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防电常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6
1.企业用电安全知识注意事项有哪些
企业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1、现场接电、送电应由专职电工完成;电工应持有上岗证、严禁非电工随意私拉接。

2、施工现场用电必须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要求,配电箱、开关箱制作(或外购)应规范;外壳宜用金属,并应注意防水、防尘;电气器件应牢固装在绝缘板上;动力线、照明线应分路设置;设备要求“一机一闸”,严禁多个设备共用一只开关。

3、电气设备严禁带“病”运行;停用的设备,要拉闸断电,锁好相关的配电箱、开关箱;设备搬迁时应先将电源拉掉。

4、严禁使用破损、老化的电缆;电缆要尽量用避免中间接头,如不可避免,应妥善处理好接头处的抗拉和绝缘性能;现场禁用一般花线、护导线;电焊机的二次线(多股软线)长度不应大于30m。

5、配电箱、开关箱内开关、闸刀、插头、插座等零部件应齐全;配电箱内要有漏电保护器件,做到“一箱一漏”;断路器要符合参数要求;严禁用铜丝、铁丝代替熔丝使用。

6、电气设备、工具要可靠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接零要并联接地,严禁串联地或接零;移动式工具或手持式工具,保护接地线截面不得小于相线的1/3,并不得小于1.5mm2。

7、设备、灯具的相线必须经过开关的控制;发热电器(如太阳灯)要高架、固定、远离易燃物品。企业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1、现场接电、送电应由专职电工完成;电工应持有上岗证、严禁非电工随意私拉接。

2、施工现场用电必须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要求,配电箱、开关箱制作(或外购)应规范;外壳宜用金属,并应注意防水、防尘;电气器件应牢固装在绝缘板上;动力线、照明线应分路设置;设备要求“一机一闸”,严禁多个设备共用一只开关。

3、电气设备严禁带“病”运行;停用的设备,要拉闸断电,锁好相关的配电箱、开关箱;设备搬迁时应先将电源拉掉。

4、严禁使用破损、老化的电缆;电缆要尽量用避免中间接头,如不可避免,应妥善处理好接头处的抗拉和绝缘性能;现场禁用一般花线、护导线;电焊机的二次线(多股软线)长度不应大于30m。

5、配电箱、开关箱内开关、闸刀、插头、插座等零部件应齐全;配电箱内要有漏电保护器件,做到“一箱一漏”;断路器要符合参数要求;严禁用铜丝、铁丝代替熔丝使用。

6、电气设备、工具要可靠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接零要并联接地,严禁串联地或接零;移动式工具或手持式工具,保护接地线截面不得小于相线的1/3,并不得小于1.5mm2。

7、设备、灯具的相线必须经过开关的控制;发热电器(如太阳灯)要高架、固定、远离易燃物品;人防、高温、潮湿、有导电粉尘或其他恶劣条件的场所,照明电压不得高于36V;现场电缆不得乱拖乱拉,须尽可能埋地或高挂;施工生活区不准使用电炉等存在隐患的电器。

8、高大设备工作范围内应避开高压线;轨道应良好接地;限位开关动作要准确可靠;电器箱、柜等要有防雨要措施。

9、对于夜间可能影响车辆通行的机械设备,要设置醒目的红信号灯;灯电源应接在施工总电源的前端。
2.防电常识有哪些
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以下最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

l.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

2.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3.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4.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年龄小的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应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处理,以防触电。

6.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哪怕安装灯泡等简单的事情,也要先关断电源,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
3.公司消防安全知识有哪些
中亿安专业消防设计、施工、检测、维保:1 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3.1.1 单位应按以下要求开展防火检查、巡查:a) 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每月应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b) 单位内设部门负责人每周应开展防火检查;c)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日应进行防火巡查,其他单位每日应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进行防火巡查;d) 员工每日应进行岗位防火检查。

