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自读课文怎么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1. 初中文言文怎样教

一、“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 ,对于下一步的“译”有很大帮助。

二、“点”:教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熟读之后,由教师点拨文中的重要知识点,特别是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或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例如:《愚公移山》中的“虽有之死,有子存焉”,“虽”古义为“即使”表示假设关系,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虽然”;“智叟亡以应”中的“亡”是通假字,它通“无(WÚ)”,“没有”的意思;《晏子故事二篇》中“自取其病”的“病”,课文中的意思是“侮辱、没趣”;《闲情记趣》中“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古义是“用鞭子抽打”的意思;在文言文中,一个词有多种用法。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等,这些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分析,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三“译”:就是翻译课文。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环。在初中阶段,翻译文言文一般都以直译为主。第一步是用现代汉语词来替代文言词语,这就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形式。如“以虫蚁为兽”可初步译作“把虫子蚂蚁当作野兽”。再如:“见二虫斗草间”,对译后为“看见两个小虫争斗草间”。很显然,这个句子不仅意思不明确,而且还缺少成份,不通顺,读着也拗口。这时,就要采用第二步了,该补充成分的要补充,该补足音节的要补齐,该调整语序的要调整,上面列举的“看见二个小虫争斗草间”,整理之后应为“(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 此外,但还应注意,把译句放到文原中去,看看它与上下文是否连贯顺畅,如不连贯顺畅,就在与其相连的句首或句末,添加一个词或者一句话,使其全篇通畅连贯。如“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译作“让它们冲着烟雾飞鸣(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不能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那样,即不符合新的《语文标准》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议”:即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议一议文章所叙之事、所绘之景、所抒之情。例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就从标题入手,告诉学生:“记”表明本文是“记叙文”;“承天寺”表明地点;“夜”表明时间;“游”就是“游玩”。学生就会说:“这个标题就是‘记叙夜晚到承天寺游玩’的意思”。有的同学又会问:“作者为什么夜晚去承天寺游玩呢”,“他看到了什么景物”,“他的心情怎样”?……此时,教师只要结合背景稍加点拨学生就明白了:“本文写于苏轼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被贬官意味着政治生活上遭受了很大挫折,但作者并不悲观,看到窗外美丽的月色,便起身去寻张怀民一同赏月。他看到“(月光)照在庭院里好象积水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给人一种清新、空灵的感觉。最后作者由衷地发出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也”的感慨。其中,有被贬谪的悲凉落寞,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和达观处世的态度,无不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讲到这里,对于本文奇特的想象,新颖奇妙的比喻,稍加点拨学生便心领神会了。

2. 今天,初中文言文该怎样教

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佶屈聱牙,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但文言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中考时不仅要考课内文言,还要考课外文言,学生不能掌握好课内知识,从而举一反三去读懂课外文言是不行的。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篇目约占四分之一,课程标准虽然对文言文的要求较低,只要求学生读懂,但对初中生,读懂也不是一件易事,何况考试还要加深。这就要求教师能为学生找“捷径”,使其能顺利过文言文这一关。我觉得以下几点做法值得借鉴:

一、“读”字当先,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必须把“读”字放在首位。读法有多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童趣》的“项为之强”一句中的“强”不读“qiáng”也不读“qiǎng”,而应读“jiāng”。再如《桃花源记》“便要还家”一句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一面教者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切合实际,教会方法。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受益。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采用“满堂灌”,是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对号入座,学生则一字不漏的记下,使得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必是事倍功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懂规范语言。但在翻译前,一定要求学生先看懂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模糊的地方,则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调序;最后按照语言规范要求,作出增补。至于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则保留就可以了。

三、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习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词、通假字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岳阳楼记》中有两个句子出现到“或”字,即“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这两个“或”词义各不相同,前者是“有时”的意思,后者是“或许”的意思。再联系《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中的“或”与前两种意思又不同,是“有的人”的意思。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做成笔记,便于复习。我在教学中,只要碰到此类情况,决不放过。至于古今异义词,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加深印象。通假字则列成表格,分读音、通什么字、意义三格加强记忆。

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虚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之、而、其、为、以”等字,这些虚词其实也是多义词。在教学中我也把这些词列成表格加以归类,分用法和词义两部分,以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理解和记忆。

四、强化练习,巩固成果

文言文很多知识需要积累,说白了就是要记。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积累,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把有关的字词归类,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把感性认识理性化,

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当的阅读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加以巩固,适当进行课外文言的阅读,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就能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此种方法较之“满堂灌法”确有明显的好处。因为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锤炼学生口才。以上介绍的这些方法,好似文言文教学大海沙滩上的贝壳,难免有它的不足之处,“路漫漫其修远兮”,愿与诸位同仁继续“上下求索”。

摘自/news/64119

并未涉及版权 请采纳谢谢

3. 初中文言文如何才能教好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采用的一般教学程序是:1.课前三分钟听说训练。

