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门到精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财富自由之路》阅读笔记·4·起步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1、最少必要知识

学习任何一门知识的时候,都需要一些必要的知识作为基础。经过不断澄清、不断简化之后,这些必要知识的数量可以极大地缩减成个位数,这就是“最少必要知识”,简称MAKE。

比方说,演讲的MAKE是能说话+有逻辑;谱曲的MAKE是识谱;游泳的MAKE是换气……

在掌握了最少必要知识之后,我们就已经顺利入门了。接下来,就是要不停地去练习、去用!

2、清醒的认识

在只掌握了最少必要知识就去“用”的时候,总会有做不好的时候,比如演讲的时候会紧张到忘词,谱的曲子并不优美流畅,游泳的时候老是呛水,这种时候,倦怠感和挫败感就会打击我们继续练习的积极性,要克服它们,我们必须要清醒认识到以下三点:

①    凡事都有一个过程。

一开始就做的很棒当然很好,但就普通人而言,更大概率是像老话说的“万事开头难”。所以,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笨拙”,平静地接受它的存在,然后在做的不好的时候,更要努力去练习、去改进。借助时间的力量,一点一点,从完全不会到不大熟练,从不大熟练到差强人意,从差强人意到驾轻就熟,度过这“笨拙”的过程。

②    没有不适合,只有不熟练。

很多人喜欢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就立即收回好不容易迈出去的那条“尝试”的腿。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我也许就是不适合做这个吧。”我也曾是这“很多人”的其中一员。也许,这就是“三分钟热度”的真相。

要知道,没有人是天生就适合做某件事的,即便是天才发明家爱迪生,也在发明灯泡时历经了近千次失败。

做的不好,就不做了吗?

不持续做、不反复做,又怎么能调整、改进、修正、进步呢?做的不好,就不做了,那你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去证明自己能够做得好了。在一个领域这样,形成习惯后,在种种领域都这样,那人生岂不是充满了做不好的事?等到那时候,是不是会生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种危险的想法呢?

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不熟练罢了。

③    专注是效率最大的助力。

从不熟练到熟练,便是从入门到专业的过程。这一过程,有的人觉得很漫长,有的人觉得很短暂,这大抵是心理学上的“相对论”吧。

觉得漫长的人,往往觉得练习的过程很痛苦,于是会在练习时尽可能找点快乐的事情来做,这样一分心,时间就花的更多了。觉得短暂的人,往往是很享受练习的过程,练习本身带来的点滴进步就让他感觉到快乐,自然专注度也就高出普通人许多。

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越分心,越痛苦,越学得慢;越专注,越享受,越学得快。

3、稳定的心态

心,就是指大脑。心态,就是指大脑正常运转的状态。稳定的心态,就是指大脑始终保持正常运转的状态。

学习任何一门知识的时候,保持心态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在遇到刺激时,迅速调整情绪,把干扰大脑正常运转的因素排除掉,让自己尽快回归到专注学习的状态,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