3.1.2 单位及其内设部门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a) 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和落实情况;b)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c) 新建、改建、扩建及装修工程有无违章;d) 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e) 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水源是否完好;f)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值班情况,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情况;g)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与演练情况;h) 员工消防知识掌握情况;i) 防火巡查、火灾隐患整改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l) 其他消防安全情况。3.1.3 单位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a)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b) 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c) 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d) 重点部位员工在岗在位情况;e) 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3.1.4 员工岗位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a)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b) 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c) 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d) 场所有无遗留火种;e) 其他消防安全情况。3.1.5 因工作需要确需动用明火时,单位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到场监护,并进行下列内容的防火检查:a) 是否办理动火许可证,动火操作人员是否具备动火资格,动火监护人是否在位;b) 动火地点与周围建筑、设施等防火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动火地点附近四周是否有影响消防安全的物品;c) 电焊电源、接地点是否符合防火要求;d) 焊具是否合格,燃气、氧气瓶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放置地点是否符合规定;e) 动火期间的灭火应急措施是否落实。

3.1.6 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对火灾隐患整改负总责,消防安全管理人和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工作。3.1.7 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发现人应向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时限、部门和责任人,报消防安全责任人审批。

3.1.8 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后,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告消防安全责任人。3.2 扑救初起火灾能力3.2.1 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

重点单位应针对白天、晚上等不同时段情况分别制定预案。3.2.2 员工发现火灾应立即呼救并拨打“119”电话报警,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在1 min内形成第一灭火力量,采取如下措施:a) 火灾报警按钮或电话附近的员工,立即摁下按钮或拨电话通知消防控制室或值班人员;b) 消防设施、器材附近的员工使用现场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器材灭火;c) 疏散通道或安全出口附近的员工引导人员疏散。

3.2.3 火灾确认后,单位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应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在3 min内形成第二灭火力量,采取如下措施:a) 通讯联络组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通知员工赶赴火场,与公安消防队保持联络,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员工;b) 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使用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扑救初起火灾;c) 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d) 安全救护组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e) 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3.3 组织疏散逃生能力3.3.1 员工应熟悉本单位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掌握疏散程序、逃生技能。

3.3.2 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配备相应的火场疏散逃生装备、器材。3.3.3 单位应在每个楼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明确疏散引导员,负责组织引导在场人员安全疏散。

3.3.4 火灾发生时,疏散引导员应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通知、引导火场人员正确逃生。3.3.5 火灾无法控制时,单位火场总指挥应及时通知所有参加救援人员撤离。

3.4 消防宣传教育能力3.4.1 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熟知以下内容:a) 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职责;b) 本单位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c) 依法应承担的消防安全行政和刑事责任。3.4.2 单位应确定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宣传教育能力。

3.4.3 单位应利用展板、专栏、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在明显部位悬挂或张贴消防宣传标志。3.4.4 员工上岗、转岗前,应经消防安全培训合格;对在岗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消防控制室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应经专门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单位应保证消防控制室持证操作人员数量不少于6人;只设有区域报警设施的单位应保证持证操作人员数量不少于4人;每班持证操作人员不少于2人。

3.4.5 通过消防安全教育,员工应达到以下要求:a) 熟悉消防法律法规;。
4.防电安全小常识
1、避免在电线杆、变压器等电力设施附近走动,遇到垂落的电线尽可能绕行。

2、避免与信号灯杆、落地广告牌等的金属部分接触,尽量不要蹚水。 3、如发现供电线路断落在积水中,千万不要自行处理,应当立即在周围做好记号,提醒其他行人不要靠近,并及时打电话通知供电部门。

4、一旦发现有人在水中触电倒地,不要贸然靠近或尝试接触施救,先确保自己处于安全区域。如果能找到电源开关,应尽快切断电源;如果无法找到,在使用绝缘材料工具的前提下,可尝试使触电者和电源分离,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5、如果有电线恰巧断落在离自己很近的地面上,不要惊慌,更不能撒腿就跑,可用单腿跳跃行至安全区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涉水触电咋防范?(多棱镜)。
5.防电安全小知识
如何防止雷电的危害

