;还有“行”就是把“见”融入我们的整个实相和生命中。

那么,如果体悟‘见’就是体悟心性,那么心性又像什么?

心性的体,就像空无一物、广袤无边、自始清净的天空;

心性的相,就像太阳的光明清澈、无所不在、自然显现;

心性的用,也就是慈悲的显现,就像阳光大公无私地普照万物,贯穿四面八方。

也可以把心性想成镜子,具有五种不同的力量或“智慧”:

1、虚空藏智:就是它的开放性和广阔性,是慈悲的起源;

2、大圆镜智:就是它巨细靡遗反映一切的能力;

3、平等性智:就是它对任何印象均无偏见;

4、妙观察智:就是它有能力清晰明确此辨别各种现象;

5、成所作智:就是它有潜能让一切事物成就、圆满、随意呈现。

大圆满法的禅定就是在“见”被传授之后,专一地安住在“见”中。

敦珠仁波切描述它:禅定就是专注在本觉的状中,解脱一切思维概念;另一方面却维持完全放松,毫不散乱或攀缘。因为“禅定不是努力奋斗,而是自然地融入木觉。”

行就是能真正观察你自己的善恶念头,每当有念头产生时,就深入观照它们的真性,既不追忆过去,也不幻想未来,既不允许攀缘快乐的经验,也不被悲伤的情境所征服。当修行人能够保持本觉的不断流动时,本觉就开始渗透他的日常生活和行动,产生一种深度的稳定和信心。

大圆满法的中心是两种修习:力断和顿超。

力断就是强力彻底而直接地切入无明。简单地说,无明是被本觉的“见”那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切入,无明被切开后,心性的本初清净和自然素朴就赤裸地显现出来了。

顿超具有当下和立即证悟的特性。譬如登山,一般的方法是走很长的山路才爬到高峰,但顿超的方法则是一跃而至。

“力断”是大圆满的智慧,“顿超”则是它的善巧法门。

必须谨记:大圆满法的修习,如力断和顿超,只有真正的上师指导,并接受证悟者的启发和加持,才能成功!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