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3.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4.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预习本的内容包括:生字、拼音、释义、文章中心内容、文言文的翻译,课后练习题等。5.教师简介作品作者,文章的写作背景.6.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后,请几位学生朗读,纠音,指导朗读方法,然后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课文(至少两遍)。

7.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几位学生完成重点字词的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8.教师请学生逐句逐段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9.教师出几道思考讨论题让学生当堂完成。10.在师生明确思考讨论题的基础上,教师对课文内容和主题进行分析。

11.让学生质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12.师生共同完成课后练习题。

13.把本课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谈谈自己的感受。(或当堂写片断作文)1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15.布置作业。福建省东山县石斋中学董朝晖。

4. 初三文言文如何教

◎马坤景(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实验中学,河北 安新 071600)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194-01 摘要: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读、想、讲;要指导学生诵读,使之读准读畅;要指导学生熟读并达到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口译、笔译,读写结合。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读写结合;指导 新课程标准所编订的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十分明显的改进,就是课文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的高度重视的结果,并且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很多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是科技发达的社会,文化领域、科技领域大多使用的是白话文,对文言文学习无须努力去死记硬背。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其实古代文化中有许多作品是值得我们去深刻研究、领会的。

有的文言文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之道,有的文章告诉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或见解,有的文章可以让我们认识政治上的利与弊等等。所以,学习文言文既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也可以把历史当成今天或者是明天我们的人生道路的照明灯。

如何搞好初中文言文教学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如下方法:一、指导学生自己读、想、讲 教学文言文,应和现代语体文一样,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讲解,以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激起阅读的兴趣。现在有的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一字不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彻底,实际上由于是灌注式的教学,可可说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反而是不彻底的。

在教师指导下自读自思自讲,虽可能有误读和曲解的地方,但一经教师指出,既可得到纠正。再者,也是更为重要的,只有指导学生自读、自思,他们才能以自己之力,了解自己生疏的文言,以至进入文言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中去。

为此,就有必要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回答讨论。这对文言文的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思考讨论题可以兼及内容和语言两方面。一般的应侧重在内容的一面,可就人物、事件、情景、气氛、环境、背景和作者等各个方面,提出思考课题,让学生思索,发表看法。

文言文学习中,可能争论的问题比学习现代文多,而且有极不相同的看法。教师要各抒己见,让学生不受拘束的发表见解。

这里,教师不要固执先入为主的某些传统看法,而要留意当代语言学和文艺理论的新学说,随时吸收科学的新成果,以做出更科学的解说。二、指导学生诵读,读准读畅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这句话强调了读的重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文言文教学诵读就更为重要。

要通过诵读促进学生读准、读畅,进而增强语感、理解内容、提升品位。对读的要求可由低到高。

如开始要求读准,文言文中生僻子较多,古今不同音的字也较多,还有些文言句子不顺口,很容易断错句。教师可采用示范朗读对学生进行读的指导。

以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注意节奏、重音,在发展到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具有古人的味道。这样以读感染,激发兴趣。

读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如:范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有条件的可配乐朗读,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当然诵读要根据课文长短、难易程度及学生的读的情况而掌握好读的时间、遍数,以保证课堂的高效。三、指导学生熟读和背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和背诵是文言文教学中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朗读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这不能不说是与教师忽视朗读训练有关。

本人在教一些名篇的时候,都要求熟读和背诵课文,因为熟读和背诵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课文中的文言文大都是一些浅易的文章,一些较困难的词句文中的注解都有,而另一些稍难的词句,学生可在多读中理解掌握。

熟读和背诵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常常体现在段落及句式上,通过多读可以加深理解。

在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能够和作者产生共鸣,能真切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另外,熟读和背诵可以使学生领会写作上的特点及语言特点。

只要能反复多读,学生就能更好的掌握语言的妙处,这是教师满堂讲授所不能代替的。四、指导学生口译和笔译 在既有课文注释,又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口译和笔译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

口译必不可少,笔译则看课文的长短和时间的多少或译或不译,或全译或译一部分。口译尤其是笔译中的错误或不完全的地方是自然的,不能期望完善的语译。

重要的是,只有学生自己译,他们才能深切地体验到文言文的特点和妙处,才更有利于真正掌握阅读它的能力。五、读写结合 文言文课文中,包含了许多生动的人物事件材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许多写作的材料,并将这些分类整理,保存在记忆库中。

综合必修课文中的文言文来看,在学完《。

5. 谈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自读课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语文自读课的教学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与讲读课相辅相成,构成语文单元教学整体。

现行教材编排大量自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能学以致用,即把讲读课文中学到知识,在自读课文中加以应用,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对此我想就怎样上好自读课谈几点浅略的看法。一、要明确自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明白自读课文在课本结构体系中的价值自读课文就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让学生以自读课文为学习材料,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意识,把教读课所得的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迁移和扩展到自读课上,使学生在自我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2.认识自读课文和讲读课文的不同分工自读课与教读课各有各的功能,它们只能相辅相成却不能相互取代。有人把它们比作数学课中的习题与例题,虽不十分确切,但能说明两者相互依赖的关系。