在自然界中,经常会有电闪雷鸣的现象发生。雷电对人类生活的危害是比较大的,掌握正确的避雷方法,可以减少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在雷雨较多的季节或地方居住时,应随时留意电视或电台的天气预报,为了避免遇到雷击的意外事故发生,应注意根据天气的变化安排上山计划或其他户外活动。

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在雨中行走,尤其不要骑在自行车或马背上行走。雷雨较大时,应将身上所有金属物品(如小刀、雨伞、手表、眼镜、照相机、铁农具等)抛离。身处旷野者,要尽量将身体蹲低;水中游泳或乘坐小船者,应尽快上岸避雨。

雷雨天避雨,不要躲在大树或电线杆下,也不要站在高楼墙边。在以树木高度为半径的周围尽量蹲下比较安全。要注意,田野中的小棚或草木垛很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

当雷雨发生时,即使人们在室内,如果不注意避雷,也会遭到雷电的袭击。因为雷电有可能从开启着的门、窗、烟道等侵入室内。下雨时,应及时关好门、窗,停止使用接有室外天线的电视机,雷雨密集时其他家用电器也应拔掉电源。人停留在家中房间的正中央最为安全,但应避免停留在电灯的正下面。不要依在柱或墙壁旁边,不要接触门窗以及一切沿墙的金属器件,以免在打雷时会发生感电意外。

下雨天有人遭到雷击时,要立即进行抢救。已失去意识者,要施行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法,皮肤灼伤者则进行烫伤的处理,灼伤严重者不可涂抹油类、膏类药物,以免把水泡弄破,造成感染。
6.企业消防安全知识包括哪些
作为一个企业,在向市场要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要重视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实现利益和安全“双赢”。

1、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消防安全。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2、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设置或者确定消防工作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并确定专职或者 *** 的消防管理人员;其他单位应当确定专职或者 *** 消防管理人员,可以确定消防工作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

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和专 *** 消防管理人员在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的领导下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3、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包括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等内容。

4、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大中型企业、专用仓库以及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的古建筑群管理单位等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并定期组织开展消防演练。5、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要组织员工进行一次逃生自救和扑救初期火灾的演练。

6、定期对本单位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要时刻保持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7、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不得占用疏散通道或者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上设置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不得在营业、生产、工作期间封闭安全出口,不得遮挡安全疏散指示标志。

8、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并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9、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生产、使用、储存、销售、运输或者销毁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禁止携带火种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10、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

其他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组织防火巡查。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11、消防值班人员、巡逻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12、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特殊工种、重点岗位员工必须进行消防安全专业培训,培训率要达100%,并持证上岗。

13、不要在宿舍、生产车间、厂房等场所乱接乱拉临时电线和私自使用电气设备,禁止超负荷用电。严禁在仓库、车间内设置员工宿舍。

14、企业的热处理工件应堆放在安全的地方,严禁堆放在有油渍的地面和木材、纸张等易燃物品附近。15、褐煤、湿稻草、麦草、棉花、油菜籽、豆饼和粘有动、植物油的棉纱、手套、衣服、木屑以及擦拭过设备的油布等,如果长时间堆积在一起,很容易自燃而发生火灾,应勤加处理。

16、植物堆垛应存放在干燥的地方,同时做好防潮。堆垛不宜过大,应加强通风,并设专人检测温度和湿度,防止垛内自燃或引起飞火蔓延。

17、企业职工要做到“三懂三会”,即懂得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懂得基本消防常识、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人员。18、火灾发生后,要及时报警,不得不报、迟报、谎报火警,或者隐瞒火灾情况。

拨打火警电话“ 119” 时,要讲清起火单位、所在地区、街道、房屋门牌号码、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以及所使用电话的号码。报警后,应派人在路口接应,引导消防车进入火场。

