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共图书馆管理及服务的现状与发展] 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03
  摘 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环境给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立足现状,谋求新发展。本文在分析公共图书馆管理及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提高馆员整体素质,组建图书馆专业队伍,以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加强与读者沟通,提高服务水平,不断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人性化管理模式 组建专业队伍1.引言
  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大繁荣的大背景下,政府的支持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使全国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实现了零门槛进入,据悉,截至2012年底前全国图书馆全部免费开放,自此全国公共图书馆进入了免费时代。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公共图书馆产生了巨大冲击,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读者流失较为严重。在数字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也面临新的挑战,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仅仅停留在借借还还上显然是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形势下,提高公共图书馆管理及服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2.公共图书馆管理及服务现状分析
  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水平直接影响读者数量,更重要的是较低的管理及服务水平对地方的文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使公共图书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为其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承德市图书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文化惠民政策,自2010年3月起承德市图书馆实施免费办理借阅证、免费阅览,先后开展了服务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连续举办了三届读书读报节、燕赵少年等一系列活动,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目前,全国大部分图书馆属于公益型事业单位,其管理及服务延续以往的官本位模式,缺乏活力和竞争机制;主要以离退休干部和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文献资料等应用的较少;专业馆员较少,整体素质不高。在数字化、纸质图书冲击的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管理及服务现状不容乐观,应立足现实,谋求新发展。
  2.1自上而下的官本位管理模式
  公共图书馆在性质上属于公益型的全民服务型事业单位,由政府全额拨款,这就从制度上决定了其自上而下的官本位管理模式。
  承德市图书馆的主管单位是承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简称文广新局),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馆内经费开支来源于省文化厅、市财政拨款及馆内第三产业收入,文广新局负责馆内人员编制及调动情况,馆内财政收支情况需实时上报。这种自上而下的官本位管理模式使馆员缺乏活力和竞争意识,不仅影响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发展与创新,而且使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与市场联系较少,更谈不上图书馆资源的优化配置了。
  2.2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中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社会的整体阅读状态不容乐观。
  承德市图书馆对外开馆主要有三个部门:儿童阅览室、成人阅览室、外借部,读者以闲暇时间较多的群体为主,如离退休人员;季节性较强,寒暑假时学生明显增多;各类文献资料利用率较低。图书借阅率以娱乐消遣类居高,生活类图书其次,科技及专业性图书则很少有人问津。承德市图书馆目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走进来的读者,对于弱势群体、流动群体以及其他特殊群体还未涉及。
  2.3公共图书馆馆员整体素质
  首先,严重缺少专业人员。图书馆作为专业组织,从图书的选择、检索、到录入系统等环节都需要图书馆专业知识。承德市图书馆40多名工作人员中,只有极少数毕业于图书馆专业,严重缺少专业人才。
  其次,馆员业务基础薄弱。专业知识匮乏导致馆员业务基础薄弱,不利于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展开,也给读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第三,馆员整体素质不高。馆员待遇根据职称划分等级,按职称评定论资排辈,因而缺乏竞争机制,导致整体素质不高,进而缺乏敬业和创新精神。同时,馆员与读者沟通不足,缺乏主动沟通意识,也影响着图书馆管理及服务水平的提高。
  3.公共图书馆管理及服务工作创新的途径
  在数字化时代,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为顺应时代要求,必须立足现状,谋求发展。公共图书馆管理及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打破官本位管理模式,建立人性化管理模式,提高馆员整体素质,组建专业人才队伍,紧紧围绕读者需求,提高服务水平,不断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新发展。
  3.1建立人性化管理模式
  在管理及服务领域,管理及服务的主体即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管理及服务亟待打破自上而下的官本位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人性化管理模式。笔者建议积极探索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模式。让读者参与公共图书馆管理,一方面建立量化考评机制,将读者的评价及建议作为衡量绩效工资的重要方面,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增进图书馆工作者与读者的感情交流,同时扩大信息反馈力量,进而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
  3.2提高馆员素质,组建专业队伍
  公共图书馆管理及服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是馆员,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逐步打破以职称论资排辈的制度,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
  将职称评定仅仅作为提高馆员待遇的一个指标,而馆员的专业水平、工作能力、服务态度等作为绩效指标考核馆员,有利于不断提升馆员的专业技能,调动积极性。同时,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及考试,培养馆员对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能力,提高馆员整体素质,组建一支专业的图书馆队伍。
  3.3加强与读者沟通,提高服务水平
  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存在的意义之一。因此,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要紧紧围绕读者需求,按照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拓展图书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由过去的“管理读者”向如今的“关怀读者”转变,紧紧围绕读者需求开展馆内工作”。加强与读者沟通,定期开展读者座谈会,倾听读者建议;组建老读者智囊团,调动读者建言献策积极性。在服务方式上力求紧跟时代,贴近读者,以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投入工作,倾听读者心声,为广大读者提供周到而细致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同江.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探析[J].甘肃科技,2010(3)
  [2] 王春霞.公共图书馆与大众阅读推广[J]. 图书馆学刊,2011(8)
  [3] 赵春杰.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进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3)
  [4] 金慧芳.公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中新理念促发展的重要作用[J].成功(教育),2011(1)
  作者简介:付春蕾,女,河北承德人,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承德市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及服务篇。q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