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读不懂《围城》,中年读懂已是书中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不同年龄段读《围城》总有不同的感受,年少时嘲笑方鸿渐颓废懦弱,成年后却有了感同身受的意味。但人生漫长,我们总会遇到苦难和挫折,并在其中不断地挣扎。有人成功,有人失败,而最后区分我们与“方鸿渐”的其实就是身处挣扎时的选择。

“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方鸿渐家境殷实,又有着留洋的经历,所以难免心高气傲,20岁的方鸿渐,把少年人的丰满理想和仗剑走天涯的劲,体现得淋漓尽致。但这样的性格,保持到了三十岁,就成了一种悲哀。明明能力不足,却狂妄地不愿承认,只一味地找理由开脱。心高气傲,自命不凡地做一切对抗现实的傻事,偏执地想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最后却让自己的处境,一岁不如一岁。

滋长的青穗仰头向天,成熟的水稻弯腰向下。人都要随着岁月,慢慢成长,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是因为对未来充满希望,狂,让年轻人敢于去拼搏探索。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终要学会在阅历中,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和不足。知道世界之大,接受自己的平凡,踏实做事,才能在人生的处处围城中,好好生活。

“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想象它酸,也很可能想象他是分外地甜。”

王小波曾说:“人生在世,会遇到一些好事,还会遇到一些坏事,好事承担得起,坏事也承受得住,就这样坦坦荡荡做个寻常人也不坏。”

未来的事情就像薛定谔的猫,没有真正发生的时候,你永远也不会知道结局。不如保持一颗平常心,聚焦当下能做的事,人这一生,成功失败,都可能会经历,高低起伏,都是生命的常态。混装的巧克力,随意拿起一颗,没人知道会是什么味道。正在做的事情,不到终尾,谁也不能预知成功失败。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