19、电器或电线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实施灭火,否则很可能发生触电伤人事故。20、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手绢等捂住口鼻低姿前进,防止有毒烟气的危害。

21、发生火灾后,住在比较低的楼层被困人员可以利用结实的绳索(如果找不到绳索,可将被褥、床单或结实的窗帘布等物撕成条,拧好成绳),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或床架上,然后沿绳索缓缓下滑逃生。22、如果被困于三楼以上,千万不要急于往下跳,可以暂时转移到楼层避难间或其他比较安全的卫生间、房间、窗边或阳台上,并采取可行的自救措施。

23、在被困房间内可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消防人员救援。
7.安全防火知识
1、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地进行。

这一定义涵盖了三个问题。即对象、范围和目的。

安全生产的对象有人和设备等一切不安全的因素,其中人是第一位的,消除危害人身健康的一切不良因素,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舒适地工作,称为人身安全。消除损坏设备,产品和其他财产的一切危险因素,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称之为设备安全。

安全生产的范围很广泛,包括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农林等各个行业。 安全生产的目的: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财产的安全。

安全管理工作:为搞好安全生产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称之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包括制度、教育、检查、监督、宣传、处罚等)。2、安全生产“十二字”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a“安全第一”是企业生产遵循的基本原则。

b“预防为主”是落实“安全第一”的基础和前提。c“综合治理”是措施和手段。

3、安全生产管理坚持的四个原则。(1)、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

因此,安全与生产虽有时会出现矛盾,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目的,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和完全的统一。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不仅是对各级领导人员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同时,也向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明确了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管理责任。

由此可见,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都必须参与安全管理并在管理中承担责任。认为安全管理只是安全部门的事,是一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

(2)、坚持安全具有否定权的原则(3)、坚持“三同时”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一切生产性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和标准,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及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4)、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指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

4、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我国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是“ *** 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 *** 统一领导:是指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 *** 的领导下,依据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作统一要求。

部门依法监管:是指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要依法履行综合监督管理和某个方面的监督管理职责。 企业全面负责:首先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对企业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这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是 *** 政策放权,企业经营管理自 *** 扩大的必然结果,因此,新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突出强调了企业的责任。

社会监督支持:是指要发挥全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管专权的舆论氛围。5、什么是事故?(1)从广义角度讲,事故是指人们在实现有目的行为过程中由于不安全的行为、动作或不安全的状态所引起的,突然发生的与人的意志相反且事先未能预料到的意外事件,它能造成财产损失,生产中断,人员伤亡。

(2)从劳动保护角度讲,事故主要是指伤亡事故,又称伤害。6、事故的四种特性(1)因果性: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随机性: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是偶然的。(3)潜伏性:如有触发条件可导致事故突然发生。

(4)可预防性: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事故是可以预防的。7、事故的分类(1)按伤害程度分:轻伤、重伤、死亡。

(2)按事故严重程度:轻伤、重伤、死亡、重大伤亡事故、特大伤亡事故。(3)按事故类别可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弱、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事故、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8、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1)人的不安全行为“人”是生产中客观存在的,也是与安全有关的决定性因素。生产中许多问题,都是靠人操作来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经验、责任心不强,不懂,情绪不好等,很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2)物的不安全状态生产中的产品、原料、中间体以及水、电、厂房、施工现场,都属于“物”。“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事故发生,比如:化学毒物(H2SO4、NH3 )能造成烧伤,爆炸事故,高温高压容器可能引起爆炸,电造成触电事故,建筑物偷工减料缺陷。

(3)管理上的缺陷任何事物不可能有完美无缺的安全构思和设计,认识能力有限工艺条件的限制,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交通事故,不可能在每一个路口,人行道或铁道路口建立自动报警,修造大桥等。9、事故金字塔事故金字塔:1个死亡重伤害事故背后,有29起轻伤害事故,29起轻伤害事故背后,有300起无伤害虚惊事件,以及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存在。
相似回答