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出游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8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少年》中这样写到: 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而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这样写到:我眼看着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

是什么让一个发光发热的少年在面对生活时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

是这个世界太过"残忍"?就像《云边有个小卖部》里的刘十三,小时候在云边镇的刘十三对未来的世界充满幻想和渴望,这些幻想和渴望来自于那些远方寄来的信,信里未曾谋面的妈妈描述的大城市有繁华,有梦想,有阳光,他把这当成了他的光,也一直努力的追寻着这道"光",可是当他跌跌撞撞接近那道光时,早已伤痕累累,疲惫不堪,他哪还有什么诗和远方,只剩下眼前的苟且,仅剩的精力也只够他"活着"!后来生着病的王莺莺开了几百公里拖拉机把他绑回云边镇,他也还想着要去大城市,他似乎"忽略"了那个一直陪着他的人——王莺莺,可是人生最可怕的不就是忽略了那个一直陪着你的人嘛?所以在刘十三知道王莺莺得癌症走后他才知道:他的光一直在后边,才知道—— "外婆在的时候,人生都是征途,外婆走了,人生只剩归途"

似乎真的是有一些人在不经意的跟我们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再也不见了

是现在的人太过"现实"?前两天给那些相当班委的朋友分享了我们学校的班委有哪些职位,但是我一直没有出关于学生会的,除了我没进学生会,不是很了解学生会的相关制度和规则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评论区朋友说的类似于"不是很喜欢学生会的氛围"。用我自己最近的一个实例来说:因种种原因,升大三之后的我并没有继续当班长,因为班长会加一些群,每个群里都有一些负责人,这些负责人都是学生会的部长这一类的,刚好有一天群消息有通知,管理员在里面发信息,我们新班长也进群了,我就想着我把群退了比较合适,但是不跟负责人说一下她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情况,而且她当时正在"教育"群里的人(因为大家在她们发信息的时候没有回复),就想着还是发信息给正在发信息的人说一声,我在消息里介绍了自己的相关信息,并且表示自己因为一些原因没当班长,新班长已经进群了,我现在就退群了,并且中间还用了很多语气词,都是大三的也没叫学姐这些的,但是这条消息从此"石沉大海"。虽然不是很大的事情,也没想着她要询问我什么的,但是确实会让我有点不舒服的感觉,她只要给我回复一个类似"好的"这样的话我也会觉得好很多。但是并没有。

还有我们老师也说过一些案例,就是有的学生会部长或者主席要求干事或者相关人员必须尊称自己为"主席",有时候在像老师介绍自己的时候也是很骄傲的说"我是主席"。身上再也没了少年该有的可爱。(当然在学生会依然有很可爱的朋友)

其实不止在学校,在学生身上有这种现象,在 社会 上这种案例也是层次不穷。

但是不管生活中的人或事怎么磋磨你们,希望你们"出游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对人对己都是如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