如果说教读课是重在认识,是吸收,那么自读课则重在巩固,是运用;教读课是引路、示范,自读课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我阅读实践的阵地。 二、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激发学生自我阅读的兴趣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想说、敢说是实施讨论语文的前提,只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融洽和谐的答语文氛围,学生才有想说、敢说的心理取向,学生想说,还要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和胆量,作为教师应热爱和关注每个学生,要用爱学生的真挚感情去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第二,培养学生互动的意识讨论的核心在于互相想说,学生通过互相讨论,不仅能体现思维活动,展示个性,而且有利于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达到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教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即抓住课文的整体框架,去枝取干,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让学生从中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一般采用列提纲,列图表等方式。

2.重点难点突破每一篇自读课文,它都有着课文要点和自读要求,但我们应着重解决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即抓住重点,进而突破全篇。也只有抓住重点,才能抓住要害,把握全篇。

这是学生自渎课学习的关键。3.追加练习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的根本途径,因此,教师要根据自读课文要求,精心设计一套较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或测试题,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做题目,把理解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自读任务。

然后通过教师出示参考答案等方法来检测练习结果,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4.培养学后总结的习惯我们说学习一篇课文,不仅是解决这篇课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能从这篇课文中学到方法,举一反三,从而能自学相同类型的文章。

“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这就需要学生能从课文中总结学习方法,用于以后的自学。所以在学习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去自行总结在这篇文章中学到的方法,并归纳出来。

通过长期练习,学生由刚开始只能总结一两点表面内容,发展到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学习方法,且能从多方面进行总结。而当遇到类似的文章时,学生也能自觉的去运用已学的方法去尝试自学。

四、留给学生充分时间自读课文,教师适时适当点拨自读课文并非是老师完全不管,而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我认为先要给学生做相应的提示,之后再给学生充足时间,让他们认真读课文,领会其间的大概意思,并有所感悟。

在了解课文大意后,再让学生做课文复述,同时让其他学生做纠正、补充。接下来就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同时让他们写读书笔记。

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不能一言不发,这时,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点拨、辅导。同时要和学生进行大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而让学生完全理解课文。

当然,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并不能去充当答案的灌输者,教师只能是充当一个倾听者、聚焦者和 *** 者,在此过程中,教师就是一个方法的指引者,即黑暗中的“灯塔”。五、达标检测补缺补漏虽说自读课,但我们也要进行相应的达标检测,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真正懂得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的步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第一,根据课文重难点,合理制出一份检测试卷,其中要包含基础知识部分,但题目不宜过多。

第二,进行检测。第三,阅卷。

此步骤可以与同学互动,并不一定完全由教师完成。第四,评卷。

达标检测可以及时准确地检查教学效果,主要是当堂检测。由于当堂检测是在课堂中完成,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及时检查,由于有老师在场监督学生单独完成,检测具有真实性,能准确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便于进行查漏补缺。

当堂检测起温故知新的作用。由于当堂检测是对刚刚学习知识立即训练,学生在心里上易于接受,还能及时回顾所学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且易于批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减轻老师的负担。

教会学生自学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吕叔湘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中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自读课的根本目标是要教会学生自学方法。自读课文的教学探索任重道远,但作为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认为这样的摸索乐趣无穷。

6. 如何指导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怎么才能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呢?这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一般采用的是老师先串讲,疏通文意,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总结艺术手法.其实,学生如果在讲解前没有熟读课文,即使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分析得深刻透切,学生也留不下多少深刻印象,效果不佳.如果让学生事先对课文进行熟读,甚至达到成诵的程度,他们自会从诵读中感知和领悟课文内容.俗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话很有道理,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和领悟的过程.所以说,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必须加强诵读教学,并把其作为重中之重,要从以老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生练习诵读为主,把讲翻译、谈语法转移到指导学生诵读上来。

7. 初中语文阅读怎么教

做作业阅读题的时候,要有三个步骤。第一读全文,第二看全部的题目,第三再看一次全文。考试时,因为时间紧,把“第一”去掉,读一遍题目,一边文章就行了。

记叙文,主要就是考理解和解释。就从文中找,和“置身于景”,把自己换成主人公去理解。

议论文,只要考的是论点,论据和理解。论点,论据从文章中找,理解主要的办法是综合文中与题目中要求理解的句子有关的词句去理解。

说明文,最常考到的就是问你说明方法和为什么用这个。熟背九大说明方法就行了。理解主要的办法是综合文中与题目中要求理解的句子有关的词句去理解。

其实三种都差不多,只是看文章的情景而已。

希望我的意见可以帮到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