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成果意识,区分手段和目标,打通通往成果的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我们需要养成成果意识,这是务实的表现,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有途径。

图片源自网络

什么是成果意识?

当现状与预期不一致时,能够看清楚预期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并首先清晰的描绘预期的结果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去权衡如何实现才是最佳途径。

成果,在一些情况下又叫目标、目的、结果。

很多人在考虑问题时,会先有一个模糊的结果,然后考虑解决问题或者达成成果的途径,最后才去清晰的描绘想要的结果。这样的思维方式会导致两个后果,一是被解决问题的方式或者手段所束缚,忘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陷入具体的手段的陷阱,;二是结果或者目的不清晰,会让自己失去方向,最终,或者让自己走了弯路、事半功倍,或者迷失自己而放弃努力、成果落空。

那么,如何清晰的描绘成果呢?

最简单有效的标准—smart原则。具体的、可衡量的、具有操作性的、具有相关性的、有时间要求的。

很多人制定的目标,太空泛,或者说,是理想。我们以前说,“我们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是一个理想,绝不是目标。这个口号是不具体的,什么样的景象是共产主义?怎么样去衡量是不是实现了共产主义?用什么样的途径能够实现共产主义?有哪些和共产主义相关的手段我可以去采用?跑步进入是在什么时间进入共产主义?通通没有。后来,我们又提出”在2020年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这是实实在在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具体的,是人均收入、是要实现的;这个目标是可衡量的,和提出目标时相比,实现翻番这个目标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有相关性的,我们可以通过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来实现、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提高最低工资线来实现,等等;这个目标是有时间要求的,2020年。

在形成成果意识之前,必须要分清什么是成果、什么是手段。

举例而言,有人说,2017年我要读45 本书。看上去,这个目标很清晰:有数量、有时限、具备可操作性,还有衡量标准。但是,当你执行时,你会发现,仍然一头雾水--我要读什么样的书呢?小说?佛经?读者?故事会?你的迷茫,根源在于你的目标并不是真正的目标,在本质上,读书只是一个手段。在工作中,我们太频繁的遇到这样的问题了,比如,最近公司要准备购置班车,领导让你统计员工都住在哪儿。你会怎么做?做表,统计员工居住地点,如何把居住地点反馈给领导?看上去,你做的不错,领导要你统计居住地点,你真的把居住地点统计上来了,可是,你有没有分析一下,统计居住地点这个工作,是手段还是结果?很明显,这只是在决定购置班车这个大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的一个手段。当接受领导安排的任务时,请不要忘记深挖两个为什么,深挖之后,你会发现眼前豁然一亮。那么,就刚才购置班车的问题,你应该呈现给领导的是什么?对,既然是购置班车,你应当提供居住地点、分析居住地分布、提供班车行驶路线建议、了解每条路线的班车数量、提供发车时间参考,甚至于,你可以就公司为何购置班车再做深挖,然后提供除了公司购置班车之外的其他解决方案。分清目标与手段,能够帮你打开工作思路。

当我们清晰的描绘了目标、分清了手段与结果,我们还需盯紧目标,让自己的眼睛始终盯在目标上。

在实现目标的路上,你会遇到各种“手段”带来的陷阱,特别要提醒的是,不要被手段所束缚。例如,你的领导告诉你,沿着这条路走,天黑之前跑到三十公里处的山顶,拿到藏在山洞里的销售秘籍。你会怎么做?真的跑这一场马拉松么?你的目标是要跑步还是拿到秘籍呢?盯紧目标,给出成果,过程与手段留给自己,你可以用你的轻功飞过去、可以骑个小毛驴哒哒哒哒的溜过去,或者委托快递帮忙跑腿。

盯紧目标,可以绕过困难、处理方式将变得灵活。

还是去取秘籍的任务,当你面前有火箭、有直升机、有小毛驴时,你会去选择火箭么?尽管那是最快的,但是,你的目标是快速的到达么?尽管直升机是最高效的,但是你真的觉得有必要用如此高昂的成本去实现这个目标?尽管骑着小毛驴略显尴尬,但是这是你实现目标的最优方式,你会犹豫吗?当你沿着领导指定的路出发,却遇到河水水位太高而无法通过时,你敢不敢离开领导制定的道路,绕开河水深的地方呢?

当有了清晰的目标后,你可以想到一万种手段去实现。当你蹦出了手段的低视角,你会发现,世界如此明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